摘要:工笔人物画在中国的绘画艺术宝库中有着独特而不可忽视的地位,它占有重要的位置,它见证了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精神与风貌的體现。工笔人物画是在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中产生的,它在宫廷画和风俗画两个方面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审美意识形态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面对世界上各种客观事物,从简单的描述到深刻的内涵,从对形体的追求到对韵味的把握,都流露出画家所具有的内在的精神气质,它是一种人格美。而不同时代的不同画家在工笔人物画的背景上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在表现形式和见解。
关键词:工笔;人物画;审美意识;时代
一、古代工笔人物画中的背景风格
(一)传统工笔人物画的背景语言
工笔人物画是中国画中成熟最早的一个重要的艺术形式,是以线描作为主要造型手段,渊源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这些原始时期的绘画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线描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形式特征,成为工笔人物画的原始几点,对于如今的我们研究工笔人物画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研究作用。
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传统工笔人物画的风格初步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人物表现手法产生了以墨线勾勒与色彩晕染相结合的传统手法,在人物造型、气质的表现、构图布置以及意境的创造上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早在东晋时期,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中就出现了人物、山水和动物共同组成画面的形式出现。画面中以人物为主风景和禽鸟起着渲染和比喻的双重作用。同样在唐朝时期,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在以人物为主体刻画的同时,配以动物为佐,更能体现出唐朝时期宫廷中妇人的“浓丽丰肥,有富贵气”。而在山水一类的风景画中,人物往往是次要的存在,隋代的山水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一全景的方式绘制出了广阔的水天相接场景。以青绿勾填法描绘山川、人物、树木。整幅画面以山水为主体,人物和马匹细小如豆,却描绘的极为细致,在人物的衬托下高山远水的景象显得更加庞大气势。
(2)传统工笔人物画的背景风格特征
纵观中国古代传统工笔人物画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传统工笔人画中背景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种是山水、房屋等写实的背景描绘,如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全画用五个场景来描绘整场夜宴活动,分别是听琴、观舞、休闲、赏乐和调笑;另一种是留出空白突出人物形象,如《簪花仕女图》所表现的装饰华丽奢靡的宫廷妇女在庭院中闲庭信步的场景,其人物体态丰腴,动作从容优雅,表情娴静平和,充分的表现出了嫔妃们的身份及生活特点。环境没有过多的景物描写,只是借两只仙鹤和小狗暗示出来。同样的,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也同样具有这样的特点。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手法中主观写意的审美精神。
二、当代工笔人物画中的背景风格
(一)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形式变化
从古至今在工笔人物画发展的悠长历史中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的改变,在熟练把握传统技法的基础之上,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与创新。艺术作品最能打动人心的,往往是在保留传统精华的基础上,造就出新颖的绘画央视和独特的绘画语言。正如李可染先生所说的,“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就是在时刻提醒我们不要一沉不变。时代的巨变带给单带艺术创作无限的可能,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新命题。中国传统绘画大都表达了中国古代文人在自然主义的状态下对万物的体验。这种体验是偏于舒缓的、平静的,与传统中国画语言是相契的。而当代社会已经进入工业化乃至后工业化的阶段,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气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更易于产生不适与冲撞,那么用传统意象式的、抒情式的语言对其进行表达就很难让人满意了。
当代的画家在创作工笔人物画时大胆的运用新材料来丰富自身的表现手段,运用各种特殊技法产生了过去用传统国画颜料在宣纸和绢上所达不到的肌理与视觉效果。艺术观念的更新,肌理材质与材料技法的拓展,也正是在画家们追求创新中生成出来的,形式之多,技法之众,给工笔人物画带来了新生。
(二)当代工笔人物画背景风格特征的多样性与创新
传统工笔人物画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形成了具有独特审美体系和技法的绘画样式,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艺术思潮的涌入,近现代东西方绘画艺术的交融,使得工笔人物画由正式传统的古典形态转向现代形态,并赋予了当代工笔人物画全新的文化和思想内涵。
在工笔人物画的背景上也同样的产生了变化,在传统工笔人物画中环境形象是根据主题形象的需要,由作者主观布置和安排的,不受空间、角度、大小和时间的限制。近代以来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工笔人物画中环境客观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而前面谈道的空白传统工笔人物画中是非常重要的形式美追求之一,也是中国画长久发展以来所产生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特点。受到时代发展和审美的改变的影响,留白这种表现手法也渐渐减少,满构图形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构图方式,这种满构图的基本含义就是空间被更丰富的客观事物所填充。这也从侧面表现出了画家们越来越不满足于含蓄的不确定因素给人们带来的迷惑感,而是更希望直抒胸臆。在这种审美意识的引导下,留白的地位就被客观实在的事物形象所取代,因此留白所给人带来的艺术联想也就转换为形象与形象组合后的画外联想。
参考文献
[1] 《中国美术史》 张昕 沈伟 赵复雄 李江涛 编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9(2013.7重印)。
[2] 《工笔人物画教程》李峰 陈孟昕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9
[3] 《新工笔文献丛书 徐华翎卷》徐华翎 安徽美术出版社 2010.9
[4] 《新工笔文献丛书 郑庆余卷》 郑庆余 安徽美术出版社 2010.9
作者简介:
胡佳琪(1997.4—),女,汉族,籍贯:湖北黄冈人,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20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中国画,研究方向: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