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荣
摘 要:厚植家国情怀,既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素养的基本要求,又是培养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时代新人的明确目标。“中国梦”是国家和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与家国情怀之间具有高度契合性。历史、理论与实践逻辑是以“中国梦”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的三重维度,而“中国梦”作为“家国一体”思想的时代表达,在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中就要先讲好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逐梦圆梦的奋斗史,进而推动青年学生“个人梦”和“中国梦”的协同统一。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家国情怀;思想政治理论课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明确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1]的要求。其中,“情怀”被放置重要位置,这里的“情怀”二字就是指“家国情怀”。家国情怀,就是要将个人理想和民族梦想、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融。
一、历史维度:讲好中华民族百年逐梦圆梦的奋斗史
学习历史,学好历史,是每一位中国人应该做到的。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2]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躍。”[3]这一论断,充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要完成的历史任务发生了巨变,同时也揭示出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讲好国史和党史,培育好新时代青年的家国情怀,使得青年学生自觉将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发展相融合。
(一)实现“站起来”的奋斗史
在近代中国,中华民族屡遭西方列强的侵略。在中华民族面临危亡之际,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实现救亡图存纷纷起来英勇抗敌。孙中山先生最早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致力于将列强驱逐出中华。毛泽东也认识到中国国情对于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性,深刻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确定了革命任务。在革命成功和失败的实践中,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浴血奋战28年,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也标志着中华民族赢得民族独立,“站起来”的民族独立梦得以实现。
在“站起来”的历史进程中,无数仁人志士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深厚的家国情怀。为革命牺牲的共产党人不尽其数,李大钊、蔡和森、夏明翰、赵一曼等革命先驱,皆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将夺取革命的胜利,以换取四万万人的幸福生活作为毕生的信仰,彰显出为“大家”不惜牺牲“小家”的家国情怀。
(二)走向“富起来”的奋斗史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科学决策,及时进行了拨乱反正,明确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要解放思想,全面改革。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邓小平同志强调“计划”和“市场”皆为经济发展的两种手段,大力发展生产力才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进而探寻到了实现国家富强的光明大道。邓小平同志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一朴实且真挚的话语也体现出其深厚的家国情怀。邓小平同志始终坚持维护人民利益,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真正做到了为人民谋幸福,带领着中华民族在实践中实现了“富起来”的目标。
在“富起来”的历史进程中,无数共产党员始终坚定信仰,心怀人民,身先士卒,自觉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实践当中,体现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
(三)迈向“强起来”的奋斗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新高度,着眼新时代新形势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站起来”到“富起来”目标的实现,使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更加坚定“四个自信”,更有信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取得了显著成就。今天,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升,日益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国际话语权也有所提升。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最先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同时,为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提倡建设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带动沿线国家和民族实现共同繁荣发展。
在推进“强起来”的目标进程中,需要培育和厚植家国情怀。首先,要坚定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其次,是要处理好“两个一百年”之间的关系;再次,要用好“统一战线”这个法宝; 最后,中国应当积极向世界贡献出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二、理论维度:“中国梦”是“家国情怀”思想的时代表达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国人对“家”“国”与“天下”这几个概念内涵的认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中国梦”正是对传统“家国一体”思想的一种时代表达。
(一)“家国一体”为传统家国情怀的主旨所在
“所谓‘家国一体’,是指家国来源和依托于同一个‘血缘文化政治共同体’——天下,这个共同体由相同的伦理性的礼乐制度构成。”[4]早在西周时期,就有“家国一体”这一思想,只是先秦儒家思想对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也在《大学》一书中得以论述,将个人、家庭、国家和天下紧密联系在一起。
家是国的一个重要构成单位,国存则家存,国兴则家昌。因此,尽孝、尽忠、努力成长成才为国家做贡献以及民为邦本的思想便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思想。
(二)“中国梦”与“家国一体”思想高度切合
习近平在论述家庭与国家关系时曾多次强调:“我们要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5]换言之,家庭好是民族好和国家好的重要根基。
中国传统的“家国一体”思想是指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密切联系为一体,而中国梦又顺应且推动了“家国一体”思想内涵的发展,将个人、国家与民族这三者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可见,“中国梦”和传统“家国一体”思想之间是高度契合的。
(三)“中国梦”是“家国一体”思想的革新与发扬
首先,中国梦蕴含着现代国家观,已超越了“家国一体”思想所包含的宗法性。古有对“大同”社会的美好憧憬,有如屈原这般忧国忧民之人,也有如顾炎武这般有着责任与担当等人,今有黄旭华这般为民族复兴倾尽毕生心血之人,也有钟南山院士这般为了人民生命安全置自身安危于后的民族脊梁等,这皆是对这一传统的延续。
其次,中国梦凸显着平等性,已超越了“家国一体”思想所体现的依懒性。中国梦以国家富强来支撑民族振兴,进而造福于人民,并且为每一个人提供创造精彩人生的机会。
再次,中国梦体现着包容性,已超越了“家国一体”思想所体现的民族性。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梦,但也与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梦是相通的。近几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理念,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为突破口,真正实现了“中国梦”与“世界梦”互通。
三、实践维度:推动“个人梦”和“中国梦”的协同统一
家國情怀是有时代性的,在不同年代的家国情怀其内涵与表达方式也是有所不同的。近几年,个性鲜明、思维活跃的“00”后陆续进入大学,因此,准确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对于培育其家国情怀至关重要。当代青年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要认识到“个人梦”与“中国梦”命运相关,因此,要推动二者的协同统一。新时代家国情怀的培育要寻求合适的路径,这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得以有效推进的重要基础。
(一)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的思想现状
新时代的“00”后一代,个性鲜明,思维活跃,身上烙有新时代的印记。据近几年一项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对自己这一代的认知里,开放、自我、独立、自信、热血排在前五位。而对于如何创造成功人生的关键因素的认知上,“奋斗”成为“00”后的首选,远高于“运气”、“机遇”、“人脉”和“亲友”等。在关于对中国以及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认知上,大部分青年大学生是肯定国家的显著发展尤其改革开放40多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绝大部分的新时代大学生在关心个人发展的同时,也能够主动关心国家社会的发展,主动将个人的发展融入国家社会的发展中,实现“个人梦”与“中国梦”的深度融合。
“00后”这代青年学生虽然出身和成长在价值多元化的时代,但大多数坚定主流价值观,从思想到实践彰显了强烈的家国情怀。但是,太注重“自我”而对国家发展目标不了解不关心的青年大学生所占比例也不低,亟需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路径
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首先要坚守好学校教育这一主阵地。教师要自觉提升自身的家国情怀素养,学校也要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培育家国情怀的良好校风和学风,从新时代下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出发,选择科学合理的培育路径,最低限度地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其真正能够入脑入心。
1.强化思想价值引领,以文化自信涵养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体现在每一位爱国者的身上,它是中华民族这一群体所具有的特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引领青年学生铭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红色文化,唤醒他们对历史的记忆,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宿感。
首先,要让学生对爱国主义精神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心与魂,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中华民族代代中华儿女为自己祖国的繁荣发展而攻坚克难,不懈奋斗。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中,应最大限度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入课堂,做到入脑入心,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和认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明确肩负的使命和担当,将自己的爱国情化为实际行动。
其次,要让新时代的大学生真正了解和爱自己祖国的灿烂文化,在坚定文化自信的过程中进一步孕育民族自豪感。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并且唯一未发生断裂的民族,而疆域辽阔、历史悠久、人民勤劳、文化灿烂恰是这种民族自豪感的真正来源。民族自豪感作为家国情怀培育的重要内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部分的课堂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晒各自家乡美”的展示活动,进而加深对故土家国的热爱之情。
再次,要使学生正确认识和面对国家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学会反思、明辨是非、坚持主流价值观,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当中。在思想政治理论课里“中国精神”部分的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对关于爱国与认识和应对全球化等相关问题进行辩论,进一步激发新时代大学生自觉努力学习、竭力报效祖国的热忱。
2.利用网络媒体平台,加深对家国情怀的思想认同
首先,要把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进而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现代社会网络的发展,拓展了教育的平台和渠道,丰富了教学资源,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知识眼界。例如:一些社交APP、慕课和超星学习通等教学平台,能够做到信息交流及时通畅,做到时时处处育人。教师也可以将最新的“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功勋人物表彰活动与最新的时政问题等及时转发和分享给学生,鼓励和组织学生在线观看并参与讨论,可以做到有效激发与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
其次,丰富表达爱国主义的方式,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网络活动。比如:结合符合当下时代特点的主题,组织学生制作能够表达爱国情的“我和我的祖国”的微视频,在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的同时,展现了自己浓浓的爱国情。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以传唱红歌为主要形式的爱国“快闪”成为新时代大学生心中的网络新时尚,一曲《我和我的祖国》唱响在了祖国大地。
再次,注重教育引导,增强国家安全观和网络安全意识。在思政课教学中,要教育引导学生提高辨识能力,做到不信谣不传谣,积极与损害国家尊严的言论作斗争,引导学生自觉树立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关于网络道德內容学习中,可以引入相关典型案例,通过案例解析,让学生认识到新时代网络安全是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地。
3.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扎实家国情怀的情感基石
首先,要引导学生将对家人的感恩和想念与对国家的责任与担当相融通。“00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备受家庭的关爱和呵护。时代在变迁,网络交流的方式也渐渐取代了手写家书这一承载亲人间情感的纽带。家书,能够传递出对家人有温度、真实的情感,进而更能够激发学生对国家社会的深厚情感。为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也可组织学生开展诵读红色家书的活动,通过感受革命志士对国家民族的赤子之心,激发为民族复兴努力向上、奋斗进取的精神。
其次,鼓励和组织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勇于社会实践。理论宣传是前提,深入实践是关键。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德,劳动者在自己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付出,正是体现出劳动者任劳任怨、辛苦拼搏的职业美德。只有深入社会生活,真实体验人民生活的苦与乐,才更能深切感悟国家与社会的发展进程。因此,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寻找美德模范”和“家风家史调查”等系列活动,从而使学生在感受鲜活事例中接收到熏陶与洗礼。
4.引导学生明辨笃实,树立奋斗实现中国梦的家国情怀意识
首先,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继承和弘扬好时代精神。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唯有不断创新,整个社会才会永葆活力。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社会各方面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创新是关键因素。在当前严峻的国际竞争形势下,坚持创新者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要树立创新意识,立足实践,深刻认识到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将学业、工作与实现国家富强相关联。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创新这一时代精神核心的认识,合理规划未来,继承和弘扬好时代精神。
其次,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实践,努力实现中国梦。理论是实践的先导,要在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将实现个人梦与中国梦相融合。大学阶段是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个人与社会国家关系的认识关乎人生价值的实现。要引导学生怀有一颗爱国的赤子之心,尽自己所能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国家发展影响深远的典型人物分析,组织以“最美奋斗者”为主题的感动中国人物故事演讲,使学生认识到个人发展和国家命运之间的紧密关系,在实践中不断确立“我与祖国共成长”的人生志向。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新时代的生命力,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是教育者的使命。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首要目的,也是根本任务,教育工作者要培育新时代的大学生勇担责任,肩负使命,厚植家国情怀,自觉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当中,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将奋斗作为青春的底色,让青春之花在祖国大地绚丽绽放。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2]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EB/OL].(2018-07-31)[2019-11-15]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1981531.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5.
[4]徐国亮,刘松.三层四维:家国情怀的文化结构探析[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6):130.
[5]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强调 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 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N].人民日报,2016-12-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