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兰 王琦
摘要:202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每一个中国公民以精神上的洗礼,也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多了一份神圣的使命和责任感,更是要求思政课教师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执着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勇为的社会实践精神。
关键词:公共卫生事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
2020年春节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不仅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也给每一个中国公民以精神上的洗礼。在这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总体战、阻击战中,我们的党、国家和人民都经受住了这次前所未有的大考验,奋力夺取了抗疫战的重要性成果,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中国精神的伟大力量。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育部发出“停课不停学”的统一号召下,更是多了一份神圣的使命和责任感,也是对我们思政课教师自身素质的一次大考。
一、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使命是为党和国家培育人才,办好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及保障党和人民事业后继有人、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鲜明的政治指向性和价值导向性,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育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关键性课程,其作用是其他任何課程和教学工作无法替代的,作为思政课教师一定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1]。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明道、信道,才能传道和铸魂。特别是在涉及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一定要站稳政治立场、把好政治方向、恪守政治原则,与党和国家保持同频共振。新冠疫情的突起和蔓延,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我们每一个人都身在其中。面对纷繁复杂的疫情形势和各种社会思潮的“噪声”和“杂音”,思政课教师更应该是非分明,认清主流和非主流的意识形态,善于从政治上辨识各种思潮,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增强预见性、掌握主动权,保持坚定和清醒的政治头脑,对影响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错误政治思潮予以驳斥,并以学科的理论体系、话语风格教育引导大学生在疫情防控中讲原则、守规矩,不信谣、不传谣,始终相信党的全面领导,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社会主旋律。
二、执着的职业道德素养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灵魂课程,铸魂育人是它的使命。而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的第一要义,思政课教师从事的是塑造人的工作,不仅要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理性、科学性,更重要的是让思政课有亲和力、感染力和针对性。习总书记多次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2]。思政课教师要干好本职工作,应有多学科融会贯通的本领,还需怀有炽热的教育情怀,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无私奉献,才能帮助青年学生系好人生成长的第一粒扣子。疫情网课教学对思政课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是个大考验,特别是被隔离在家外的教师,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亟待解决,网络操作技术得迅速跟上,教学课件要及时更新,教学管理几乎是一对一的沟通。倘若教师对网络教学不“走心”,没有认真“打磨”每一节课堂,没精心组织每一次的交流,就掌握不了学生的兴趣点,把握不了上网课的新方式,吸引不了学生前来“打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大道理、正道理、实道理也难以进入学生们的心坎。疫情战是最好的思政课现实教材,思政课教师应该运用好这本教材,将疫情战中可歌可泣的故事作为生动的案例融入到思政课程体系教学中,以扣人心弦的画面、铿锵有力的声音教育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特色、中国制度优势、中国精神力量、中国道路自信等主旋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
三、勇为的社会实践精神
“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思政课教师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职责,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寄予思政课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3]。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言教与身教相统一的活动,而且身教往往重于言教。思政课教师不仅是学生在成长和学习中的思想引领者,更应该是其行为的导向人,应为学生在道德情操上做出榜样。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人民的战争,社区基层组织的严防死守、广大居民的生活物资保障等,都需要无数的志愿者前往第一线服务奉献。如果思政课教师只是一味地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学习英模和先进,学生却看不到老师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做到的,教师所教的道理就会大打折扣。思政课教师要主动提高自身的素养,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以事喻理、以行明理,让学生通过实践事例切实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并以此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作为大学生,也不能只停留在小课堂里学,更应该到社会的大熔炉去锻炼、去实践。当一个个学生喊着“躺着就是在为国家作贡献”的时候,我们思政课教师作何感想呢?!如果我们思政课教师在周末课余能亲身参与到所在社区的志愿者服务之中,对学生而言就是无声的教育,就具有一种榜样的力量。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思政课教师要肩负起“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任,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有敢做敢为的实践精神和道德情操,率先垂范,表里相符,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才能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4]。
参考文献
[1][2] [3]新华社.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9-03-18.
[4]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08-31.
本文系湖北省教学研究2018年度课题《地方高校教学督导工作满意度的调查与问题研究》(省编号:201831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