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 马振华
一、技工学校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目前,我國技工教育实施的是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继承式”教育模式,它培养的是专业面窄、对口、实用的人才。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教师往往是机械地用现有知识去填充学生的大脑,依靠书本,注重分数,强调死记硬背,这无疑大大地遏制了学生的好奇心——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学生则仍未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为高分而学,为文凭而战,为毕业证而拼,为上岗证而搏,缺乏对新事物、新工艺、新技术、新知识的主动探求和创新精神。我国的创新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距离近年有拉大的迹象,如:科技国际竞争力从1994年的第23位下降到了1996年的第28位,到1999年依然徘徊在第30位左右。这一严峻的现实给我国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桥梁——职业技术教育敲响了警钟。知识经济时代对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迫切的要求,技工学校推行创新教育刻不容缓。
二、技工学校推行创新教育的可行性
有人也许会说:技校生大多数基础差、智力偏低、素质差,因而创造力必然低,对他们实施创新教育没有必要。对这种观点,我认为失之偏颇,亟需校正。创造力与知识、智力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智力高,其创造能力就一定高吗?对此美国学者、创造学专家吉尔福特作了长期专门的研究。他选取了不同智商(IQ)的学生进行创造力测试,其结果表明:高创造力者具有中等以上的IQ;IQ高其创造力并不一定高。也就是说,在人才成长的问题上,存在如下两个不等式:知识≠智力;智力≠创造力。
技校学生是一群十五六岁至二十岁左右的青少年,他们对未来满怀憧憬,对创造充满渴望,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无穷的活力,这是青少年独有的特点和优越条件。纵观历史,在科学上有重大突破的人,几乎都不是当时的名家,而是学问不多、经验不足的年轻人,如:伽利略17岁发现摆钟原理,爱迪生21岁时取得了自己的第一项发明专利,等等。其实,技校学生中的大多数智力并不低,他们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激发出他们的创造兴趣,并使之不断自觉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将会不可估量,所以说,对技校生实施创新教育完全切实可行。
三、技工学校实施创新教育的具体方法与途径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创面新意识
技工学校创新教育的顺利实施,首先需要广大职教工作者转变观念,树立教育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理念,而不迁就于目前教育体制的陈规陋习,要培养学生主动适应并创造未来生活的能力,矫正以往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上的偏差,大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大力扶持学生的创新行为,努力塑造学生的创新性格,积极鼓励学生打破常规,不断探索。作为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风,摒弃自己的权威意识,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实现从重正确答案到重研究方法的转变,开启学生的心智。
此外,学校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创新教育体系。具体地说,技工学校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特点与教育要求,制定创新教育系列目标,体现出创新教育的层次性、阶段性,使每个专业、不同年级的创新教育目标具有不同的侧重点。
(二)开设专门的创新教育课程
开设专门的课程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专门、系统的训练,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并提高其创新能力。开设创新教育课程,应以学校创新教育目标为依据,不同专业及年级设置的课程内容与课时量应有所区别。授课方式以学生训练为主,结合辅导式、讨论式、实践式等方式来进行。此外,还需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训练方法。
1、希望点列举法:就是把对某个事物的愿望列举出来。如:怎样的电视机最理想?尽可能地写出你的愿望。人们对美好愿望的追求往往会成为创造发明的强大动力,人类物质文明的不断进步正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推动的结果。
2、缺点列举法:即将你对某事物的不满尽可能地列举出来。人们对某些事物的不满,往往是改进与创新的开端,之所谓不破不立,破旧立新。只有找出缺点,才有创新的冲动,通过缺点列举法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逐步树立创新志向,甚至可以直接导致创造发明。
3、图形想象训练。这种训练方法是由教师画一个图形,学生尽可能地说出与其图形相似的事物。这类训练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活跃其思维,使之产生创造设想,达到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4、方法展开性思维训练。即以“方法”为展开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如:尽可能地写出用“敲”的方法可以办成或解决的事物与问题。这种训练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大有益处。
(三)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开设专门的创新课程,而且还应渗透到其他学科教学之中,否则,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不到广泛激发,其创新能力也难以得到真正的全面锻炼与提高。技工学校无论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还是实习实操课,无不蕴含着创新教育的契机。例如,在《电工生产实习》课程的“双联开关控制的白炽灯照明电路”实习课题中,教师可在阐述清楚双联开关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创新设计其安装接线电路。我在一有32名学生的班级实习该课题时曾作了如此的尝试,结果21位学生接出的是同一种常见电路,而其他11名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是他们都完全避免了易使照明电路出现故障的导线T形连接,整个线路不出现绝缘层的剖削与恢复问题,从而达到了既正确实用,又美观安全的最佳效果。这就是创新的魅力。
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固然是创新教育的主渠道,然而“作业”也是一个可以大做文章的创新教育的阵地。教师可有意识地精心设计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练习,譬如:设计组合性练习以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能力。很多学生对《电工学》课程中“变压器”与“电动机”内容学习起来感到比较吃力,则可以采取让学生从结构、分类用途和工作原理四个方面组合对比学习,二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一目了然,不易混淆,不易忘记。此外,设计多维性练习可以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设计探索性练习可以提高学生质疑思维能力,设计统计因果性练习可以锻炼求异思维能力等。
(四)融创新教育于班级管理中
班集体是学校教学与教育的基本单位,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单元,因此,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在创新教育实施过程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我认为,班主任在班级中推行创新教育时应做好以下几点:
1、积极营造民主、轻松、和谐的班级气氛。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创造力与个性因素密切相关,而良好个性的养成离不开轻松、愉悦的环境。所以,班主任应努力在班级中营造出一种有利于激发创新意识的和谐、民主的氛围。这就要求:首先,要放下自己的教师的架子,深入到学生中去,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热爱学生,让学生觉得教师可亲可信;其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创新计划与目标,目标切忌可望不可及。每当学生有一点创新意识便充分肯定、鼓励和支持,并使之付诸创新行动,这样将会使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创新欲望和信心;最后,班主任应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以“身教”带动全班学生。
2、在活动中创新,在创新中活动。班主任不仅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理念,更应积极开展富有创新精神的班级活动,让学生将创新思维融于创新活动中,在活动中创新和发展。如组织创新学习活动,以学习人类科技进步的历史,领略知识更新的速度,了解人类尚未解开的谜团,让学生产生探求创新的欲望。如开展“我的一件小制作”班级比赛活动,学生各式各样精心制作的小作品中必将充盈着许多创新意识的智慧火花。此外,班主任还可以与科任老师配合组织学科创新比赛,如形象设计大赛、时装设计大赛、小收音机制作竞赛等。
总之,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前提和灵魂,而创新活动则是创新意识的载体,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济南市技师学院 25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