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变革中的情感分化

2021-09-10 07:22马萍
今古文创 2021年24期
关键词:孙犁

【摘要】在《铁木前传》中,包含着明显的复调结构特征。孙犁所建立的对立包括恋爱自由和传统婚姻的对立,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分离,时代变幻与友情变质的分裂,以及作者创作时对服务政治的要求与探求心灵世界的创作理念的矛盾。复调结构是照映出人物和作者内心挣扎的一面镜子。

【关键词】孙犁;《铁木前传》;复调小说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4-0014-02

复调(Polyphony)本指欧洲18世纪以前的一种音乐体裁,它没有主旋律和伴声之分,所有声音都按自己的声部共同行进,叠加后构成复调体音乐。巴赫金将“复调”用于描述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诗学特征,创造出了“复调小说”这一概念。他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复调小说的首创者”“有着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的声音组成的真正复调”。在复调小说中,作者运用人物的独白或是与心灵的对话,分裂出各自独立而又相互矛盾的观点,每种观点都有各自的主人,人物的思想并不是作者立场的单纯客体,而是被当作“他人的意识”。[1]主人公秉持不同思想观念与价值判断,各自立場相互喧哗、交锋,形成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丰富了作品的内涵意蕴。

对于革命历史小说的创作,作家们将“史诗性”纳入评判作品艺术高度的标杆,提倡在对重大历史事件加入艺术虚构,在“典型”历史环境下创造“典型”英雄人物。有的评论家认为孙犁是一个“革命文学中的多余人”,这是因为孙犁与当时的主流文学貌合神离,始终游走在主流革命文学的话语的边缘[2]。与当时的革命历史小说所提倡的史诗性相比,孙犁的作品更多的是对革命历史事件的侧面表现,带有浓厚的抒情性,注重描写历史中的个人体验。这种另类的意蕴和表现方式使得这部作品特色鲜明。《铁木前传》的现实主义风格、反映历史大变革的时代背景的社会要求、作家对个人心灵世界的关注都决定着这部作品拥有复调结构的特征。

一、自由恋爱与传统婚姻

小满儿是书中塑造得最丰满,也是最具艺术性的形象。小满儿在小说的出场便充满了矛盾色彩,她出生于“县城东关一户包娼窝赌不务正业的人家”,却“出脱的好看,走动起来真像招展的花枝”,是“人尖儿”,青春貌美却“结了婚”。小满儿是贯彻快乐原则的典型。弗洛伊德认为, 快乐原则追求本能需要的、直接的、完全的、无痛苦的满足。[3]小满儿是一个敢爱敢恨、对待爱情坦率直接的人。她与九儿在黑夜里共抓鸽子不避嫌,对男女之事了解甚多。她勇于放下矜持,用各种暗示表达对九儿的爱情。她对传统的道德观念不屑一顾,当九儿与六儿重逢时,她意识到自己的爱情受到威胁,便开始对九儿发难、“冷笑”。然而,小满儿的身上肩负着一段包办的封建婚姻,有夫之妇的枷锁使得这段感情为她安上了“生活放荡”的“不好听的名声”。丈夫即将归来时,小满儿对母亲的命令进行了坚决的反抗,在小说的结尾选择了与六儿逃离。当小满儿苦闷、孤独但又渴望爱情的内心与乡土社会中的传统道德的禁锢与压迫发生碰撞时,在传统道德占统治地位的乡村社会与男权社会中,小满儿摆脱婚姻束缚、追求恋爱自由的道路注定是曲折坎坷的。

对于九儿和小满儿,六儿在两人中的感情倾向也体现出两种婚恋观的冲突。六儿与九儿是青梅竹马,在童年时期的玩耍中建立了纯洁的感情,九儿对六儿渐生暧昧情愫,同为亲密好友的两家父辈也曾为他们两人的结合做出过设想。按照农村传统的婚姻观念来看,九儿和六儿在一起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在长久的分别后,两人的生活环境发生了隔膜,对农村合作化运动的态度出现了分歧,导致了他们情感上的疏远和生活路径的分化。小满儿的突然闯入,夺取了原本属于九儿的爱情。小满儿美丽的外貌、洒脱泼辣的性格、对爱情的坦荡追求与六儿的思想与性格高度契合,深深吸引了六儿,激荡起他的爱情,使得六儿不顾小满儿已婚妇女的身份,与其坠入了爱河。九二和小满儿是“家梨花”和“野玫瑰”[4],六儿在代表传统的保守女性与父辈家族联姻关系的九儿,和代表激情火热、自由坦荡的爱情的小满儿之间的选择体现了复调结构。

二、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在小说里的青年人角色中,作者将其分化成了两个派别。一派是以九儿、四儿为首的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渴望改造社会的“典型进步青年”,另一派是以六儿、小满儿为代表的厌恶集体生活的“自由派”。进步青年们受到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农村合作化运动的号召,怀揣改造恶劣自然环境的理想、创造美好新生活的期许,对国家的忠诚,热情地加入集体劳动中去。他们认为集体生活能够壮大建设力量、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小满儿和六儿这一方则更看重个人自由的爱情自主,跟随内心的指引行动。他们不愿意受集体意识的束缚,对农村合作化的不信任态度,使他们采取逃避的消极态度。但他们也不是好吃懒做、游手好闲之辈,他们都各有自己的才干和闪光点。

作者对于这两种派人都没有刻意地拔高和贬低,他们在作品中地位平等,将这两种声音摊在平面上展现给读者。小满儿赖以生存的以女性 “色相”为主导的价值观念,必然要受到革命意识形态的改造和监控。[5]在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时代,这样的两种具有代表性的青年群体中的观念不断地进行着拉扯与斗争。

三、时代变幻与友情失落

《铁木前传》中,傅老刚和黎老东之间的友情变化是贯穿于全文的线索。两人的友谊形成于工作之中的互补,巩固于多次患难仍相互扶持的考验。但当时代大变革推动两人走向不同的道路,之后的重逢使得两人深厚的友谊破裂了。傅老刚到黎老东家中投靠朋友逃难,他仍寄希望于穷哥们儿的友情,坚持着“过日子的老理儿”,相信两人的纯粹友谊不会受到外因的干扰。他同时又是贫穷的漂泊者身份,对于两人地位的差距和老友的变化显得更为敏感。两人的矛盾爆发后,傅老刚认为黎老东向他施展了两人都厌恶过的“主人”姿态。黎老东地位的提高使得他对友情更加淡漠,醉心于个人致富而不自觉地伤害了好友。两人决裂后,他想着:“这样的交情,断了也好。”但冷静下来之后又陷入无比的惭愧和自责。作者以富有人情味的笔调描绘着铁木友情之间复杂的情感。傅老刚选择了融入农村合作化的浪潮,黎老东为夯实自己在改革中获得的红利而专注个人财富的积累。友情的破裂并不是由他们决定的,是时代环境引导着铁木做出不同选择,走向对自己有利的道路。

六儿与九儿在童年的相互陪伴之中收获了纯洁的友谊,但就在读者都认为六儿和九儿的结合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之时,时代的洪流将他们两人冲撞开来,逼迫两人走上了分别的道路。再次重逢时,他們已经被不同的生活环境塑造出了不同的思想和人生观,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分歧。当六儿驾着车踏上旅途后,九儿陷入了迷茫与失落,但很快她就“心情明快平静下来”。物是人非的变迁令人伤感,友情的失落固然让人深觉惋惜,但两人各自朝着不同的人生理想奋进,这样的两种声音决然不同,但也同样引人乐于欣赏。

四、服务政治与童年挽歌

孙犁遵循在“典型环境”下塑造“典型人物”的规则,将故事放在农村合作化运动的背景下,设置了“先进人物”如九儿、四儿,“落后人物”如小满儿、六儿和“中间人物”如傅老刚。孙犁表面上写“两条路线的斗争”以迎合时代要求,实际上是选择用人物命运的纠葛侧面表现政治运动。孙犁在读《班固传》时写下:“不激诡,不抑抗,就是对人、对事,不做主观的扬或毁,退或进。客观地记述其本来,这在史学上,是一个准则。”[6]孙犁以史家准则,力求不寓褒贬于人物之中,肯定每一个人物的自我意识,尊重人物的生命价值和生存意志。他没有让政治话语覆盖个体的内心话语,而是用理解、欣赏、非伦理的心态讲述人心,展现大时代背景下农民的生活变化和心灵波动。当这种追求与政治话语产生冲突时,造成了《铁木前传》中一种幽怨渗透在叙事语调中。他尽力与强大的意识形态保持一致,但内心仍是纠结、挣扎、痛苦不堪的。[7]

小说开头从九儿和六儿的童年故事开启叙事,结尾仍是关于童年记忆的描述,形成两相对应。作者在主体叙事架构中表达对童年的怀恋,用富有诗意的抒情笔调描绘着儿时的记忆和人与人之间淳朴真挚的感情。但九儿和六儿的疏离与分歧,傅老刚和黎老东的友情破碎,与前文描绘的美好童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孙犁为故事中人物感情的变质感到惋惜与遗憾,对大时代变迁下人们心灵的激荡和人际间情感的变动发出了叹息。这种悖离显示了孙犁的精神世界对单纯、素朴的和谐之美的追求与人际关系、政治生活的复杂性之间的裂隙。[8]

五、结语

《铁木前传》的创作意图具有复杂性,小说的主题具有多义性。作者建立起许多对立因素,关于人物不同的理想追求、内心世界的价值观差异、命运发展的走向等多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交相辉映,形成了众声喧哗的复调结构文本,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而复调结构照映出了作者矛盾的心理,这是孙犁表现人性美好与心灵纯净的愿望与政治话语的感召力之间的矛盾造成的。可以从作者对这些不同声音的尊重和表达,窥见孙犁对个体价值的认同、对理想的追寻,感受到他的人道主义理想和追求真善美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复调小说理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

[2]杨联芬.孙犁:革命文学中的多余人——20世纪中国文学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3]田淑晶.文学家对个体生存心理原则的关注方式与评判——以孙犁《铁木前传》为中心的探讨[J].理论界,2014,(06):119-121.

[4]李展.小满儿论:迷茫的逃逸之路——重读孙犁

的《铁木前传》[J].名作欣赏,2011,(05):119-121.

[5]朱智秀.家梨花和野玫瑰——《铁木前传》中两个女性形象之比较[J].固原师专学报,2005,(02):61-64.

[6]孙犁.曲终集[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2.

[7]李华秀.孙犁《铁木前传》的深层结构[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10):25-33.

[8]常玉荣.《铁木前传》诗意抒情的表达功能[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2(04):84-87.

作者简介:

马萍,女,汉族,广西贺州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孙犁
终不开口的敬重
终不开口的敬重
孙犁与求助者
只要一幅真实的炭笔素描
孙犁与黄豆
孙犁的“天作之合”
晚年孙犁
作家孙犁的“吝啬”
幸福
作家孙犁的“吝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