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

2021-09-10 03:13范素琴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摘 要:通过深度学习,学生可以获得知识学习能力,潜移默化地发展核心素养。在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提出后,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用了多样策略以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下面,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总结了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16-0054-02

引  言

新时期,教育领域将立德树人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驱动教师立足教学实践,探究“如何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核心素养培养的提出,为解决这两个问题指明了方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参与学科教学的过程中,以掌握知识为基础,所形成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学会学习,是学生必备的关键能力之一,需要学生从浅层学习过渡到深度学习,并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继续实现多种能力的发展[1]。所以,不少教育工作者,将深度学习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载体。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要切实应用多样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夯实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養的基础。那么,教师要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呢?

一、创设数学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产生认知冲突,是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基础。准备阶段是深度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主要阶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体验生活,或在教师的帮助下,早已储备了丰富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经验。这些数学知识和数学经验,正是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引子。此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还指出,学生无论参与何种学习活动,都离不开学习情境。学习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活动倾向,产生认知冲突,自主地迁移数学知识和数学经验,展开对矛盾点的探究。所以,笔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往往会在导入环节,立足教学内容,创设数学情境,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以“圆的面积”为例,在学习该知识点前,学生早已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面积,建构了对面积的认知。立足学生的学习所得,笔者在导入环节,创设了温故知新的教学情境,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展现给学生,并提出问题:“这些图形的面积是多少,要如何计算?”在问题的导向下,学生自主地迁移知识,总结“面积”概念,推导出不同图形面积公式的计算方法。之后,笔者继续提问:“圆不是四边形,我们是不是就不能使用这样的方法来推导它的面积计算公式呢?”我们可以用何种方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呢?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认知冲突,对“割补法”进行思索,并利用此方法自主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如此教学,不仅使学生在一进入课堂时,就发挥了认知作用,使学生进入了良好的数学学习状态,还使学生初步获取了新知探究思路,便于接下来深入探究数学知识,实现深度学习。

二、利用数学实验,推动思维发展

无论浅层学习还是深度学习,都需要学生获取知识[2]。获取知识,既是浅层学习和深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生从浅层学习过渡到深度学习的关键阶段。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参与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之所以进行浅层学习,是因为教师机械地灌输知识,剥夺了学生发散思维、探究知识的权利。对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要想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有效地获取知识,教师要立足学生的思维特点,给予他们自主思考的机会。基于此,笔者在数学课堂上会联系教学内容,组织实验活动,驱动学生切身体验。

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没有直接将教材中现成的公式呈现给学生,而是要求他们自主操作,总结公式。在课堂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笔者先要求学生联系之前学习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知识,总结探究长方形面积和正方形面积的方法。接着,笔者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利用“割补法”对平行四边形进行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笔者出示了两个格子图。这两个格子图上分别有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需要先确定格子图上的长方形面积和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否一样,之后利用“割补法”操作平行四边形,将其转化为长方形。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探索出多种剪切方法。同时发现,无论使用何种剪切方法,学生拼接后获得的图形都是长方形,而且,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一样的。立足学生的发现,笔者指导他们对比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观察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受形象思维的影响,学生很容易总结出: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的长度一样,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的长度一样,进而自主迁移数学经验,借助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引导学生操作数学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探究数学的主动权,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还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数学现象一步步地探究到数学本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了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实现了深度学习。

三、解决数学问题,内化知识

获取知识,便于学生初步实现深度学习。内化知识是学生深度学习的关键。对知识进行深加工,是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也是学生内化知识的主要环节。内化知识,简单地说是学生迁移知识、解决问题、锻炼思维、提高能力的活动。所以,在学生获取知识后,教师要联系知识,设计贴近学生实际发展的问题,驱动他们继续思考,使其深入理解所学内容。笔者为了使学生有效地内化数学知识,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会设计生活化数学问题。

以“数据处理”为例,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可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统计图来统计数据、分析数据。立足学生的课堂学习所得,笔者设计了生活化问题。笔者要求学生在班级里,采访二十名学生,记录他们的身高、体重等数据,并分析这些数据,选择适宜的统计图进行展示,同时分析这些同学的身高、体重有什么特点,这些学生中肥胖者有哪些。这样的问题具有趣味性,可以有效地点燃学生的问题解决欲望。经历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制作统计图这一系列过程,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数学思维,实现了对知识的内化。此外,通过解决问题,学生还可以切实地感知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便于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提高数学学习水平。在学生解决了数学问题后,笔者还要求他们利用思维导图,将这节课学习到的知识点一一地展现出来,借此建构学生知识结构,夯实学生数学学习基础。同时,学生在此过程中,也进一步锻炼了数学思维,实现了深度学习。

结  语

深度学习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要立足深度学习的特点,联系教学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透过数学现象把握数学规律,同时锻炼数学思维,并在思维的驱动下,灵活地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从而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锻炼数学学习能力,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段安阳.深度思考:让数学学习真正发生:关于小学数学思考的深度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18(22):50-53.

邹虹.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深度学习:以小学数学学习为例[J].华夏教师,2017(15):35.

作者简介:范素琴(1968.7-),女,福建南平人, 专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育。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