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核心素养,构建优质小学数学教学

2021-09-10 00:58周光祥
文学天地 2021年5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小学核心素养

周光祥

摘要:伴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单一的数学知识理论性教学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教育发展需求。新课改强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创新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基于此,本文立足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解读,提出培养核心素养,构建优质小学数学教学的具体措施,仅为相关学者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构建优质小学数学教学是新时代小学教育发展进程中的必然选择,其要求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立足学生心理变化和个性化需求,结合多样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维逻辑能力、创新能力、问题分析解决能力,从而在实现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数学素养与核心素养得以充分提升。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解读

新课改中针对教学行为给出了明确的指导,要求各学科教师均能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以此为出发点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尤其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产生兴趣,使其在课堂学习中能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使其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第一,学会表达。灵活、创新、缜密性的思维培养,学生对各类问题的解决能力的提升,是基于核心素养,构建优质小学数学教学的功能性目标。一方面,要求教师结合数学发展理念,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为学生发表自己答案的见解提供机会;另一方面,拒绝统一标准答案,要求学生建立自己的答案标准。

第二,学会思考。启发学生自主、独立学习数学是基于核心素养,构建优质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促进自身数学分析理解能力的树立,从而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在数学教师授课过程中应给学生留下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机会。

二、培养核心素养,构建优质小学数学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掌握估算方法,提高学生估算能力

估算能力归属于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能力,属于数学核心素养的一种,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逻辑思考能力,还能够丰富数学问题解决方式。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估算教学,从而通过估算教学促使学生生成估算意识,进而掌握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1]。

例如,教师可以从实际问题出发,对学生进行估算教学,首先教师提出问题:“早晨上学时,由于小美与小果家的位置与学校较近,因此,两个人都选择步行上学,并同时从家里出发,小美每分钟走20米,15分钟到达学校,小果每分钟走25米,20分钟到达学校,问:小美与小果谁家距离学校更近?”教师在阐述完问题时,应及时引导学生对该问题进行估算,并追问学生:“如果不进行运算仅通过问题分析的话,有同学知道小美与小果谁家距离学校更近吗?”学生回答:“应该是小美家。”教师对其答案进行肯定,并让学生进行列式计算进一步确定估算答案的准确性。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把估算灵活运用到数学学习中,提高估算能力,还能够通过估算高效完成学习任务,提升学生问题分析解决能力。

(二)立足开放性问题,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基于核心素养,构建优质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是小学数学教师进行创新教学模式的有力依据。而开放性问题的运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开放性问题教学方式是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打破固化、局限学生思维创新的约束,鼓励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自主、独立开放性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新型教学模式[2]。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与开放性问题本质相似的错题集教学方式以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错题集的应用与错题反思,可以使学生能够通过错题集应用得到成绩提升,并且在不断积累经验过程中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养成。

例如,教师进行《数字排列与组合》教学时,教师可以邀请五位同学到讲台上,并为其分别赋予1、2、3、4、5数字角色,然后让五位同学自由组合成两位数,并引导其他学生根据五位学生的组合方式进行不同的数字重组,并追问:“有同学知道一共有多少组组合方式吗?分别是什么?”同学们在听完问题后迅速投入到思考探索中,并得出共有12、13、14、15、21、23、24、25等20种排列组合。与此同时,在肯定学生排列结果的同时,应基于学生学习热情进一步深入《数字排列与组合》知识教学,向学生传输不同排列方式在数学中所代表的具体名称,从而便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三)基于生活化教学,激发小学生探究意识

勇于提问和质疑是小學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方案设计过程中应将学生数学问题发现能力、提出能力和解决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从而在学生不断的提问和质疑下,提高学生探究意识,进而推动数学核心素养良好发展。而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认知水平较低,因此,为有效激发小学生探究意识,应从实际生活层面出发,立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现象开展教学活动[3]。

例如,在进行《负数》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提前准备好,生活中学生十分了解的冰块与自来水摆放到讲台上,并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应该都知道这两种物体都是什么,那么有同学知道冰块与自来水谁的温度更低吗?依据是什么吗?”学生回答:“冰块温度更低,因为病比水凉。”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凉”的含义,并邀请一位同学用温度计对冰块和自来水进行测温,测出来的冰块温度是-16℃,自来水温度是5℃。这时,教师追问:“有同学能告诉老师你说认为的“凉”的具体依据是什么吗?是怎么评判出来的?”同学想起刚才用温度计测试的温度,表示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就是“凉”的依据,这时教师将刚刚得出的测量结果告知学生,并问:“那为什么16与5大,但结果温度却更低呢?”这时学生发现并回答:“因为16前面有-号。”与此同时,教师进行知识引导,从而促使学生认知了解到“-”符号的意义。这种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自主探索的教学方式,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数学课堂中,勇于提问和质疑,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学习新知识是新时期小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所以,在此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促使其具备更好的独立思考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高效完成学习任务以及基于生活化教学,激发小学生探究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小娟.培养核心素养,构建优质小学数学教学[J].数码设计(下),2020,9(1):249.

[2]刘伟.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数学优质教学探析[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1(4):73.

[3]杨晓函.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构研究[J].商情,2020(17):145.

[4]周子良.培养核心素养构建优质小学数学教学[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20(6):23.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小学核心素养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