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兴媒体对广播电视传统媒体的冲击和挑战日益显现,如何适应快速发展的融媒体形势,是目前各地加快构建融媒体平台必须回答的问题,也是当下广播电视传统媒体进行融媒体实践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广播电视;融媒体;平台建设
中图分类号:G22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6-0245-02
近年来,经济社会和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信息传播技术显著提高,信息网络技术在新媒体中得到广泛应用,新融媒体传播平臺迅速崛起,媒体传播渠道和内容也越来越广泛,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和新媒体有机融合已成为发展的必然。各地融媒体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创新性、专业性、多样性,打造转型升级的广播电视融媒体平台,以适应时代赋予媒体的良好发展机遇。基于新媒体传播业务的探索与实践,有效推动广播电视融媒体平台建设,其目的是为广播电视传统媒体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使新媒体赢得更多受众的青睐,实现融媒体产业与时俱进的理想发展目标。
一、融媒体建设的基本内涵
当下蜂拥而起的融媒体是传统媒体和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种传播媒介的融合体,它使各种媒体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实现了优势互补、融合发展。迅速发展的融媒体为各类独立传播媒体提供了一个融合发展的良好平台,将具有单一传播优势的各种实体媒体整合为具有多种优势、融合发展的混合媒体,有效提升了媒体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传播力,使其在现代信息爆炸时代占有显著的优势[1]。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使信息传播更加迅速、覆盖范围更加广泛、内容更加开放,但不足之处是媒体的公信力、权威性、真实性相对较弱,且信息传播的随意性强,呈碎片化、高频次传播态势。媒体有机融合,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传播的价值和互动功能。自媒体的每个单体都能自由发布,例如个人抖音、微视频、文字简讯等。
二、广播电视融媒体建设的内容及功能
目前,广播电视融媒体建设主要有主流舆论宣传阵地、政务信息服务平台、社区信息枢纽三大功能[2],“融媒+新闻+政务+服务+产业”四大任务。一是建设主流舆论宣传主阵地,为地方党委、政府的舆论宣传提供信息交流平台,发布权威、快速、多样、全融合的新闻信息内容,做好基层舆论宣传工作,保障区域内意识形态领域的政治安全、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二是建设综合政务服务平台,对区域内的党务、政务、便民、医疗、交通、文旅等服务进行全面整合,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发挥媒体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发动群众的作用;三是建设城乡社区信息枢纽,挖掘地域特色,传承文化禀赋,呈现历史积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地发布本土化新闻讯息、文明实践、社会公益,精心打造区域信息“微社区、微矩阵、微视频”等,发挥网上网下强大的信息枢纽中心作用;四是建设电商平台,打造同城便民平台,利用同城微商城、云平台,为普通百姓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便捷网络服务。
三、广播电视媒体发展困境
广播电视传统媒体主要承担着地方党委和政府的舆论宣传职能,是党和政府舆论宣传的主渠道,发挥着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任务,使其迅速传播到基层一线的千家万户寻常百姓当中,是广大人民群众获取新闻信息和精神文化食粮的渠道。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新的传播媒体不断涌现的时代大背景下,普通受众获取新闻信息更加青睐于多样化、专业化、便捷化的新媒体服务平台。目前,广播电视传统媒体在节目设置、内容传播方式、播放时间和频次,以及新媒体传播业务、传播空间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媒体行政管理部门和相关人员需根据具体情况对其不断完善和创新。
四、广播电视融媒体建设路径
(一)注重广播电视融媒体平台建设
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优势是具有较强的社会公信力、影响力和传播力,不足之处是受接收载体的限制,信息传播速度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且内容单一死板、不够活泼。面对新兴媒体发展带来的机遇,广播电视媒体应主动出击,开拓创新,冲出困境,与时俱进,通过有机融合与完善发展,实现媒体的转型升级和历史蜕变。一方面,要深化内外部改革,科学搭建现代化广播电视融媒体平台。有机融合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长处,取长补短,取得更加理想的发展成效;媒体相关专业人员在构建融媒体平台的过程中,也要结合实际,对融媒体的安全性、实用性、专业性、包容性、高效性和可拓展性进行周密的考虑。另一方面,要广泛普及互联网新技术、新设备和新载体。在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利用先进技术和前瞻发展理念,已成为增强媒体行业可持续发展活力的决定性因素。融媒体平台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必须从科技角度把握新媒体发展前景,并做好准备,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支撑,只有这样,才能使融媒体平台的建设具有超前预期性、可拓展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例如,运用先进的IT、IP、VR/ AR/MR视频技术,以及5G网络技术、区块链技术、大数据矩阵、人工智能技术等优化设计。
(二)注重本地融媒体经营体系建设
广播电视传统媒体在注重宣传效益的基础上,也关注融媒产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因此,要充分借鉴和学习互联网经营模式,依托优质资源和融媒体平台,建立全网式、一体化营销模式,创新融媒体广告经营管理,推动媒体经营性业务协同集成高效发展。凭借互联网移动终端和社交网络载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实现媒体经营节目、服务信息的产业增值,探索开发线上、线下的各类新型网络服务,争取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目前,融媒体传播平台空间逐步向“融媒+服务+产业”等方向发展延伸,除了发布本地新闻信息、天气预报,提供公共交通查询等生活服务外,还逐步融入新型的电子商城、图文快讯等,通过极具个性的品牌栏目、网络直播、矩阵板块等元素的设置,为平台的本土化、特色化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将电子商务元素有机地融入融媒体行业,虽然是一种媒商融合的尝试,但能在一定程度上为融媒体平台的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实用便民服务,有效地扩大了媒体受众的覆盖面,合理增加了用户数量,也为媒体互动性、参与性、稳定性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为融媒体赢得更大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也为本地区其他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互动交流平台和展示个体形象的对外窗口。
(三)注重融媒体APP交流平台建设
精心打造本地融媒中央厨房和APP平台,通过用户资源内容的不断更新补齐传统模式的短板,充分运用上传、下载共性的网络新技术,加强媒体的双向交流。对基于中央厨房信息处理中心的融媒APP來讲,一个IP的用户可以具备多样的身份,如信息资源的创造者、传播者、浏览者等,广播电视融媒体平台应通过对网络优质社交平台成功经验的借鉴,构建全新的APP模式板块,为信息创作、浏览、传播创造良好的条件。另外,基于网络的互动性和受众积极性较强的特性,可以有效带动社会新闻信息大众化采访话题的多样性选择,进而使话题传播范围得到拓展,为广播电视融媒体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受众基础。例如,在融媒体APP或者是官方网站主页上,开设“今日要闻”等类似的播报板块,同时在关联板块间开通留言评论权限,让受众接收新闻内容后,能结合自身经历提出意见建议。融媒体后台审核了受众留言或语音信息内容后,可以在留言区上传正能量的评论,激发引导受众广泛参与对重要新闻事件的探讨。
(四)重视融媒体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
根据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全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优、纪律严的融媒体干部队伍。通过深化单位内部改革,有效整合广播电视传统媒体的人力资源、设备资源和技术资源,改变自办频道采编队伍各自为政、各自为战、各自管理、分散指挥的局面,实现融媒体平台记者编辑统一指挥、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考核的系统格局。要加强对融媒体记者编辑的业务技能培训,使每一个记者编辑掌握采访、摄影、编辑、播音、制作等技能,向全融媒体人才转型升级。记者编辑不单是采访者和制作者,更应该是采、编、播全能型、复合型人才,使他们熟练掌握不同技能,能保证其具备更加过硬的能力。
五、结语
发挥广播电视传统媒体宣传主力军优势,有效融合广播电视媒体资源,积极推进广播电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是推动新时代文化宣传思想领域深化体制改革创新的一项攻坚任务。在改革创新发展的时代召唤下,通过深化内部改革,完善融媒体平台建设,建立绩效考核机制,灵活引进人才,运用先进技术,能使广播电视融媒体平台具有更加理想的传播途径、传播速度、传播质量和传播效率,提升融媒体平台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公信力、引导力、影响力和传播力。此外,现代互联网技术、媒体传播内容的不断丰富,满足了大众的审美心理需求和求知欲,为广播电视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能更好地发挥媒体引导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霄.新形势下地方广播电视台融媒体发展的思考与应对策略[J].传播力研究,2017(9):101-102.
[2] 农政.城市广播电视台融媒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传播力研究,2018(17):133.
作者简介:魏明(1968—),男,甘肃敦煌人,本科,记者,研究方向:电视新闻采访、融媒体传播及公文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