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闻报道故事化表达的利弊

2021-09-10 07:22杜军
新闻潮 2021年6期
关键词:故事化利弊新闻报道

杜军

【摘 要】新闻报道的故事化表达增强了新闻的吸引力、趣味性和表现力,拉近了新闻与受众的距离,体现了新闻对于受众的人文关怀,因此一经出现便为各级媒体争相采用。然而,随着新闻报道故事化的迅猛发展,其对新闻真实性的损害等问题也随之而来。新闻报道故事化表达如何扬长避短,成为新闻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文章分析新闻报道故事化表达的利与弊,提出新闻报道故事化的策略。

【关键词】新闻报道;故事化;利弊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已经由原来的报纸、广播、电视发展到新媒体。媒体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受众对媒体报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媒体的报道方式已经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的注意,故事化报道成为新闻抓住受众眼球的新尝试。新闻报道用故事化表达既通俗易懂,又生动活泼,贴近受众、贴近生活,因此一经出现便为各级媒体争相采用。然而,随着新闻报道故事化的迅猛发展,其对新闻真实性的损害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避免新闻报道故事化带来的问题,充分发挥其优势,成为新闻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新闻报道故事化的含义

很多学者对新闻报道故事化进行过定义,但是学界尚无明确统一的定论。综合各家言论,笔者认为,新闻报道的故事化表达就是用对话、描写等故事化的语言进行新闻报道的一种表达方式。首先,新闻报道故事化的前提是内容必须是新闻;其次,它是从现实题材中提炼出较为深刻的主题,挖掘其中具有人情味的东西,融入一些叙述技巧;最后,注意通过叙述技巧使整个新闻更有可读性、趣味性和感染力,但是不能忽略新闻的社会价值。

二、新闻报道故事化表达的优势

融媒体时代,媒体间的竞争往往表现在对受众的争夺上。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得到的信息也越来越丰富,传统媒体若再沿用过去严肃、枯燥、直白的表现形式,便无法吸引受众注意,以致最终造成受众流失,失去竞争优势。而新闻报道故事化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受众的喜好,给受众带来了良好的新闻体验。

(一)新闻报道故事化表达增强了新闻的吸引力

传统的新闻报道模式为了突出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本质,通常是记者站在局外人的角度,采用第三人称口吻进行叙述,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表达方式单一。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受众接触的新闻样式和表达方式越来越多,对新闻报道呈现出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而新闻报道故事化的表达正契合了受众的需求。故事化表达选择贴近受众的、贴近生活的、受众关心的新闻,深入浅出地解析事件的来龙去脉,深入挖掘人物内心情感,捕捉新闻之中的生动细节,用受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娓娓道来,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拉近与受众的距离。

(二)新闻报道故事化表达增强了新闻的趣味性

趣味性是故事的本质属性,能够使受众在寓教于乐中感受到新闻所要传达的价值。过去的新闻报道旨在传递权威信息,很少掺杂个人观点,这样的表达方式让受众觉得有一定距离。而故事化表达则充分运用了文学化的手法,通过悬念冲突来刻画情节,引领受众拨开迷雾来探索故事表达的新闻真相,满足受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新闻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比如《人民日报》《抓捕现场民警集体说谎,原因让人动容》一文,通过悬念和矛盾冲突的设置来讲述故事,使受众兴趣倍增。

(三)新闻报道故事化表达增强了新闻的感召力

新闻报道的故事化表达之所以感人就在于它关注现实生活,体现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反映了普通人在当下的生存状态,富于人情味。它增强了新闻的感召力,生动地将平凡的题材变得深刻丰满,触动受众内心深处的柔软部分,激发受众的情感共鸣,宣扬了媒体的人文关怀。比如《人民日报》客户端的报道《夫妻俩“一只手两只脚”,他们这样改变命运》,讲述的就是张东顺与李国秀这两个平凡人身残志坚的故事。新闻中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和语言描写,让受众从他们的精神中得到鼓舞和净化,引发受众对于自身的思考,彰显了新闻的感召力和人文价值。

三、新闻报道故事化表达存在的问题

新闻报道故事化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新闻报道带来多样化表达的同时,也会滋生隐患和弊端,具体表现如下。

(一)过度故事化影响新闻的真实性

新闻报道的故事化表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新闻在表达上的不足,但如果运用不当就会损害新闻的真实性。故事化表达必然要追求情节的跌宕起伏和矛盾冲突,从而帮助受众进行想象,但是这样就要在新闻中掺杂很多主观因素和人为安排,影响了报道的真实性。甚至有些报道为了吸引受众眼球,追求高阅读量和高点击率,不惜生编硬造,设置一些虚假的情节来提升报道的效果。

(二)过度故事化影响选题的客观性

如果一味地追求故事化,追求受众的关注度,则会造成新闻的泛故事化,影响新闻客观性。追求新闻报道的故事化表达则必然要对那些有故事的新闻选题进行优先选择,而现实中有很多具有显著社会效益却不够曲折的新闻,这些新闻经过故事化的选择很容易被抛弃,减弱了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泛故事化容易导致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媒体的社会效益,长此以往会引起受众的审美疲劳,削弱社会舆论引导的效果。比如,一些新闻报道的故事化表达总是围绕家长里短、婚恋纠纷等,这些选题虽然容易挖掘故事性,但是把握不好其中的“度”也会影响受众对新闻的理性认知,淡化新闻的引导功能,使新闻陷入庸俗化和低俗化的泥淖。

(三)过度故事化影响新闻的完整性

为了让新闻有故事性,记者往往会深入挖掘新闻背后的资料和意义,选择矛盾冲突集中的片段进行重点描写,并将此段放大,而忽略掉某些真实环节。这样做会导致新闻重要的信息缺失,损害新闻的完整性。

四、新闻报道故事化表达策略

新闻报道故事化表达是对新闻报道方式的一種创新,在这种新的尝试中,涌现了大量的优秀产品,但是其中也夹杂着一些不能回避的问题。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故事化表达,需要新闻工作者做到以下几点。

(一)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

无论什么时候、在何种媒介上,真实性都是新闻的生命。进行新闻故事化报道要厘清新闻和故事化的关系,新闻报道的故事化只是新闻的一种表达手法,而新闻是内容,表达手法要服务于内容,无论怎么表达都不能影响新闻的真实性。新闻不是文学作品,不能随意创作,即便是情感抒发也要以事实为依据,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对于新闻的选题策划、素材筛选等严格把关,尽量围绕事实挖掘鲜活生动的细节,要把新闻事件的关键点、矛盾处解析清楚,深入浅出地表达出平凡事件中的不平凡的新闻价值,而不是生搬硬套地将不具备故事性的事实进行后期的故事化处理。

(二)把握好故事化表达的“度”

故事化只是新闻表达的手段,并且不是唯一的手段,在尊重真实性与失真中间要把握好“度”,坚持适度原则。在新闻报道前,首先要注意选题上的尺度,充分考虑是否需要采取故事化的表达策略,并不是所有的新闻都能用故事化表达,比如时政新闻、新闻资讯就不适合故事化手段,不能为了吸引流量就泛故事化,而是要区分出哪些题材适合故事化的新闻报道,不能盲目地胡子眉毛一把抓。其次要注意情节上的尺度,不能过分渲染不健康的细节和场景,而是要对细节多做理性分析和思考,既保证新闻品味,又确保新闻趣味,突出新闻的社会价值,彰显人文关怀。最后要注意细节的尺度,不能为了故事而故事化,要根据新闻事件的真实走向,合理地利用悬念和冲突,而不是去人为制造。

(三)新闻从业人员要加强学习

新闻报道故事化表达的优劣需要新闻从业人员来把关。新闻从业人员作为新闻报道的关键,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客观世界,掌握好故事化表达的“度”。首先,新闻从业人员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掌握国家大政方针,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守新闻的社会价值;其次,新闻从业人员要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强化新闻敏感,提升对新闻事件的观察和判断能力,尤其是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中更要增强对新闻信息的甄别能力;最后,新闻从业人员要学习全媒体传播技能,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充分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比如短视频、H5、VR、AR等技术,根据不同的传播渠道特点制作形式多样的融媒体产品,比如在传统媒体上可以制作严肃的新闻产品,而在新媒体平台上则可以加入视频、图片、动漫等元素,把故事讲述得生动、立体,给受众带来更直观的视觉冲击力的产品,优化受众的新闻体验。

五、结语

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故事化表达作为一种新闻表现手法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会带来一些弊端。因此,新闻工作者要切实把握好故事化这个“度”,以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为前提,在表达中合理设置悬念,刻画细节,才能促进新闻报道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贾蓓蓓.新闻报道的故事化呈现[J].新闻传播,2019(5):100-101.

[2]刘元元.新闻报道故事化呈现方式研究[J].中国报业,2017(6):76-77.

[3]王天华.真实的新闻 故事化讲述[J].新闻研究导刊,2017(6):152-153.

[4]梁建波.浅谈新闻报道故事化的利弊[J].新聞传播,2013(2):216.

(责任编辑:黄佳君)

猜你喜欢
故事化利弊新闻报道
AR技术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运用研究
中国时政新闻报道中委婉语的语篇功能
中日文化词汇在英语中的构词体系对比及利弊分析
出国留学利弊谈
我国法治新闻报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思路探究
法制类电视节目的叙事模式研究
陕西老字号文化的对外传播策略
论新闻故事探析和艺术化风格
浅论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文教学的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