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走廊文化开发与利用研究

2021-09-10 19:46刘利娟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6期
关键词:开发与利用

摘要:辽西走廊是辽宁省境内仅有的一处大型线性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人文景观厚重,资源优势明显。充分利用辽西走廊这一宝贵历史文化资源,提出科学、合理的开发战略,对辽宁文化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重大。

关键词:辽西走廊;线性文化遗产;开发与利用

本文所探讨的辽西走廊线性历史文化遗产,以辽西整体性历史文化遗产和文化特征为依托,侧重于辽西走廊历史文化的沿袭和演变,包含广阔的空间范围和宏观的文化内涵。因此,辽西走廊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研究也应包含历史文化厚重的朝阳、阜新两地。

一、辽西走廊线性文化遗产的资源禀赋优势

1.自然风光秀美。辽西走廊地带依山傍海,形势险要,北靠松岭,南临渤海,独特的地理位置、完美的山水融合和旖旎的自然风光,是辽西走廊线性文化遗产最显著的资源优势。辽西走廊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由海拔 500 余米降到 50 米以下。既有笔架山、北普陀山、医巫闾山、龙潭大峡谷等风光秀美的山岳资源,又有延绵325.5 千米的海岸线。低丘突出平原上成为孤峰或延伸入海形成半岛和岛屿。小凌河口到六股河口为基岩—砂砾质海岸,岸线曲折,多岛屿、半岛、港湾;六股河口以西几乎全为沙岸,岸线平直。

2.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由山海关沿辽西走廊东行北上,名胜古迹如星光璀璨,规模最大的秦汉碣石宫遗址,卧水横波的九门口水上长城,古朴的晚清古城兴城,沙软滩平的兴城海滨,北方良港葫芦岛,辽西中心城市锦州,中国最北的石窟建筑群万佛堂石窟,辽代名寺奉国寺,雄奇的医巫闾山。辽西的古代文明,以“红山文化”为发端,朝阳牛河梁遗址,标志着辽宁地区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起源地之一;阜新查海遗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华文明起源的过程中先行了一步,堪称“中华第一村”。

二、辽西走廊线性文化遗产的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

1.战略地位凸显不够。在整个辽宁的旅游发展中,辽西走廊是独有的一处线性文化遗产,是辽宁历史文化的源头,其文化发展的战略地位极为显赫。辽西走廊具备叫响辽宁历史文化品牌的实力,但事实上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文化产业的动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辽西走廊地区线性文化遗产仍停留在“家庭作坊式”开发的初级阶段,这样的状况与辽西走廊厚重的历史文化相比很不匹配。致使辽西走廊历史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地位凸显不够,非但没有显现资源优势,反倒处于相对落后状态。

2.总体发展战略缺乏。目前为止,辽西走廊并未把各地的资源置于线性文化遗产的整体规划之中,这样自然就导致分散的资源无法形成合力。这与辽西走廊各市各自独立的行政区划和受地方经济利益的限制密切相关,辽西各地对待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的态度完全停留在各自为政的阶段,一体化发展规划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这样就不可能打造辽西走廊线性文化优质的组合和高效的资源利用率,也无法获得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势必影响辽西走廊文化产业整体实力的展现和辐射力的发挥。

3.打造和宣传力度不足。拥有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不进行精心的打造和相应的宣传,资源优势不可能充分显现出来。以北镇青岩寺的“歪脖老母”为例, “歪脖老母”虽然蜗居深山,却声名在外,每天来自省内各市、周边京津唐的游人不断,旅游收入过亿。究其原因完全归结于游客迷信应该并不客观,归结起来恐怕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需要精心的打造、合理的开发和大力的宣传,才可能真正成为文化旅游的热点。否则,就会出现“捧着金饭碗却愁无饭吃”的怪现象。

三、开发与利用辽西走廊线性文化遗产的对策建议

1.整体规划,分体打造。客观地讲,辽西走廊任何单一城市都不足以形成文化旅游强势竞争力,必须统一思想,转变思路,改变辽西走廊文化产业开发的“坐而论道”状态。打破城市和行政区划界限,进行跨区域的文化资源整合,制定辽西走廊线性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战略规划,提高对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开发水平,打造辽西走廊历史文化品牌和核心竞争力,使辽西走廊逐步走上文化产业化、集群化发展之路。在整体规划的前提下,辽西走廊各市县还要充分發挥本地优势,对本地区最具有竞争优势和吸引力的文化产业、产品进行分体打造,从而增强合力。例如,锦州、葫芦岛、兴城等海滨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充分显现各自的特色,而不是千篇一律。山岳资源的利用要充分开发更多的人文景观。朝阳、阜新两内陆地区要作为自然风光旅游的延伸,充分展现历史、宗教等优势,形成内陆与沿海的良性互动线路,尤其是要把朝阳的化石和阜新的玛瑙作为辽西走廊文化旅游标志性的旅游纪念品来精心打造。

2.穿针引线,珠联璧合。充分整合辽西走廊沿线内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将一些原本不关联的城镇或村庄串联起来,构成链状的文化遗存状态,真实再现历史上人类活动的移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交流互动,并赋予作为重要文化遗产载体的人文意义和文化内涵。恢复和再现当年“辽西走廊”的历史原貌,使人们慢节奏地体会由东北入关的全过程,可以采用车马等较为原始的交通工具,在穿越“辽西走廊”的过程中感受辽西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特有的风土人情。可充分利用辽西查海文化和牛河梁红山文化等代表着中华民族文明发祥的资源优势,打造辽西走廊中华文化发祥的起源文化品牌;利用辽西作为“世界最大的古生物化石宝库”这一宝贵资源,打造物种起源文化品牌;由于辽西地区位于清王朝两大都城之间的特殊位置,再加上辽沈地区是清王朝的发源地和大后方,使得清朝前期很多帝王北上祭祖谒陵都要经过这片走廊地带。因此这片地域不仅带来了神秘感,而且,留下了众多清帝北上祭祖的人文足迹,可借此打造以锦州、葫芦岛、朝阳为中心的西部清史文化纽带品牌。

参考文献:

[1]牟岱,等.建设辽西历史文化走廊产业带[N].辽宁日报,2008—3—24.

[2]马楠.辽西走廊旅游的缺失性检视与开发战略探讨[J].商业文化,2010, (6).

[3]刘继祥.辽西走廊旅游资源优势特征与发展对策思考[J].江苏商论,2010(8).

项目来源:2020年度葫芦岛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高等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服务于辽西走廊文化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编号:HLDSKY2020061)

作者简介:刘利娟(1985-),辽宁朝阳人,辽宁财贸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辽宁财贸学院 辽宁 兴城 125105

猜你喜欢
开发与利用
学生“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综合性医院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与思考
宁夏民俗艺术资源中生态式儿童审美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俄罗斯黄花草木樨生理活性成分原料的开发与利用
插图:课文解读的“快捷键”
初中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研究
论农村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本土化的开发与利用
论初中数学课堂人文价值的开发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