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永娟 范苗苗
摘要:目的:探讨反馈式健康教育结合心理疏导在脑血管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7月~2019年9月收治的98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研究方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疏导方法,观察组在进行常规心理疏导的同时结合反馈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心理护理新状态、自我管理能力。结果 护理前,对照组与护理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心理状态,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升高,健康状况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 反馈式健康教育结合心理疏导在有效调节其心理状态的同时,还可增强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反馈式健康教育;心理疏导;
脑血管疾病是易发于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疾病,由于患者对疾病本身认知较少,容易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而负性心理不仅影响治疗效果,且会降低生活质量[1]。因此,临床开展健康宣教应用于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可辅助临床治疗方案,更好改善患者病情与生活质量。常规健康宣教模式只是单项输出,未考虑到宣教后患者接受效果,护理应用效果不佳。反馈式健康教育不同于传统健康教育模式,不仅需要护理人员进行宣教,还需要核实确保患者真正掌握,但当前该护理模式在临床应用较少。为进一步证实其临床价值并推广应用,本次研究中脑血管疾病患者实施反馈式健康教育结合心理疏导模式,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医院2018年7月~2019年9月确诊的98例脑血管疾病患者,按研究方案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其中观察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最小58岁,最大77岁,平均(67.36±4.58)岁。对照组男29例,女20例;年龄最小56岁,最大79岁,平均(68.45±4.38)岁。纳入标准:①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相关诊断标准[7]。②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晰,能听懂话语并配合研究。③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疾病史者。②合并严重并发症者。③不能配合回答问题者。比较研究资料接近(P>0.05),可比分析。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进行常规心理疏导:①护理人员采用科学方法,恰当、温和的语气与患者沟通,理解其负性心理,倾听、鼓励患者,耐心解答患者疑惑,帮助患者摆脱困难。②向患者家属介绍脑血管疾病知识及注意事项,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患者提供坚实的后盾。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常规心理疏导基础上实施反馈式健康教育。具体措施如下:①成立反馈式健康教育护理小组,组员包括2名主管护师和5名护士,所有成员进行反馈式健康教育培训,熟练掌握教育方法,并具备良好沟通能力。②在患者人院时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向患者介绍脑血管疾病相关知识,分享成功案例,为患者建立信心,向患者讲解并示范锻炼步骤,让患者复述并进行康复锻炼演示,有错误的地方及时纠正;让患者在每日入睡前以日记形式记录当天认为有意义的事或治疗有进步的内容,护理护士认真阅读,并给予患者反馈,注意沟通技巧,增强患者的信心,减少负性心理,鼓励其保持良好的心态;③每周三下午进行一次病友聚会,主题包括音乐会、轻松运动会等,根据患者兴趣爱好发挥其个人优势,调动患者积极性。每次活动结束后,患者与团队人员交流心得、收获,并针对活动中问题提出建议,护理人员在听取反馈后,相应指导患者日常饮食、生活习惯,给予患者发放关于疾病发病机制、预防复发的纸质材料,便于患者与家属学习。针对患者提出问题给予明确的解答,并进行指导,鼓励患者参与到护理方案制定工作中,及时收集整理反馈问题,并进行修正;每日定时查房,询问患者康复锻炼情况和自身感受,根据反馈意见进行再评估和健康教育,每周1次,在患者出院后采用电话回访的形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
1.3评价指标
①评价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SAS>50分表示焦虑,评分与焦虑程度正相关;SDS>53分表示存在抑郁,评分与抑郁程度正相关。②比较护理前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根据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量表CDSMS评价,评价项目分别为健康状况(满分20分)、自我管理行为(满分15分)、自我效能(满分20分),健康状况评分高表示健康状况差。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评分高则表示管理能力、自我效能感良好。
1.4统计学方法
分析工具SPSS22.0。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对应t、x2检验,对比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2心理状态对比 两组SAS、SDS评分护理干预前基本一致(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低于护理前、且护理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自我管理能力
护理前两组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行为和健康状况评分无差别(P>0.05);观察组护理后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健康状况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3结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也越来越高。脑血管疾病好发于老年人群。该疾病本身存在复发可能,患者自身心理负担重,容易产生焦虑等情绪。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除及时治疗外,进行有效护理,对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大部分患者自身生理功能下降且心理负担严重,导致患者对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并不高,自我管理能力下降,康复效果缓慢。有研究表明,采用有效護理措施可以调节患者负性心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2]。
本研究对脑血管疾病患者实施反馈式健康教育方式,其方式是一种实用性强的健康教育方法,无需额外的成本,要求护理人员熟练运用基础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和拓展理论知识及业务水平,提升管理能力,以增强其综合素质。向患者讲解脑血管疾病相关知识,使其正确认识疾病,可减轻患者因知识缺乏造成的焦虑、抑郁心理,提高其康复锻炼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其积极配合治疗,增强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行为。通过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专业性宣教一患者复述一护理人员予以核实及澄清一患者熟练掌握健康教育内容方式,护理人员能够掌握患者健康教育情况,及时解决患者的问题,可提高患者对脑血管疾病的认知水平,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让患者积极配合干预,从而达到提高护理效果与患者自护能力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邓海萍等[3]研究结果相符,且观察组护理后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健康状况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反馈式健康教育结合心理疏导在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应用,可疏导患者焦虑抑郁负面情绪,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具有显著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唐浩,杨淑,张凤丽,等.老年脑血管病患者负性心理及影响因素口].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7):1755—1756.
[2]杨杰妹,潘成艳,叶爱素,等.延续性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0):1430一1433.
[3]邓海萍,陈爽,李冬梅.反馈式健康教育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26(3):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