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院校工科研究生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探索

2021-09-10 07:22李开明罗迎李宏伟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6期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

李开明 罗迎 李宏伟

摘  要:军队研究生教育是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重要推进器,是高层次军事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依托。军校研究生肩负着新时期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使命任务,是国防信息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本文以军校工科研究生培养为例,结合专业课程教学,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结合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类目化”的培养理念和“分类编码”思想,对在线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在实验实践环节进行“差异化”训练,有针对性地安排学员进行线下仿真实践,形成军校工科研究生混合式教学新思路,为军校研究生混合式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军校工科研究生;混合式教学;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3-0038-04

习近平主席在全军院校长会议上对军队院校教育指明了新方向: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1]。军校研究生作为军队战斗力建设的核心推进器,担负着创新军事科技和发展前沿军事理论的重要任务。

军队研究生培养模式是军队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形式,应遵循高层次人才的成长规律,满足军队发展需要。在军校研究生中,工科类研究生所占比重最大,军校工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对军队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着重要影响。当前,军队院校研究生教育与军队转型建设需求还存在着一定差距[2],军校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还有待提升,知识体系上缺乏系统化的梳理和巩固,这些问题与军委赋予军队院校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使命任务还有较大差距。在军队全面改革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使军校工科研究生培养紧跟时代,满足部队新需求,值得深入研究。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作为西方针对教育改革提出的重要理论,近年来在教学改革中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学习与运用。1959年,布鲁纳提出“认知结构学理论”[3]。认知结构重点强调学员的感知学习能力,并利用分类方法形成个体化观念结构,在学习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迭代更新,从而取得较好的培养效果。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使得线上教育发展进入快车道,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加速推进了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变革。本文针对军校工科研究生教学实践,在线教学过程中,结合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类目化”认知培养理念,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编码,并在线下通过研讨、实践反馈教学效果,调整教学内容,实验环节结合研究生特点采用差异化教学方法,达到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一、基于“类目化”培养理念的教学设计

军校研究生处于学习、生活、训练多种情景中,所接收的信息、所面临的任务和挑战繁多复杂,加之学习任务繁重,导致学习效果参差不齐。基于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提出通过“类目化”学习方式,形成知识编码系统。“类目化”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对接收的信息进行分类处理,通过筛选和再加工,剔除无用信息,加强关键有效信息的记忆,在大脑中形成“类目化记忆表”。“类目化”学习方法形成了接收信息到牢固记忆之间的多层映射,保证了有效信息的学习吸收效果[4-5]。

针对军校工科研究生培养,一方面需要强化军校研究生的类目化学习意识,类目化的学习具有个性化的特点,不同类别的研究生需要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能力素质需求进行调整,共同点是分类学习,建立映射关系,形成牢固记忆,内化形成能力素质。另一方面,教学过程中应将关键知识进行“类目化”处理后再进行教授,与学习者配合形成闭环系统,保证知识信息的有效交流和接收,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类目化”培养理念作为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中的一个核心部分,分析了人类记忆思维能力中,最原始的任务便是将所接收的不同的复杂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只有完成了分类任务后才能对所接收的信息有明確且条理的认识,产生牢固记忆[6]。

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引入“类目化”教学设计,将知识体系进行分类,在教授过程中从浅到深,内容难度从具体的实例到抽象的理论逐渐提升,应用知识从特殊向普适进行推广,从而实现知识传授的主动分类传播,帮助研究生建立类目化知识系统,通过学习实践形成类目化记忆。通过在教育者和学习者之间建立类目化培养理念,形成闭环学习接收系统,既保证了教育者的有效知识输出,又保证了学习者的接收效果,较好地践行了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感知结构学习系统理念,建立了教育者和学习者之间的双向结构,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培养效率和学习效果。

二、基于“分类编码”教学理论的教学内容梳理

近年来,军校研究生教学内容与能力素质培养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针对性需要进一步加强。认知结构理论中的“分类编码”学习理论,强调不同知识结构和不同素质能力之间的对应关系。团队引入该思想将军校工科研究生教学内容和能力素质进行科学详细划分,通过学员教学反馈建立起个体学习编码系统,促进教学内容的“分类编码”。“分类编码”学习理论是指基于人类认知的规律性和归类能力所提出的信息加工过程,通过“分类编码”学习系统能进一步提升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加强不同知识类别和专业技能的联系,为研究生的“差异化”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针对所开设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分类编码,按照专业学习内容可以分为基本概念、经典原理方法、实践应用等多个层次,按照培养能力可以分为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学习研究方法、专业技能、探究能力等多种能力,并针对研究生的不同特点和培养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侧重和引导。

面向专业学位研究生需要贴近实际应用,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随着军队改革的深入,装备发展理念、作战理念、作战模式更新较快。为了构建应用型研究生学习编码系统,强调将理论知识和应用成果结合,教学内容不仅限于基础理论、核心技术,进一步增加案例教学和实践调研环节。专业学位研究生需要在课堂上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归类总结、发现问题,并结合实践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研究生线上教学的认知学习编码系统如图1所示。

三、基于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混合式教学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员往往处于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无法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建构主义理论重点强调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但缺乏对学习效果的及时评价反馈,教员无法及时获取学员的学习状态,无法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使得整个教学反馈过程被阻,往往效果事倍功半。针对该问题,团队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借鉴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中提到的“感知”学习方法和迭代更新的学习模式思想,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实践,解决了教学过程中的闭环问题。

在线上教学环节,从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角度,把学习的流程分为两个步骤:讲授和内化吸收。课前将教学内容发送给学员预习,课堂结合要点、学员反馈的难点进行讲授;线下部分分为三个环节:一是学员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吸收;二是在微信群内讨论交流、在线答疑,通过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学习效果[5];三是在实验环节有针对性地布置实验课题,供学员结合自身情况、培养目标和能力需求进行选择,提高编程应用能力,在实践中完成知识的吸收。

混合式教学方法激发了学员的隐性知识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重新整合线上学习时间,使得学员在线所学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通过自身反复思考而产生的理性认识;再通过群内讨论交流,学员能接收到来自教员和同学的鼓励和肯定,学习的自主性和信心都得到提升,教员对学员的学习效果也有了直观的了解,能够较好地掌握课程教学进度,合理分配教学重难点。学员通过对比了解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及时获得反馈,调整学习状态,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軍校研究生的培养中,传统培养方法存在相对单一的问题,缺乏“差异化”的教学实践,而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强调每一个学习者的“感知结构”都存在较大不同。由于军校研究生同样存在不同的培养目标和方向,结合团队的专业方向,对部分专业课程进行了混合式教学方法的尝试,教员通过在线课堂教授关键知识点,对关键技术流程进行详细讲解后,线下布置实验任务,鼓励同学展示交流实验结果,将自己在实际编程实现中遇到的困难和心得进行分享,互相学习进步,教员针对大家的情况进行教学安排的调整。实践证明,通过混合式教学,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都有了提升。

以团队研究方向为例,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面向基础理论研究的学术创新研究生需要基于理论研究的前沿性和深度进行设计,另一类是面向装备实践研究的应用创新研究生,则基于装备实践的实用性进行设计。在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指导下,针对不同的培养目标需要设置不同的课程模块和内容体系,体现“差异化”教学实践。

面向基础理论研究的学术学位研究生,首先需要基于所开设的基础课程,加强数理逻辑思维的培养,并对相关学术前沿问题进行研讨学习,不断拓宽视野,通过不断吸收最新的创新想法和反复实验,达到提升科研理论水平的目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强调不断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归类构建学习结构,基于团队已有研究成果,通过学术分享交流机会,不同方向学术研究生互相感知新的知识,并映射到所研究专业方向,重新进行编码学习,达到较好的效果。

针对面向装备实践研究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特点,在日常学习安排中强调实践性,以团队专业方向为例,所提算法需要结合硬件系统设计调试,调动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软硬件系统的开发,到一线部队进行实体装备运行情况的调研考察,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在论文选题环节邀请研究所工程师进行指导,研究内容紧贴实战化要求,结合工程项目进行优化应用。在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构建闭环学习编码系统,在系统认知环节,以实践能力为重点,与最新部队装备发展和作战应用结合,研究方向强调时效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以确保能较快转换为部队战斗力。

基于以上分析,基于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混合式教学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四、教学实践效果

疫情期间,团队在认知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对研究生混合式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线上反馈环节的学习效果得到明显提升,学员通过自主线上学习和线下实践操作,在理论知识掌握方面较2018级研究生有明显提高。经考试测试,章节测试成绩优秀率达92.6%(90分以上人数),结课考试理论成绩平均成绩为89.8分,较2018年级研究生平均成绩提高5.3分;经问卷调查,学术学位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对教学改革方式认可满意度达93.2%,人均完成仿真实验案例6.3个,较2018年级研究生平均多完成1.6个左右,研究生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为后续的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实践表明,无论是对学术学位研究生还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基于混合式的军校工科研究生教学方法都取得积极的效果,为后续研究生教学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军校工科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出席全军院校长集训开班式并发表重要讲话[N]. 人民日报,2019-11-28(01).

[2] 李向东,王胜利.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阈中军校研究生教育改革[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4,30(06):145-147.

[3] 杨维. 以认知结构学习理论透视成人教育发展[J]. 中国成人教育,2018(17):30-32.

[4] 曾碧. 认知结构理论的扩展化:自我调节学习的建构主义理论[J]. 甘肃高师学报,2008,13(06):78-80.

[5] 刘芳. 浅析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应用优势[J]. 科技创新导报,2018,15(15):196-197.

[6] 蔡笑岳. 知识学习的结构表征与学科建构——学科领域知识学习及其认知机制[A]//中国心理学会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 中国心理学会,2012:2-5.

(责任编辑:汪旦旦)

猜你喜欢
混合式教学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MOOC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MOOC的研究生混合式教学的实践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逻辑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逻辑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机械制图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赛课网络平台混合式教学在居住空间设计的应用
离散数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