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模因论视角下的语码混用

2021-09-10 07:22石燕妮
今古文创 2021年21期
关键词:语用学模因论

【摘要】语码混用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文章以《papi酱》中的语码混用現象为例,从模因论的语用学视角分析其产生和存在的原因,语码混用产生于教育和知识传授、交际和语言的不断运用中。在重复、类推中不断地复制和传播,具有赶时髦、嵌进的修辞效果。具有经济性、礼貌性、诙谐性、表现性和时尚性的语用功能。但不可避免地冲击着汉语的纯洁性,造成认知困难的弊端。

【关键词】语码混用;模因论;语用学;《papi酱》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1-0119-02

一、引言

语码混用是指说话人在使用一种语言进行交际时,因某种原因突然选用另一种语言中的词语或结构,从而出现两种或多种语码的混用,是局部词语或结构的混合使用。[1]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视频有着广泛的传播性,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这些语域中的语码混用现象相较于纸质文本更为普遍,更具有社会性,对这一语域中的语码混用的研究目前涉及不多。基于此本文选用《papi酱》系列视频为语料,从语用学模因论的角度分析视频中的语码混用现象,以期给语码混用的研究提供可参考的借鉴。

二、模因论视角下《papi酱》里的语码混用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从历时和共时的视角对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文化传承性的进化规律进行诠释。[2]语码混用作为一个较为普遍的语言现象,体现了语言文化进化规律,是不断复制传播的模因。《papi酱》是一个化名为papi酱的女孩录制的一系列搞笑视频。截至2018年11月,发布了148个视频,本文从视频中抽取247条语料进行分析。

(一)从模因论视角看语码混用的产生

语码混用的产生,一是因为教育和知识传授促成语码混用,在视频中很多语码混用的形式是在教育和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形成的,并被不断地传播复制成为模因的。如“米老鼠的月饼是什么样的味道我觉得都ok,因为他和我一样的可爱”中,混用英语是在学习中习得了英语词汇并直接运用。不仅是一种创新的使用形式,而且避免了汉语表示赞同等态度时表达方式的繁复冗长。如“在夏天,做一个精致都市丽人,真的好麻烦”中,“都市丽人”是一个女性服装品牌的名字,所以在这里被用来形容女孩子。二是语言运用过程即在不断重复、增减和变换的过程中促成语码混用。如“一会儿听我口令,都给老子上,冲鸭”中,“冲鸭”最先出现在网络上一只唐老鸭的表情包,因其可爱更具生命力的活泼表达效果而在网络中流行起来,“鸭”是语气词“呀”的一个“变体”,因其与语气词“呀”的读音相似,但在表达中更具活泼性,所以用“鸭”来代替语气词“呀”。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给本来表示动物的“鸭”字赋予了新意,成为具有活力的新模因。三是交际和交流过程促成语码混用。语言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被不断地使用,在交流和交际过程中不断被复制和流传。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际不止局限于使用该语言的群体中,越来越多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出现。在交流中不知不觉地复制、传播这些语言模因。如“看了刚才那个节目呀,我可真是有点方”中,“方”在书面语中指的是形状或度量词,与“慌”在意思上丝毫沾不上边,但一些方言“f”和“h”不做区分,是同一音位的两个自由变体,于是就创新使用“方”来表达“慌”的意思,成为语码混用的模因,这样的混用也不止局限于“方”字,还有“寄己(自己)”等。

(二)模因论视角下语码混用的复制和传播方式

语码混用,不仅在语言种类上表现出多样性,在混用方式上不拘泥于一种形式,体现出很强的复制性和传播力。

一是重复,交际中直接套用另一种语码中的字词、短语等直接套用方式。这种套用又可以分为套用完整字词和套用缩略词两种方式。如将词汇直接与汉语混用。例1中为了掩饰尴尬和进一步确认,直接套用日语作为过渡词。

例1:原句:マシで?e23 yo34 de34 vak5 qi23 de34 vak5 qi23.(日语和上海话①)

翻译:真的吗?哎哟,对不起对不起。

如将缩略词直接与汉语混用,这种方式主要出现在汉语与英语的混用中。如“这是我们的CEO,这是我们的CFO,这是我们的COO”中,字母是英语单词的缩写形式和汉语的混用。

二是类推。(1)同音混用,如“一π胡言”,这里π看似是直接将数学符号套用在句子中,实际上是借用它的发音来代替汉语中发这些音的词形成语码混用的现象,混用的语码的意义与要表达的意思并无关系。(2)模仿混用语码的语言结构的同构类推。如“心理挣扎ing”中,“ing”是一个语法后缀,一般加在单词后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与汉语的混用中也借用了这个功能属于同构类推。

(三)从模因论视角看语码混用的特征

语码混用在使用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修辞效应,丰富辞格的同时达到自身的复制和传播。一是赶时髦,如“Bonjour.欧洲杯来啦!噢耶”的视频拍摄背景是2016法国欧洲杯期间,所以用法语跟大家打招呼,不仅赶时髦还达到拉近与听众距离的效果。二是嵌进,语码混用具有嵌进的修辞效应,不同语言之间的嵌套,达到填补词语缺失,反映语境背景等语用意义。如“咱班主任真的实力宠小明,每次迟到都不让他罚站”中,“实力宠”原本是“饭圈”(追星群体)使用的网络用语,这里被用在师生关系上,在表达上比“咱班主任对小明实在是宠爱有加”更为经济些,在表达效果上更具表现力。有些外来词,相较把它翻译为符合本族语的冗长表达,人们往往直接把外来词直接嵌进话语中,或者选择更经济的缩略词。一来填补本族语中的词汇空缺,二来在表达上经济省力的同时达到最佳效果。比如“LV”在表达上比“路易威登”更省力经济。

三、《papi酱》中语码混用的语用功能

語码混用在现代生活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体现出丰富的语用功能,既有积极效应,也存在着一定的消极影响。

(一)积极效应

一是经济性。格莱斯的“合作原则”中方式原则提到提供信息时要清楚明白,避免晦涩。在语言交际时,简洁的表达更能准确清晰地表达和传递信息。语码混用尤其是汉语和英语的混用正体现了交际中的经济性表达。如“给你P照片”中,“P”比“修一下”更经济。

二是礼貌性。语码混用在避免冒昧的同时,避免了一些不适合的表达方式,符合中国人的交际特点。如“我估计他俩已经GG了”中,“GG”是“完蛋”的意思,具贬义,用网络流行语来表达,体现了委婉和相对礼貌性。

三是诙谐性。语码混用可以营造轻松幽默的氛围,一定程度上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如“今天today,我能拿到这个award...”用汉语和英语的语码混用来模拟获奖感言,体现出活泼性、幽默性。

四是表现性。语码混用具有很强的表现性,可拉近语用距离,有良好的表达效果。如“想赢的话,红蓝buff都给我”中,“buff”是游戏里的术语,直接引用可拉近与玩这款游戏的听众的语用距离,获取听众的认同感和亲切感,从而提高点击率和影响力。

五是时尚性。正如前文提到的,语码混用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追求标新立异,追求独特性,构建身份体现时尚性的结果。如“杀马特:硪(我)们是餹(糖),甜到忧殇(伤),浍(会)洧(有)兲(天)使,櫕(替)硪(我)嫒(爱)沵(你)”中,“杀马特”指的是之前很流行的“非主流”,喜欢用一种与众不同的“火星文”来体现自己“非主流性”,即标新立异,也是当时一种很时尚、很流行的社会现象。

(二)消极影响

一是经济中的缺陷。虽然语码混用在表达上具有很强的经济性,但是有时对认知却造成了困难,一方面不熟知异族语或者网络用语的人往往会听得一头雾水,就像行业黑话一般。另一方面,有些表达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认知解读。如“我们一定要小心黑装粉,粉装黑”中,“粉”和“黑”是为网络用语分别指“粉丝”和“黑粉”(即对在明星或明星粉丝之间挑拨离间的人),如果不了解网络用语是不能理解的。二是对语言纯洁性的冲击。语码混用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语言的纯洁性,特别是外来语与汉语的混用,虽然有些词的混用是顺应语言现实,填补词语缺陷,但是很多词在汉语词是存在的,直接套用外语有时会影响到汉语的表达方式、结构等,显得有些多余。

例2:我跟你讲,Gary!你想跟我开(play)这种玩笑(tricks)你还太年轻(too young)了你明白吗?(原视频中文部分均为上海话)

例2中,上海话和英语的混用是很多余的。日常生活不断泛滥的语码混用是否会再现“洋泾浜语”或者构成新类似语克里奥尔语的混合语?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

四、结语

文章从模因论视角下分析了当红系列视频《papi酱》中的语码混用现象,最后浅谈了其语用功能。在模因论的视角下,语码混用的产生得益于教育和知识传授,在人们的交际和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在重复、类推中产生并得到不断的复制和传播,具有赶时髦、嵌进的修辞效果。具有经济性、礼貌性、诙谐性、表现性和时尚性的语用功能,但不可避免地冲击着汉语的纯洁性,造成认知困难的弊端,暴露了经济性的缺陷。

注释:

①本文上海话根据钱乃荣教授的《上海话拼音方案》进行标注。

参考文献:

[1][2]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30,328.

作者简介:

石燕妮,女,云南宁蒗人,武汉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语用学模因论
英文歌曲名称翻译的模因解读
从语用学角度分析模糊语的交际功能
模因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从模因论视角看外语教学
让熟语教学插上“语用学”的翅膀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模因论视角下的背诵
浅谈语用学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语用视野下的阅读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