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认同研究

2021-09-10 07:22张慧
今古文创 2021年21期
关键词:自我价值社会价值认同

【摘要】生命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当前大学生极端事件频发,使大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唯一、不可逆性,实现生命价值认同刻不容缓,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基石是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生命价值认同,关键是帮助其实现社会价值认同。

【关键词】生命教育;自我价值;社会价值;认同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8264(2021)21-0127-02

基金项目:2020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课题“新冠疫情环境下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项目编号:Kfjj20201701)。

近年来,大学生极端事件频繁出现,这种漠视生命的行为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社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下部分大学生生命观呈现出消极的态势,习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90后援鄂医疗队的信中写道:“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大学生的生命观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尤其重要,尤其是对生命价值的认同。马克思认为生命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即本身所具有的一种潜在的劳动能力和为自身和社会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统一。在强调个人对社会满足的同时也要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从而达到生命价值认同。

一、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基石——自我生命价值认同

“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论说明人的自然生命是生命价值的基础,是社会生命的前提,是最基本的价值关系。生命是一切价值关系存在的基础,“维持人的生命存在是每个人做自然的、不可剥夺的权利,理应最先受到社会及他人的承认、尊重和维护。对他人的尊重和对他人价值的承认。首先是对他人生命存在及其价值的尊重和承认”。这表明在一切事物中,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人的生命存在是社会的基本价值目标,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最基础的条件。大学生要学会正确认识生命的存在性和特殊性,爱护生命,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生命,只有拥有生命的存在,才有可能谈及追求价值,追求人生意义,自我生命价值是一个人生命价值的基础,使大学生认同自我生命价值是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基石。

(一)自我生命价值的实现是基础

生命的自我价值就是个体的生活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意义,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共有的追求,也是个体进步的动力和表现。一个人的生命价值表现在生命的深度和高度,要实现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统一,生命有尊严的存在,才能真正实现生命价值。人类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自我生命观的影响,马克思所提出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也是对生命不断追求的根本目标,而大学生生命价值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自身各方面的和谐发展,也就是自由全面的发展。中国古代儒家生命观也有关于自我生命价值的观点,儒家认为生命的意义就是每个人去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通过实践去实现自身的价值。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造就无限的生命价值是人一生所追求的。大学生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同时,也需要认识到生命具有超越性和创造性,通过提高自己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超越自我,追求生命的更高价值,使生命走向无限。

(二)自我认同和生命价值认同

弗洛伊德最早提出“认同”概念,认同是一种心理过程,是知、情、意、行四个层次内化的过程,认同是指对某种价值的内在认可或者共识,通过这些认可和共识从而形成自身的价值定位。弗洛伊德提出本我是一种无意识的“唯乐原则”,是人出生时就固有的一种无意识的生命力、欲望、本能等心理能力。埃里克森提出“自我认同”概念,他指出自我认同共识是对自己熟悉,即“同一性”,是一种期待被他人信任和认可的自信,是一种了解个体未来目标的感觉。自我认同是一种能够理智地看待自己、接受自己,从而积极地面对生活,追求正确的人生目标,自我认同是自信心和生命动力的来源,是能够更好实现生命价值的动力。

在《大学生生命价值理论与生命教育实践》中,王敬川提到生命价值是本我欲望的满足、自我发展的实现和超我奉献最大化的总和,是超越生命体之外的意义,它追求在有限的人生中实现无限的价值释放。大学生需要寻求提升生命价值的方式,实现自我生命价值。马克思认为人以主体的方式对待周围的事物,生命的过程就是实践过程,所以在寻求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实事求是地从现实条件出发,在实践中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反思和改进,形成对自我生命的理性认知和肯定。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只有生命体存在,才能进一步实现生命的意义,社会才得以发展。首先,自我生命价值的认同即对自我生命的肯定,大学生要先对自我生命的内涵、本质进行分析和评价,不断反思探索,让主体形成对自我和对自我生命的认知和肯定。其次,要认识到自身以及自身生命是一个具有价值的存在体,在实践中树立对生命价值的认识。作为个体要全面了解生命,要正确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要意识到生命是无可替代的、独一无二的、不可重复的。每个人都首先应该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意识到这些之后从而实现对自我生命价值的认同,也就是对自我生命的肯定,坚定生命的信念。

二、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关键——社会价值认同

人作为社会中的个体,生命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价值认同。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生命的本质是一种社会性的实践,马克思曾经提出人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还是一种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在他眼中,人是现实的社会的人,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是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形成了社会关系,同时也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社会地位,由此产生不同的思想和情感,需要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社会是个人的社会,个人又是社会的个人,个人与社会互为因果。所以社会性才是人的生命的核心,让大学生使自己生命的价值得到社会认同是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关键。

(一)生命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辩证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生命价值观关注生命和谐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强调个体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揭示了个人和社会互相成就、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马克思主义生命价值观的核心是生命的社会价值,社会价值是主体实践对社会产生的价值,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实现和满足,是个人通过劳动、创造对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从而创造價值。人作为一个有生命的个体的存在,它具有自然万物所具有的属性也具有自然万物所不具有的社会性。人的生命价值和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个人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也就是完善自我以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同时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同时,如果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社会不能脱离生命存在而发展,生命存在也脱离不开社会生活,只有在社会环境中,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马克思强调人要树立远大的理想,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开始发展时期出现的人的“异化”现象,他认为一个人只有获得了起码的尊严才能有信心地进行其他一切活动,马克思从对劳动者地位的尊重和尊严的维护来表现他的生命观。马克思的生命观和其社会历史观是一致的,人的实践可以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人自身的解放,人作为社会中的一部分,其价值通过在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中表现。马克思指出:“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来说才是她的人的存在。”马克思提出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强调个体对社会的尊重和满足、责任和义务,个人与社会密不可分、互相成就。

生命个体作为社会中的一部分,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需要实现自身在社会上的价值认同。马克思在肯定自我生命价值的基础上,强调了生命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他认为能为社会贡献力量的人,首先一定是懂得保护自我生命,并且同时是注重自身各项能力的人,马克思关于生命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的论述是对古典人本主义和现代人本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古典人本主义偏向于对抽象人性的讨论,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现代人本主义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了人本身具有超出自然的本性,但是无视了精神的存在对自然社会条件及物质的依赖。马克思关于生命价值的论述肯定了超越自我生命价值的社会价值的实现。

(二) 生命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认同

认同是通过模仿进行内化形成自己的行为来适应另一个人或者团体。“个体为维护自尊,在团体比较的纬度上努力比外部群体表现得更好更优秀。”个体会将自己划分在不同的社会分类中,根据自身的价值取向将自身划为不同群体的归类,然后在分类中进行社会比较,由此在群体中提升自我价值,从而增加社会认同。认同是一种“同一性”,也就是一种期待被他人信任、被他人认可的内心自信。社会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个体对自身身份的认同,本质上是一种集体观念,是社会成员共同追求的价值和行动取向。

个体在社会中努力保持和提升自尊和积极的自我,人在追求自我需要满足的时候,同时满足社会的需要,也就是在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同时也提高了自我的社会价值,如社会上的一些精英、奥运冠军等,他们得到社会的肯定,通过社会认同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生命价值,在这个意义上说,个体需要把自我和社会联系起来,积极地做出贡献,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就指出选择职业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社会离不开个人生命的奉献,生命价值的社会认同能够促进更好的自我生命价值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崔新建.略论人的生命价值[J].人文杂志,1996,(3).

[3]王敬川.大学生生命价值理论与生命教育实践[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7.

[4]卢旭.学校德育的三大深层矛盾[J].中小学德育,2013,(10):10-12.

作者简介:

张慧,女,汉族,江苏盐城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原理、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自我价值社会价值认同
认同的崩溃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浅谈人的本质与价值
跨性别者认同矛盾研究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产品设计创新的社会价值最大化探讨
创新管理,完成鞍钢自主集成的冷轧2130工程生产线
面对突发事件,要用好思想政治教育这块“压舱石”
别样的生成 别样的精彩
需求层次理论在企业青年员工激励与组织引导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