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娅
摘要: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小学生们,其知识量相比以往有了许多提升,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老师要注重学生解决问题水平的提升。就拿数学课程来举例,老师需要让学生们懂得如何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问题解决当中,这是课堂教学当中需要重视的一大问题。在这里要注意的是,想要对问题开展合理高效的解决就需要让学生的审题、答题能力得到提高,所以,老师要多多重视对学生审题、答题能力的培养,并且利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便对处于小学高年级时期的学生数学解题、答题能力的提高培育开展了剖析。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解答能力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情境,实现课堂互动
在小学高年级的教学活动当中,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是十分关键的,在活动过程当中,老师要与学生们开展良好的交流互动,这样才能够创建出一个高效和谐的课堂环境。按照以往有关的调查研究来看,处于这个时期的学生,有很多在教学活动当中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个时期的学生不愿意甚至害怕去交流、沟通。这类心理状态会伴随课程难度系数的提高、年纪的增长而逐渐严重。所以,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要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育,与此同时,还需要在教学当中与学生们展开良好的互动,从各个方面着手,为学生们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够有机会、主动愿意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由此来提高他们的解决能力。
比如,在《图形的运动》的教学活动当中,老师就可为学生安排一个互动提问的环节,在正式开始以前,安排学生们组队,举办一个较为简单的竞答比赛,具体内容如下:准备好各种规格的长方体、三角形等,然后老师让学生们讲出这类图形在旋转时所呈现出来的形状,同时让他们讲出在真实的生活当中这种图形会出现在什么物体上面。比如长方体,其在旋转的时候所呈现出来的是圆柱体,三角形在旋转的时候所呈现出来的是圆锥。举行这类竞赛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们能够了解到圆柱与圆锥,熟悉掌握面与体两者的联系。这类教学形式不光能够提高学生们的解答水平,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利用联想化教学模式,加强思维练习。
合理运用联想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们的解决能力,详细的实践内容如下:老师在指导学生们在处理数学问题或者是类似的问题的时候,要使学生形成并掌握归纳总结的思维形态,当学生们能够熟悉掌握这个方法以后,老师就可以让他们开展独立自主的解答,在解答的过程当中开展自我联想,找到和问题有关的知识内容或是题目,如此一来学生们就可以在解答的过程当中开展联想或者是问题的替换,将其换成自己更熟悉或是喜欢的方式。如此一来就可以确保学生们能够对问题的了解更加完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拿《圆》这个教学来举例,老师进行提问:使用长度20.48m的细绳,将其以不浪费的状态圈成圆形,那么所得圆的半径以及面积是多少。老师可以向学生发问,他们在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是怎么想的,想到了些什么东西。学生们在开展思考的环节当中会慢慢地联想到圆的各种公式,经过计算取得2πr=20.48的结果。随后老师再进行提问:这个公式你们能够想到些什么?学生经过思考以后便能够得知,这个公式和之前所学的一元一次方程是一样的,从而学生能够将两种形式进行结合,在解答的时候可以将其当作一元一次方程来答题。这类方式能够切实激发学生们的发散思维,让他们的思维想法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三、指引学生进行提炼概括,深入理解问题。
小学时期的学生们,他们对于某些较为抽象的内容不能很好的理解,在表达方面的水平也不是很高,因此他们在开展学习的过程当中对于知识的学习不够系统、完善。这个就是老师就必须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们能够将琐碎的知识、问题开展内化,对于当中更为深入、内涵的内容可以开展揭示,从而来提高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实际掌握这些方法。
比如,在《因数与倍数》的教学活动当中,因為这项内容涵盖了多种数学概念,如质数、奇数、合数、偶数等,所以老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就需要引导学生们对这类概念的延展属性开展对比,让学生们能够指导在自然数当中,假如个位数是0、2、4、6、8就是偶数,反之,假如是1、3、5、7、9,便是奇数。老师要切实挖掘相关知识的概念并讲授于学生,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内容运用到各种问题当中,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们就快要进入初中,老师在这个时期要重视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使用各类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当中,老师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加入一些新型的题目,来激发学生们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得到有效地提高。
参考文献:
[1]刘艳霞.浅析小学高年级数学读题解题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37):181.
[2]尤丽萍.小学高年级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路径探究[J].新教师,2019(01):62-63.
[3]张彦娥.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J].速读(中旬),2014(7):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