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阐述了传统文化和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内涵,并从大学生实践研究的角度把传承良好家风家训和大学生道德素养提升这二者联系起来加以定位,通过传承家风家训文化来提升大学生道德素养。
关键词: 家风家训、大学生道德素养、精神文明建设
家风家训文化在我国传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现已出版的成果论著尤以经典的《曾国藩家书》《颜氏家训》《朱熹家训》等为主。由于我国的家风家训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因此,儒家经典中对于家风家训的阐释和解读对于传承家风家训文化的研究也具有參考价值。国内阐述家风家训的概念及其和家庭教育的联系的文章较多,有关传统家风家训的典型案例研究也较多,例《<颜氏家训>的家庭教育思想研究》《曾国藩家庭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研究》等。随着社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强烈呼吁,学界对家风家训文化建设进行了广泛探讨,取得了一定成果。主要侧重于对当代家庭道德建设、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个人品德建设等方面启示和意义的研究。如《试论我国古代家训对家庭道德建设的当代功用》《中国传统家训对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的启示》等。
一、传承家风家训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家风家训中“自强不息、以和为贵”等思想息息相通;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是对家风家训中“爱国爱家、言而有信”等理念的弘扬。大学生传承家风家训从跟着学、跟着做,逐步变成主动学、自觉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生活习惯,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传承家风家训与大学生道德素养教育相辅相成,可以相互转化。
大学生通过传承良好家风家训能够修身养性,还能培养诚实守信、明事知礼、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品格,对于全面深入地把握中国道德文化的本质、重构大学生道德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课题侧重于如何将家风家训文化与当代社会对接的研究,为当代大学生提升道德素养提供新的视角。
三、传承家风家训可以正“三观”。
经济飞速发展,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却在滑坡,不利于大学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大学生在梳理、研究家风家训的过程中可以主动摒弃家风中腐朽的、消极的因素,自觉地扬善抑恶,可以端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传承家风家训与提升大学生道德素养应该是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的。
几千年传承家风家训变得只是形式,不变的是家风家训的精神实质。关于学生道德素养的教育在我国开展得还不够,更没有从文化层面上加以引导,只是就事论事地加强了心理健康的教育,融入了家风家训的高校德育就有了中国风味和传统特色,使大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有了厚实的土壤。
五、“家风、家训”的内涵及其传承特点
家风家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汇聚了中国古代传统美德教育的精髓。有些家风家训名言流传几千年,放在现代社会里仍有其积极影响,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具有巨大的约束力、同化力和促进力。其特点表现在:首先,现代家风家训在功能上趋向于实用化;其次,良好家风家训在流变上趋于平民化;再次,家风家训在价值取向上趋向于普及化。
六、家风家训文化在传承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随着社会各种文化思潮泛滥,家风家训文化由于受社会冲击出现主体缺位的现象,而在传承家风家训的过程中一定要责任到人,本课题研究对象定位为大学生。很多大学生对家风家训了解的不多,尤其缺乏对良好家风家训文化的系统性研究。
七、运用家风家训文化传承提升大学生道德素养的对策
(1)整理,使家风家训文化转化成具体道德教育资源。大学生可以自己动手搜集、整理、筛选、梳理、汇集家风家训文化精华为自己所用,关键要把握好新时期家风家训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价值并进行积极的辨析、总结;
(2)传播,通过不同方式、媒体、渠道进行传播。可以通过电子屏、班级博客、黑板报、手抄报、校园网、校园广播等为载体,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新媒体和自媒体等手段将家风家训文化以文字、图片、绘画等多种形式展示,提高大学生对“家风家训”内涵的认识和自觉传承意识;
(3)继承,主要通过开展各种教育实践活动继承。如开展公开课、演讲、表演、诵读等相关活动,使大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传统良好家风家训的熏陶,促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内化,以便更好地推进好家风家训文化的传承;
(4)实践,大学生开展一系列传承家风家训的实践调研,分析良好家风家训和当代道德教育的契合点,在践行的教程中提升道德素养,找出传承良好家风家训与提升大学生道德素养相融合的基础路径,形成一套具有推广价值的提升大学生道德教养的策略。
通过传承家风家训文化让大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对家风家训进行全方位的、多层面的立体研究,充分挖掘、汲取家风家训文化中的道德精华,将家风家训中合理因素继续传承,在潜移默化中将外在道德规范内化为道德主体的道德认同,从而实现大学生自身的立德修身,进而实现高校的道德要求,更好地为提升大学生道德素养服务。
参考文献:
[1]刘进田.家风家训的现实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5)21.
[2]彭林.延续我们的”家风文化”[N].人民日报,2014(3).
[3]路丙辉.热议“家风”现象的伦理审思[J].道德与文明,2014(6).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 基础部 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