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洪广 周宇杰 周庆红
摘要:高职教育的宗旨是培养能对接企业的应用型人才,为此,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改革调整,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随后从四个方面分析了相关改革策略,对高校电气自动化的教学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创新教学
引言: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许多高职院校不断推进教育改革进程。在引进大量先进的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同时,为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果,积极开展电气自动化实践教育活动。
一、高职电气自动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衔接不紧密
高职院校开展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更多和电气工程相关的技术性人才。但是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教学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教学当中不是重视理论教学,就是过度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没有把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完美结合。另一方面,有的高校误解了“工学结合”的理念,对于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不够重视,在学校阶段直接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一线生产线当中,但是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支持,导致在工作当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二)教学资源比较有限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起步比较晚,导致了本专业的教学资源比较有限,教学制度不够完善。此外,还有的高职院校的教学资金比较有限,使用的教学设备过于的陈旧,和现代企业生产当中所使用的设备不相匹配,导致学生就业之后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实习才能上岗。电气自动化专业本身就是一门专业性比较强的学科,如果只去依赖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和消化这些理论知识。因此,优化教学资源成为当前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当中的主要工作。
二、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创新教育改革策略
(一)模块化重组课程内容
高职院校应围绕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广泛征求企业的意见,对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重组。采用倒推法来开展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设计,即从企业上岗标准出发,来构建课程模块,设计教学活动。[2]
坚持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来设计课堂教学,在学生就业岗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来确立能力目标,将能力培养贯穿于课程教学之中,突破原课程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
在教学当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教学,更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注重教学的复合性和创新性,把“就业”作为教学目标,促使学生主动去接受课堂知识,转变学生的课堂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主动的参与到教学当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二)优化教学资源
高职院校是社会培养技术性人才的主要基地。在教学当中,高职院校应该为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提供相应的教学资金,强化教学资源建设。首先,高职院校需要建立一个专业化师资队伍,完善课堂教学体系,对现有的实验设备进行更新,尽量和现代企业生产当中所使用的设备相匹配,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符合未来岗位要求的实践平台。其次,高职院校还需要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资源,定期组织现有的教师进行企业挂职和实践培训工作,让老师在企业当中学习和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事件能力。除此之外,还需要经常邀请电气自动化教育专家到校进行讲座,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最终,教师可以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提高资源利用率。
(三)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在日常教学之外,高职院校还可以定期举办相应的电气自动化实践大赛。帮助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需要改变传统的考试观念,在传统电气自动化专业考试中都是以理论知识为主。现如今,教师应该更加的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评价也可以自我评价,使得最终的成绩更加的准确,让教师可以更好的了解每一位學生的综合情况。
(四)校企联合教育与实践
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相应的知识和能力,还要充分考虑毕业生就业需求,努力为学生创造符合未来岗位要求的实践课程,积极开展校企联合共同办学:将企业融入校园,通过企业模式,实现教育规划和教育目标,将实验教育融入校企联合教育,让学生更全面地获得实践教育,让学生能更加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实习。通过现代电气自动化专业全面整合的实验项目,结合实验教育的发展趋势和优势,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
三、结束语
当前实践创新型电气自动化教育改革面临的一系列困难,严重阻碍了改革的进展。教师可以通过强调模块化重组课程、优化教学资源、完善评价手段、校企联合教育与实践等方式促进电气自动化实践中的创新教育改革进程来消除这些困难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 毛晓娟. 论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创新教学改革的策略[J]. 南方农机, 2020, 051(006):86.
[2] 李莉. 教学改革背景下的电气自动化教学创新策略[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9, 000(035):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