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研究

2021-09-10 10:24陈冬颖
科学与生活 2021年6期
关键词:教育创新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国家的经济建设及可持续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的推动,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其素质良莠不齐,且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问题逐渐明显。思政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内容上包括经济、文化、道德、政治等。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核心内容也是创新精神,内容包括心理、能力、管理和知识等,二者紧密相连。如何在思政课中更有效的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衔接,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及创业能力,是本文探究的内容。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创新;路径

2020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要注重让学生“敢闯会创”,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可以看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势在必行。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具有理想信念坚定、爱国主义情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型人才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方向,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力量支撑。

一、思想政治课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探析

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高素质人才, 而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因此思政课与创新创业相互衔接的教学机制在目標上需要保持一致,即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现在很多高校的思政课与创新创业教育都是单独开展的,没有相互融合。 如,高校思政课关于学生人生观的教育中,如果结合了创新创业教育, 其教学目标更为具体化:首先,让学生了解创业风险与自身素养、员工品德和公司利益的关系;其次,让学生了解创业的风险因素,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再次,让学生了解与创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以人的价值论为指引,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价值引领

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通过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创新创业教育更应在日常教学、校园活动、校外实践中凸显创业价值的引导功能。其一,在课程设置上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社会责任等价值倾向巧妙地融入理论课程教学中,通过翻转课堂、案例分析、情景再现等教学方法让大学生在接受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接受和认同主流价值引导和正确的创业观,培养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担当精神和爱国精神。其二,推进过程化课程评价体系。不仅将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更要将能力培养和德育成效作为重要指标。注重从互动中观察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主动让学生作为课程评价主体,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测评和反馈,可以更加准确清晰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并及时解疑,不断保持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以主体间性教育为基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师是点亮学生创新思维、开启学生创业之路的引导者。充分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课程思政下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其一,重视校内师资队伍培训力度。一方面要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积累作为双师型创业教师的培育重点。高校可定期邀请优秀教师或企业家为任课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加强教学深度;鼓励任课教师走出校园、走向企业,在参观学习或挂职实践中把握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积累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用于教学。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科交流,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课程融会贯通。高校可组织校内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创新创业课程教师进行教学沙龙、交互听课等活动,交流教学中存在的难点,更好地将价值引领入耳入心入脑,提升思政能力和水平。其二,聘请校外不同领域的创业导师。高校可聘请优秀创业者、企业家进校成为学生首席创业导师,不仅给学生传授创业技巧,更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家国情、责任感,用身体力行成为学生榜样;聘请就业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作为政策引导导师,了解国家创新创业和就业政策。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为大学生创新创业之路提供全方位支持。

(三)以个性化学习为重点,搭建创新创业

教育平台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随时随地都能获取信息,看待问题有独特的视角,但也极易被不良创业案例误导和蒙蔽,高校有责任因材施教,帮助每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其一,搭建校内创新创业联动平台。高校应结合本校办学特色,将课程一团委一就业指导中心一创新创业科形成联动机制:从课程中学习创新创业专业知识,激发创新思维;在就业指导中心对就业形势、国家政策、政府扶持的宣讲中,加强市场了解,进行科学规划;在创新创业科组织的“互联网+”等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训练营中,强化创业技能,落实创业行动。在校级联动中培养具有主流价值、专业素养、能力突出、思维活跃、责任担当的创新型人才。其二,健全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一方面完善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定期提供创业培训和创意沙龙,解决学生在创业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将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业愿景落实到行动中,实现从校园到社会的平稳过渡、创业项目的平稳落地。另一方面实现新媒体互动平台。在后疫情时代下,高校广泛使用线上平台进行教学,课程教学形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借助新媒体可以更加及时捕捉学生对于创业的所需所求,通过网络视频或公众号推送等形式,帮助大学生认清市场发展,激发创业热情,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四)以人的发展论为目标,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

创新创业素质的提升是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抓手。其一,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髙校通过教育教学、校园活动、实训实践等形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为精神支柱,引导大学生了解学习由古至今无数仁人志士的先进事迹和创业案例,尤其是新时代以来我国优秀科学家、企业家的爱国情创业志,这些励志故事能够感染和激荡每位大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怀揣爱国之情、恪守职业规范、遵守社会公德,立下报国之志,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民族振兴贡献青春力量。其二,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最终要落到实践中去,要帮助大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创新创业能力,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高校在课程设置和实践训练中应加强创新思维、心理素质、社会适应、团队协作等能力培养。在创业初期鼓励大学生多观察勤思考,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色制定创业目标和规划;在团队组织中帮助大学生认清自我、学会沟通、合作分工,增强团队意识;在创业实践中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了解创业需求,及时纾解创业压力,帮助大学生顺利度过创业困难期。这些能力的养成不仅能帮助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更是他们走上社会必备的能力。

三、结语

在创新环境向好、创业氛围愈浓的新时代下,创新型人才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高校在课程思政的引导下,将爱国情怀、报国之志、社会责任、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渗透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之中,让大学生在无形中提升创新创业素养,增强创新创业能力,从而进一步健全高校高质量育人机制,实现协同育人功效。

参考文献

[1] 张红英. 新形势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课模式探讨[J].长江丛刊,2019(21):100-101.

[2] 粟疆博. 高校思政课程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融合策略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8(5):45.

作者简介:陈冬颖,1981 年生,山东协和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山东协和学院

猜你喜欢
教育创新思想政治教育
简谈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知识网络环境下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浅析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教育理念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