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微微 陈凯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育界引来了重大变革。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综合发展,关注学生的成长动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实施有组织的教学计划,同时学校要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本文将从德育教育的实质作用出发,探讨在科学课教学中引入德育教育的具体教学模式。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思想品德教育尤为重要,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素质和社会知识积累的一门综合学科。教学过程的动态化和有序化使其不再如以往的教授过程一样封闭,在科学课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让学生形成科学观念,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关键词:科学教学;德育教育;有效渗透
1、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必要性分析
社会的进步是在科学进步的基础上实现的,是无数科学家的心血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环境。科技是强国的必需条件,更是国家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小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人才,需要从小了解科学知识,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促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认识世界、探索世界,为未来人们的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科学知识的积累为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方向,更使他们掌握了多种生活的技能。但是想要利用科学知识更好地生活以及为社会服务,只是了解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认知。科学中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正确地利用这些能量会造福人类,而为了个人利益或者欲望等,错误地运用科学手段就会危害社会。因此无论何种教育,德育教育都应该渗透其中。小学生的思想意识还处于不成熟的状态,在积极的引导下,有利于其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科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文化、地理文化、历史文化等,更是凝结了无数研究者的心血。在科学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不仅使小学生深入地了解科学,更提升了学生的道德素质。
2、小学科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2.1磨炼毅力,锻炼学生的个人意志
小学生本就是一个比较好动的群体。对于一成不变的课堂,部分学生不可能全身心的投入。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创造一个高氛围的课堂,而且高度关注其中的每一环节,同时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动态,帮助学生开发思维。这样既可以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调动其课题参与积极性,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入于课堂,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对于观察周期较长的活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会逐渐降低,教师应适时地给予学生鼓励,提高其自信心,制定目标,树立榜样,这样一来,不但在某一方面强化了学生的意志,而且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相关责任感等。
2.2动之以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重要支柱,是对祖国的一种积极支持的态度,体现了对民族的自豪和自信,教师应当教育学生要以保卫祖国、争取祖国的独立富强为目标,拥有奋斗的精神。爱国是一个人的基本道德素养,是养成良好行为方式的根本。小学正处于智力与思维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作为直接的领路人,应当将爱国主义作为德育教育的重点。奥尔丁顿曾说过:“爱国主义是一种生动的集体责任感。”爱国是每一个社会公民的责任,是每个学生都应该树立的思想品质。有了爱国的情怀,才能拥有伟大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课本内容引申到爱国情感。比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课时,通过指导学生认识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关爱生命的意识。通过这些内容的教育,让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增强建设祖国的积极性,利用科学知识增强祖国国力,实现中国伟大复兴之梦。
2.3在教育中渗透良好习惯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在小学科学课中渗透行为习惯的教育,可以让学生重视生活中的点滴,重视细节,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不管是在校外还是校内见到老师都应该问好;对待教师布置的课题或者作业应当严谨认真完成,不拖欠作业;在课堂中要积极思考问题,提升思维能力,大胆质疑;在使用了实验器材之后应放置原处,爱惜器材;日常生活的交际中要注意言行举止等等。这些虽然均是小事,但也不能放松警惕,教师要时刻观察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建设一个友好、平等、和谐的德育教育氛围,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并且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科学教学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时代在快速改变,教师观念的转变是提升德育教育实效的重要前提。老师应该尽快走出教育的误区,不仅要在学生的思维上加强道德品质的建设,在行动上也要彻底改变,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效率。因为德智教育的实效从根本上来说是行为方式的转变。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行动是教育成效的体现。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出德育教育的核心,让学生重视这方面的学习。
2.4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德育元素
科学教育中包含了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说二者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传统文化是经历了时代变迁的考验后传承下来的,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有丰富的德育元素。从科学教育中的传统文化中挖掘德育元素,并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对科学的兴趣,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比如,在学习二十四节气时,科学教材中将其以押韵的歌词的形式展现,多年来,二十四节气歌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有关气候科学的内容。这项文化不仅被广泛地运用于气象预报等工作中,还在国际气象界中被世界认可,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并且被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气歌中展现的是一幅四季变换的场景,不仅对每年的气候变化有生动、准确的描述,还融合了民俗和农事的相关内容。比如,“芒种”是收获小麦的时节,“处暑”一到就要准备摘棉花了,等等,生动地展现了劳动人民踏实、勤奋的农作精神。二十四节气还与人体的养生有关,每一个时节都可以通过饮食的调理等改善身体状况。教师可以开展对节气的研究活动,从饮食、民俗、物候等多方面鼓励学生们进行了解,不仅使学生们掌握了大量的健康知识,还提高了学生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敬重之感和探索兴趣。
结束语
科学教育中还有很多课程也有必要到户外带领学生们真实地去感受,比如,运动和力的作用关系,照明的设计,等。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户外活动或者开展设计比赛等,培养学生勇敢探索的精神以及创新、创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佳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思考[J].吉林教育,2020(31):29-30.
[2]李德坤.如何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J].吉林教育,2020(22):51-52.
[3]高修磊.在科学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02):123.
永嘉县瓯北第一小学
永嘉縣瓯北第二中学 浙江 温州 32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