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视频媒体媒介文化功能的反思

2021-09-10 07:22王春枝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自主权

摘要:移动视频媒体强大的移动视听与媒介社交功能深得受众的青睐,同时带来了媒介文化产品的蓬勃发展,受众的媒介文化活动在日常生活中的位置日趋重要,媒介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与传统媒体时代受众囿于科技、经济等因素与视听媒体的无奈疏离相比,后视频时代的受众参与度和投入度都更高,移动视频媒体的媒介文化功能空前强大。但同时,这一时代也表现出一种矫枉过正的文化乱象,媒介文化的浅表化、娱乐化导致了媒介文化主体的丧失,文化繁荣的背后掩盖着文化狂欢的单一与贫瘠,媒介文化体系亟须去粗取精,积极重建。

关键词:移动视频;媒介文化;自主权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8-0022-03

一、移动视频媒体的媒介文化功能

文化是在人类社会活动的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媒介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创造物,人们创造媒介并使用媒介,必然会产生与之相关联、相适应的文化。美国学者道格拉斯·凯尔纳认为,“我们的文化正在逐步转变为媒体文化,所有的文化形式都由媒体直接或间接地建构”[1]。他主张用中性化的词语“媒体文化”这一概念取代“大众文化”“流行文化”等概念,他认为,“媒体文化是当今的主导文化,它替代了精英文化的诸种形式而成为注意力的中心,并对很多人产生影响……更有甚者,媒体文化已经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制造新的认同榜样以及引人共鸣的风格,时尚和行为的形象等”[2]。在他看来,媒介已经拓殖了文化,并成为配送和播散文化的基本工具,我们已生活在一个媒介主宰着休闲和文化的世界里。从某种意义来看,社会的发展与其文化体系和文化秩序密切相关。英国学者布瓦索认为,“一种文化秩序也许是我们作为个人在我们日常行动中最容易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3]。毫不夸张地说,文化秩序是一个社会的文化规范与行动指南,虽然人们可能因其已被内化而对其指导作用不自知。媒介文化的功能在于以信息传播方式建设其内在的文化环境,确立并构建适应人发展要求的文化秩序。

媒介技术的蓬勃发展,使移动视频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伴随媒体,人们从被动接受信息到主动创作传播,移动视频媒体在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上都呈现出对民间生活的空前融入。经由移动视频媒体,人们在达成媒介文化深度参与的同时,实现了表达自我、自由言说的可能性。

作为典型的伴随媒介与介入性媒介,移动视频媒体具有明显的个人媒介的特性。移动视频媒体带来的普泛的狂欢性与人们日常生活中对快感的渴求有直接的关系,人们需要在狂欢中建立自我认同,而多元化的移动视频内容满足了不同類型受众的日常生活体验的需要。移动视频媒体便利的自我记录功能赋予了用户平等的机会,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自我表露的虚拟平台及即时回馈的互动社区。移动视频用户选择合适的时间和空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志同道合的群体中表达自己,并且能够在感觉不适时随时抽身而退。同时,移动视频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体对视听信息的绝对掌控,传受关系变得多元,受众主动传播的意愿得到强化。移动视频媒体以便利的视听全方位地满足了受众的表现欲,即时传播使得受众的表现欲得到迅速的释放,他们可以轻松地构建属于自己的影像王国。

移动视频的记录和表达功能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社交属性,其和社交媒体的功能连接进一步放大了这一视听图文全方位表达的媒介社交。借助移动视频媒体,无数视频信息在其中汇集并扩散,人们依照自己的喜好遴选视频、加以评论并进行二次传播,每一个移动视频用户都自然地形成了一个媒体,他们生产、加工、过滤、传播着各种信息,在表达自我的同时相互分享,在网络世界中不断扩展自己的社交网络,逐渐建立起新的人际关系网,并经由线上线下的互动,实现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交集。

随着移动网络的普及和移动智能端摄录编辑功能的便利化,媒介使用的障碍逐渐被扫除,移动视频媒体的准入门槛越来越低,无论是意见领袖还是普通网民都能参与其中,人们可以自由观看分享、制作发布视频,具有相当的平等开放性。用户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对视频信息进行评论和再传播,制作个人视频使分享互动达到媒介社交的极致。在这种双向甚至多向信息传递中,用户基于共同兴趣或者某一固有属性聚集形成网络社区,移动视频的传播形成裂变效应。移动端摄录功能的强化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移动视频媒体的社交化提供了便利的平台,移动视频的生产制作及传播过程得到了极大程度的解放,便捷的操作及优质的用户体验使人们更愿意在移动端观看分享及上传下载视频。同时,随着移动视频应用的充分发展,其便捷性与操作简易性使得多任务并行成为用户处理信息的常态,人们可以在需要的时间点自如地进行视频观看、评论转发、社区分享、手机游戏、即时通信等不同任务的即时切换,移动视频与社交媒体在同一段碎片化的时间里得到了极好的融合。

同时,移动视频媒体呈现出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相交融的状态,受众从被动消费者变为主动的视频创造者,个人化、分散化的个人媒介互相连接成交互化、社会化的网络。移动视频媒体受众规模庞大,活跃度较高,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以自我为中心”构建了属于自己的视频网络,塑造了一种新的传播情境,让受众能够充分表达自我,在形成归属感和认同感的同时置身于社会公共网络中。

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发展,信息传播逐渐去中心化,媒体单向塑造某一群体媒介形象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受众主动使用媒介寻求身份认同的现象日益突出。在以网络互动性为背景的后视频时代,文化和技术的门槛被跨越,媒介从业者一度专有的话语权开始松动,大众媒介固有的封闭性、预设性和完整性不复存在,移动视频具有的明显的碎片化、去中心化的特征,使受众在观看视频接收信息的同时也可以自己制作分享。受众不再需要借助传统传媒机构就能获得话语权,人们的媒介自主性和参与意识空前强烈。这种传受同体的双重性特征使受众拥有了充分的个人媒介话语权,对个人身份的媒介建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受众可以通过媒介主动发声,获得合法化的身份认同及媒介身份带来的归属感。

后视频语境下,不仅预设文本由完整统一和不可更改变得相对开放,受众自制文本也有了成为意义中心的可能性,这一转变对视频的发展具有革命性的意义。美拍APP片尾特意设置的“导演”二字,不仅强化了受众的表现欲和成就感,而且可以作为受众个人身份媒介构建的典型表征存在。随着传统媒体单向度的传受模式改变,充满互动性、高度个人化的媒介环境势必会激发出受众潜在的创造力,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拍摄、制作、上传视频,移动视频的生产力得到了解放,人们在深度参与的过程中完成了个人身份的媒介建构。这一媒介建构身份的过程满足了个人媒介参与的愿望,使移动视频社区成为与线下社区同等重要的社会网络,甚至因其由虚拟性、跨时空性带来了更强的交流便利性与更高的自由度。人们媒介身份的形成与其现实身份不尽相同甚至大异其趣,最终在媒介自由与包容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意趣建构了个人身份的媒介面目。

从某种意义而言,移动视频媒体奇妙地综合了个人媒介与公共媒介,在完成了个人身份媒介建构的同时,开辟了一个由大众营造的公共空间。随时随地摄录及发布的时事参与,在受众主动选择的媒介参与中唤起了民众思考,亦实现了以个人聚集方式形成的公共领域建构。随着移动互联媒体的出现和繁荣发展,公众整体文化素质提高,对信息公开透明的要求更高,主动传播的欲望加强,表达权、监督权、知晓权等媒介权利逐渐为人们所熟知并得到广泛使用。移动互联网络便利的互动平台契合了人们参与社会、重置话语权的期望,帮助人们释放了长期压抑的对社会的关切情绪。在日常生活中,个体能够对身边发生的公共事务及时做出反应,充分运用移动智能终端及时捕捉和抓拍形象生动的素材并迅速上传至网络,他们在以个人视角记录发声的同时传播信息,并以在场者的身份给出了鲜活的反馈。

移动视频的广泛应用,使得个人媒介与公共媒介的融合成为可能。移动视频UGC(用户原创内容)部分的生产和传播主体是具有独立评判和表达能力的成熟用户,移动视频媒体方便快捷,具有伴随性和日常性,准入门槛较低,开放地容纳着用户的交互活动,为用户自由平等地参与媒介使用提供了基本条件,能够保证最广泛用户的参与,使用户可以以视听图文等多种形式进行全方位的交流与沟通。移动视频媒体便捷的摄录与发布功能使受众的议程设置能力从文字提升到视频,一段个人摄录的视频可能成为公众议程的发端,视频在移动社区的裂变式传播则可能使公众话题持续发酵,从而与公众议程甚至政府议程之间呈现频繁互动的趋势。传统议程设置理论在新的媒介形势下不断发展,随着普通民众素质越来越高,个人移动视频影响媒介议程、影响公众议程进而影响政策议程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常见,大众营造的公共空间的边界得到极大的拓展。

二、从受众到用户:自主权扩大的反思

移动视频媒体促成了人们自我展示与个性张扬,使个人身份的媒介建构与公共空间的大众营造空前统一。同时,媒介自主权的扩大使受众在媒介使用中占据着主动地位,但移动视频媒介文化功能的泛化引人深思。

媒介的发展使传统媒体时代的受众摇身一变成为用户,这一方面意味着媒体对受众足够重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受众是在主动使用媒介而非传统意义上的被动接受。毫无疑问,用户在媒介使用上的自主权扩大了,移动互联技术推动了视频即时互动的实现,全民参与成为可能,移动视频媒体成为草根传播的新形式。视听兼具、图文并茂的媒介使用工具充分释放了受众的表达欲望,受众拥有判断文化价值高低的自我裁量权,并逐渐改写了文化生产的规则,其媒介自主权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广大受众开始拥有媒介文化生产的话语权,其深度媒介参与的热情被唤醒,媒介话语权空前增大,传达民众呼声的通道通畅,受众的媒介使用诉求被满足,创造潜能被激发,视频内容丰富而多元,呈现出随时随地、随心所欲进行媒介活动的自由状态。

受众自主权扩大带来的种种便利已深入人心,而对随之而来的乱象人们却缺少足够的思考。网红直播、美色秀场等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准色情内容强力吸粉,借助移动视频媒体的便利性泛滥成灾,欲望驱动下的声色犬马经由移动视频媒体迅速传播,引发追捧热潮。表面上看,自主权扩大使受众在媒介使用中占据着主动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媒介自由。相反,这种自由是刻意引导与纵容的假象。在移动视频迅猛发展的同时,其意义维度却普遍缺失,受众肆意释放媒介狂欢的热情,对意义的追寻则很少被提及。在充分享受媒介自由的时候,受众也体味着普遍的价值虚无感。狂欢与释放之外,生活似乎没有为受众提供任何有價值的东西。受众着力于自我趣味的建构及共同趣味拥有者的寻找和连接,对眼球经济的考量使诸多媒体以用户趣味为导向,媒介文化在商业化中过度迎合消费趣味,使民众丧失了批判意识。媒介文化与世俗社会结合,催生出了一种技术化、市场化、大众趣味化的文化,它模糊了世俗与审美的界限,更多地强调释放欲望,而缺少主动的反思。对理性思考的主动放弃使感觉成为生活的全部,满足欲望成为生活的终极意义。

同时,受众自主权的扩大使平民文化、草根文化在媒介文化中野蛮生长,甚至被推崇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诚然,草根阶层不乏创造力,移动视频媒体的UGC生产模式因草根力量而迅猛发展,并沉淀为推动网络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并非言必称草根才能体现平民化,草根文化也并非必然具有创造性和鲜活的生命力,相反,“‘草根’一词积淀的这种概念内涵和价值倾向,恰好有效地满足了当前中国都市娱乐文化确立文化话语权的学术图谋,而且能够成为他们一种亚文化性质的情感表达”[4]。如果不加限制,一味地满足感官需求追求“娱乐至死”,其结果必然是感性欲望的泛滥。

三、市场与艺术:媒介文化生产的两难

移动视频的蓬勃发展,给广大受众带来了媒介使用的便利,使人人都能用视听手段即时表达自我,成为视频的主角不再只是梦想。同时,移动视频媒体的发展也带来巨大的商机,移动视频大量受众带来的众多流量经济吸引着资本的投入,媒介市场的开放使得媒介文化生产呈现极度繁荣的态势,但在繁荣的表象之下,却掩盖着同质化、低俗化等弊端。基于市场效益考量的媒介文化生产,使得生产内容刻意迎合受众需求,寻找符合受众趣味的最大受众市场成为资本投入的导向。在市场逻辑的主导下,生产者疏于自律,急功近利,缺乏媒体人应有的责任意识,与接受者一拍即合,媒介文化生产尽可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受众则将媒介必须满足自我需求作为必然甚至唯一的文化价值判断,媒介文化活动沦为功利化、商品化的商业活动,至于应有的批判与反思、平等与民主等价值内涵则极少被触及。

媒介生产追求满足多数人的需求,势必导致快感文化大行其道。商品权力话语与通俗文化合谋,轻而易举地通过大众传媒侵入了当代文化的神经,物化的消费伦理观大肆蔓延。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中,最基础的生理需求在金字塔底部占据最大份额,文化生产通过满足受众感官需求,求得最大多数受众的共鸣,实现商业利益的最大化。在这一市场逻辑下,移动视频的全民娱乐极易坠入感官满足的放纵与狂欢的深渊,甚至形成难以遏制的低俗文化风潮。

媒介文化生产对受众需求的满足往往举着“以人为本”的旗帜肆意妄为,但以人为本并不排斥对需求的基本判断与甄选,人的良性需求与发展才是其“本”,传者对受众的一味迎合和受众自我膨胀式的自恋狂欢与以人为本的本质背道而驰。满足人的需求不能等同于放纵欲望,只有基于社会整体责任的媒介生产才能打造健康的媒介文化生态。

在媒介文化生产中,市场的多元选择至关重要。以娱乐为基本导向和追求的媒介文化产品,为文化创造的价值意义寥寥,放任自流的媒介文化市场在低俗趣味中生长,只能形成抽空思想的媒介文化。

四、结语

媒介文化不是只有娱乐和狂欢功能,如何有效承载其应有的文化精神成為当下媒体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警惕媒介的商品化,避免将吸引用户作为媒介文化生产努力的唯一方向,充分考量媒介自身的担当价值,突出人本价值以及文化对现实的观照,使文化的各个功能都能得到释放,合理引导受众的情绪与需求,促进多元共存的文化格局,才能在媒介使用普泛化的语境下打造富有高尚审美观和正确价值观的媒介文化。

参考文献:

[1] 王蔚.媒体文化研究的进路——道格拉斯.凯尔纳访谈录[J].文艺研究,2014(07):76-84.

[2] [美]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介文化——介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文化研究、认同性与政治[M].丁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32-33.

[3] [英]马克思. H .布瓦索.信息空间——认识组织、制度和文化的一种框架[M].王寅通,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471.

[4] 陈丹丹,刘起林.草根文化诉求的价值两面性及其民粹主义根基[J].理论与创作,2007(05):40-43.

作者简介:王春枝(1974—),女,河南周口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移动视频传播。

猜你喜欢
自主权
爱上阅读
控制与抵制:民国时期国家行局与川省合作金库关系研究
控制与抵制:民国时期国家行局与川省合作金库关系研究
刍议大学章程与大学自主权
浅析高校扩大院系自主权后的院系管理
奥尔夫教学法在儿童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从《2012年越南高等教育法》解析越南高校自主权的法律性质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以“负面管理”开拓中职实操课管理新思路
小学阅读教学的感与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