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少梅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可谓是耗时最多而收效甚微的一项教学活动。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学习了那么多的课文,背了那么多的古诗,最终却很少有人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具备独立阅读、感悟作品的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和交流的动态过程,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提倡以读为本,给学生阅读的自主权,回归生活,体验作者的创作情感,培养审美直觉与情趣。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自主权;审美;情趣
一、以读为本,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有感情朗读是感受课文的一个重要方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读出味,读出情。阅读分为朗读、吟诵、默读;以速度分又分为精读和略读。朗读对眼、脑、口、耳有协调作用,能整体感知文章精妙之处。通过有感情朗读,文章的思路、结构、语音感、语气感、语体感、畅达感、分寸感都能使学生了然于胸,也可以判断学生认读的正误、理解的深浅、欣赏品位的高低。而朗读的主要技能有重音、停顿、语调和语速。默读是无声阅读,吟诵是指根据文章需要和自己的需要,有意拖长腔调,夸张抑扬,讲究节奏韵律的一种精读方法。叶圣陶说:“吟诵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是理智的了解,而且亲切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总之,读得熟,读得流畅,富有感情,不但可以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就能体验出作者的创作情感。由此可见,感情朗读的要义在于通过对作品节奏的感受,由文入情,由作品描述进入作者情感世界,达到与作者神气相通心灵感应的审美境界。总之,有感情地朗读,不仅有工具性价值,还是实现阅读教学目标的手段。在课堂上,教师还应该采取多种形式的读,采取自由读、评读、师生对读、教师导读、默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到“大声朗读课文越读越有滋味,”使学生从能读到会读,再到有感情地读。
二、给学生阅读的自主权,培养阅读思考能力
在当今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重讲轻学”的问题,在课堂上,总是不断面向全体提问、讲解,学生没有学习的自由,没有潜心领会课文的时间,导致“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学时间在学生等待提问以及教师和几位学生在一问一答中消耗,剥夺了大多数学生语言实践的权利,训练面窄,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个性得不到发展,致使教学效率低下。新课标中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同的人对不同的文章语句会有不同的理解,教师也必须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自主性的阅读。例如,《桃花心木》这篇课文,桃花心木是一种什么树?在“不确定中”是什么意思?在“不确定中”,深化了环境的情感与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这段话如何理解呢?(可引导学生将原句缩为:在不确定……努力生长)正是由于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思想才能活跃,才能主动运用各种方法为自己的观点寻找依据,最终形成个性化见解。
三、走进文本,联系生活实际去品读
品读是指让学生通过充分的多种形式的读来把握和理解课文的意蕴,体验作者的情感,品味课文的语言。如,在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时,我让学生想想他们童年有哪些趣事,长大后又觉得有哪些可笑的事情。我先举例,如:过家家将小石块、碎瓦片和各种野草放在一起,当作是荤菜素菜,小伙伴们吃得津津有味。这其实就是在享受小石块、碎瓦片的物外之趣。有了这样的提示,学生纷纷谈起了自己享受过的种种乐趣。
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又增强了记忆效果,更加深刻地品味到文章的内容。在指导学生阅读《灯光》一文时,学生觉得“为什么看到这上千上万的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这句话难理解,在让他们理解“温暖”的意思后,再说说“万盏灯”这么多灯大放光明,广场周围还有许多“宏伟楼房”,说明祖国的建设突飞猛进,所以感到光明,感到温暖。这灯光来之不易啊,让学生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阅读教学,教师就要指导学生体会文章重点句,抓住关键词理解,去体会作者的创作情感,从而加深对阅读课文的理解。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情感就会更多、更深,教学效果当然就非常好了。
四、阅读感悟,培养审美直觉
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感悟过程中培养审美直觉,这种审美直觉是指主体对客体进行审美观照,中国古代美学家把这种审美直觉又称为“妙悟”。学生在阅读能力、智力、悟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外,主要还有两点:(1)教师的阅读教学忽视了对学生的审美直觉能力的培养,烦琐的纯逻辑的冷静剖析取代了学生的发散思维。(2)学生受考试、升学等实用功利观念的束缚,没有重视对课文的感受、情趣的品味,而是机械地记忆一些词语概念和知识条文。这些忽视了对课文的美的感悟的教学法是目前使用阅读教学效果差的主要原因之一。(3)要重视学生阅读经验的积累。这与平时的阅读经验积累分不开,一个人平时积累的阅读经验越多,审美感悟能力就越强。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名篇佳作,让学生进行审美感悟和整体把握的训练,帮助学生积累阅读实践经验。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