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茶文化外宣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2021-09-10 11:03管心怡金晓琳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22期
关键词:外宣翻译茶文化

管心怡 金晓琳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联系日益紧密,这也促使外宣翻译的重要作用逐渐凸显。中国作为一个茶叶大国,可以利用对外宣传翻译助力茶叶贸易进一步走向世界,以浙江茶业为例,对茶文化外宣翻译进行初步探讨,并从三个方面提出茶文化外宣翻译的应对策略,即加强外宣翻译人才对茶文化的学习,设立茶文化外宣翻译机构,健全茶文化外宣翻译机制。

关键词:茶文化;外宣翻译;浙江茶业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2-0159-03

自古以来,中国就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而作为茶叶的发源地,“沏、赏、闻、饮、品”中,都承载了茶文化的深刻内涵。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茶文化作为我国独特的传统文化,在国际上逐渐占据重要地位,茶也成为中国对外交流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必备品。但也应看到,在对外宣传翻译日益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茶文化翻译已经过时。新时代下,以信息为导向,以专业知识为载体的外宣翻译正在逐步走上国际交流的舞台。

一、茶文化外宣翻译的重要作用

中国的茶文化始于神农时代,于唐朝兴,于宋朝盛,于明清拓,距今已超4 700年。茶文化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之一,重视修生养德,反对唯利是图,带有颇深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覆盖面广,影响力大。

众所周知,茶叶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中的重點特色商品,几千年来中国一直重视茶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以浙江为例,2016年G20峰会在杭州召开,以龙井作为待客之道的方式颇受好评。2020年9月21日,浙江省茶叶对外贸易预警示范点的十周年工作总结交流会于杭州举行,会上发表了“四位一体”等在茶文化贸易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共识和文件。

不可否认,中国茶文化随着近些年来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其国际影响力稳步上升,但其翻译模式仍旧相对固化。论述于此,就必须引入我国的外宣翻译。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外宣翻译的重点也逐渐面向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交流中,外宣翻译功不可没,它是中国茶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储备军。

从文化层面分析,中西文化中都有关于茶的研究,比如日本的茶道、英国的下午茶等。随着时代的不断更替与发展,传统翻译在一定程度上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反而逐渐趋向一致。我们都知道茶作为一种饮品,沁人心脾、唇齿留香,有提神醒脑之功效,但是对于茶的命名却更偏向于一种文化的体现与象征。外宣翻译对比传统翻译,能够最大程度地体现茶文化对于翻译的适应性,从而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推动我国茶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从现实层面分析,外宣翻译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战略价值较为显著,但其困难点就在于如何使用读者所能接受的语言,尽可能全面地阐释茶文化的内涵与美感,以及其对文化的独到见解。

除此之外,外宣翻译有助于中国茶文化产业从文化资源到经济资源的转变,能够推动茶文化旅游、餐饮、会展、物流等产业的共同发展,为不断提升茶文化国际影响力而发挥作用。

二、外宣翻译在茶文化中存在的问题

(一)茶文化知识储备不足

如果说外宣翻译人才是推动茶叶贸易发展中的有形力量,那么茶文化即是无形的力量。茶孕育了茶文化,而茶文化又推动了茶叶贸易的发展,这是一个互相关联、层层递进的产业链,同时也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做好茶叶贸易的根本离不开对茶文化内涵的学习与传播。

文化先于品茶,据了解,较多国际人士旅居中国并不全是为了品茶之味,更多人是想了解和学习中国茶文化知识,通过茶艺实践对我国的茶文化有进一步的更深刻的理解。在整个过程中,外宣翻译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更好地助力中国的茶叶贸易面向世界各国。

分析当下的外宣翻译,经验老练的外宣翻译工作者能用特定的词汇准确地翻译出有关茶叶贸易的含义,但茶在不同时代和不同背景下的运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对于不同层级和不同需求的客户,他们对于茶文化的认知和所需获取的信息是截然不同的。外宣翻译工作者在茶文化外宣翻译中所面临的挑战是极大的,他们需要在满足专业素养与修养的条件下提高翻译茶文化茶品的质量。然而经调查研究,在现阶段中国茶文化外宣翻译领域的工作者几乎都缺乏对茶文化知识的系统化学习,而这些工作者对于茶文化的了解极少部分是兴趣使然,绝大部分都是“临时抱佛脚”。因此,他们费尽心力完成的翻译也仅停留在字词层面,很难抓住茶文化精髓。所以,专业从事茶文化外宣翻译的工作者要想在未来提高自身的翻译水平,需要努力的不仅是完善自身有关茶文化的知识储备量,更要加强自身对茶文化的理解能力,为服务不同需求的国外顾客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中外茶文化具有差异性

由于地域文化的不同,中外茶文化差异较大。茶起源于中国,后传入西方,17世纪在英国兴起下午茶文化,后又传播到中国。但是中西方对于饮茶的习惯还是有区别的。中国沏茶的茶具多为陶瓷制品或者紫砂壶,对水温也有一定的要求,而西方沏茶的茶具多为银制品;中国人品茶的方式为注水没过茶叶,导出第一遍水后再注入开水静置直至茶叶舒展开,而西方人通常会使用滤茶器,将滤茶器至于茶杯正上方,倒入3/4;中国人饮茶不加任何调味品,品的即是最为纯正无添加的茶,西方人则选择在其中加奶、方糖等调味品。因此,对比中外茶文化,中华茶文化无论是从其茶叶的生长环境、地理特征、产品类别、特征功效、象征意义等,还是从其制作过程、煮沏过程、流通过程,抑或是从其推广过程、翻译形式而言,确实与西方文化相差较大,这也决定了中华茶文化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难以以高精准的方式融入西方文化。

(三)本土茶文化对外交流甚少

在对外贸易领域,我们秉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原则,以茶文化为例,茶文化不仅需要吸引国际人士前来观摩学习,更重要的是如何让中华茶文化“走出去”。我们熟知,我国的儒家文化已被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所熟知和认可。截至目前,全球已成功设立282所孔子学院和272个孔子课堂,遍布88个国家和地区。儒家文化的传播,也为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铺设了道路。我国茶文化教学大多数仅限于对内交流,在如何对外上考虑的主要是国外人士对于茶文化的不同认知以及思维上存在的差异性。例如英国人喜欢品尝红茶,且大都喜欢在茶中添入牛奶或者方糖作为辅料,他们坚信这种品尝方式优雅而又颇具韵味,而中国人喝茶则习惯不添加任何辅料,以直接饮用为佳。综上可见,区域与思维的差异决定了不同国家和不同种族对于茶拥有不同体验。将茶文化“走出去”的根本就在于如何在跨文化的差异中求同存异、兼容并包,在对外贸易中既肯定对方国家所推崇的品茶方式,又通过交流合理正确地让对方接受我们的本土茶文化。

猜你喜欢
外宣翻译茶文化
虚实融合的对外汉语传统茶文化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互联网思维引导下茶文化传播形式的探索
浅谈茶文化如何在高校宣传推广
国际传播视阈下的外宣翻译特点探析
江西省高校门户网站外宣翻译现状研究
英语实用翻译研究
跨文化意识下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研究
汉英外宣翻译中的本土化顺应策略
从外宣翻译视角谈中药说明书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