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曼婷
摘 要:“去小学化”背景下,幼儿课程教育应当将传统知识性教育逐步向游戏化教育的方式转变,相对于注重幼儿的成绩提升,更应当注重幼儿的学习体验,实现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明确区分。因此,教师应加强教学观念与手段的转变,通过总结实践经验,摸索性地拓展幼兒课程游戏化教育的生成对策,以推动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
关键词:“去小学化”;幼儿课程;游戏化
游戏化的幼儿课程内容与教育形式设计,充分迎合了幼儿活泼好动与不受拘束的心理及行为特征,采取游戏化等幼儿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幼儿在开放性的氛围中不断激发学习潜能与主观能动性。尤其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与幼儿过早接受小学知识性教育相比,让幼儿在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度过童年显得更加重要。
一、“去小学化”背景下幼儿课程游戏化的实践原则
1.注重兴趣激发
趣味性强的知识更利于幼儿接受与吸收消化,幼儿学习的难度降低,相对于抽象枯燥的知识,学习的抵触情绪更少,教学效果更理想。传统的小学化倾向明显的幼儿园教学中,教学过程缺乏趣味性,幼儿理解难度较大,接受速度较慢。采取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可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更利于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趣味性的课程知识,可激发幼儿深入学习与探索知识的欲望,使其能够积极投入教学活动,利于推动教学质量持续改进,也是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的有效路径[1]。
2.起到预期教育作用
在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幼儿教师的思想理念与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转变,注重幼儿园成绩的提升,更注重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幼儿园课程教育的目标,始终是加强幼儿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提高教学效率为主。问题的分析、解决是学习知识的重要过程,也是吸收理解消化知识的重要前提。因此,在游戏化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始终坚持有效性原则,让幼儿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充分掌握问题分析解决的学习方法,以确保教学效果。游戏化教学不能本末倒置,不能为了改变教学方式而盲目地运用游戏化教学方法,应当注重以达到预期教育作用的目的为主,不能增加幼儿的学习负担。
3.始终遵循学习规律
幼儿园的课程教学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急于求成,让幼儿在短期内充分掌握知识是不可能的。幼儿的基础知识水平不足,学习注意力无法集中,对学习抽象知识的兴趣低,无法确保教学质量。除此之外,在课程游戏化教学中,教师还需经过大量的训练与加强经验总结,才能熟练自如地运用游戏化教学方式。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始终遵循教学规律,在教学中逐渐渗透游戏化思想,脱去小学化倾向,确保幼儿课程教学工作正规化展开[2]。
二、“去小学化”背景下幼儿课程游戏化的实践策略
1.优化教学环境
教师应当积极营造轻松和谐的幼儿园教学环境,让幼儿在开放性的教育环境下逐步完善知识结构体系。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利于幼儿智力的开发,可活跃幼儿的思维,更利于幼儿综合能力的快速发展。如在学习数字相关内容时,可以结合童谣与口诀等教学资源,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使其快速融入教学活动中。同时应当优化教学方式,让幼儿掌握不同数字的身体摆放姿势,组织幼儿展开根据动作猜数字或是根据教师的口令摆动作等游戏,使其在快乐的游戏氛围中进行简单的数学学习[3]。
2.优化教育方式
幼儿园的教育形势逐渐发生变化,传统教学方式显然不能满足当前的教育趋势与要求,教师应当加强教学理念与方法创新,摒弃根据教学经验展开教学活动的授课方式。在游戏化授课前,应当充分理解幼儿的学习特征,围绕教学内容重新设计教学计划,加强教育资源整合,丰富教学形式,将幼儿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脱离出来。游戏化的幼儿园课程教学,应当明确教学目标与突出重点,提升幼儿学习能力的同时,更注重知识点的系统性与全面性,深入挖掘知识内涵,让幼儿在游戏中对知识点有更多的理解与感悟,在常识性运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尽快达到教学目标。如教师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组织幼儿展开环境游戏,引导幼儿走出教室进行绘画与收集落叶制作书签、体验户外踩水、放风筝、堆雪人等游戏,给幼儿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让幼儿快乐地成长。如结合民间歌谣开展语言游戏,组织幼儿表演唱歌等活动,增强幼儿的团队意识与反应能力等综合素养。如就地取材展开益智游戏,鼓励幼儿利用身边的废纸与塑料瓶等制作简单的游戏道具,提高幼儿的活动兴趣。如提供种植区,让幼儿亲身体验植物生长的过程,培养幼儿的责任感,给幼儿提供新颖、丰富的活动体验。
总之,“去小学化”背景下幼儿课程游戏化的实践,对教师的职业素养要求较高,教师需注重教学内容与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及游戏活动育人作用等要素的整合,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贾彬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研究[J].教育观察(上旬),2019,8(5):133.
[2]戴云鹏.课程游戏化背景下中班足球情情境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好家长,2019(68):17-18.
[3]于艳艳.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实践研究[J].文渊(中学版),2019(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