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生正处于思维认知和理解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逻辑推理与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但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极其敏感。小学数学课程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学生的学习存在较大难度,而数学思想的渗透能引导学生巧妙联系数字与图形,直观理解所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优化学习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所以将数学思想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想;渗透
当前,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教育的发展需要,因此革新传统的教学思想极为重要。数学思想属于一种高效的教学理念,将其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引导学生深刻认知所学知识,整体掌握重点难点内容,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如何在教学中有效渗透数学思想,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以数解形
以数解形主要是指图形的量化,即将繁杂抽象的图形转化为数量关系,促使复杂的图形问题简单化。虽然图形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但很多小学生针对复杂的图形很难快速知晓其中的数量关系,这时需要通过简单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理清相应的知识脉络,把握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向[1]。
以“多边形的面积”为例,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数学问题:平行于两边的直线分割一个平行四边形,使其变为四个小的平行四边形,其中三个的面积分别是12、18、24,试求出另一个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方程的方式解答问题,鼓励学生思考:若平行四边形的宽相等,则两个图形的长比和面积比存在怎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对长相等的情况进行讨论,尝试用比例的方式求解问题。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将图形问题转化为数量问题,将抽象的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图形相结合,轻松解答问题。又如:讲授“图形的运动”时,教师可以借助旋转的方式绘制复杂图形,将不同角度的旋转图形进行展示,引导学生对图形特征加以观察,找到其中蕴含的规律,并尝试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进而感知旋转和平移的现象,经历简单图形通过旋转、平移、轴对称制作成复杂图形的过程,获得空间概念的发展。
二、组织探究活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是教学的重点,而在逻辑思维基础上,可逆思想也是教师需要格外关注的一种数学思想。许多小学阶段的生活性难题都可以通过使用可逆思想来进行解答。而要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可逆思想,则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主动性,以组织探究活动的方式,主动引导学生通过顺序、逆序的方式进行思考。在渗透可逆思想之后,教师还可以提供题目,让学生在小组中分别用不同的思想进行解题的速度比较,以此增强学生对可逆思想应用价值的认知[2]。
比如,在学习方程的相关知识中,学生经常会遇到求行程的生活类题目。在这种题目中,条件往往是第一个小时行走的路程为全程的多少,第二个小时行程与第一个小时行程的数量关系(明确多或者少的一个数据),距离目的地还剩多远,最后是求全程。在基于方程思想的解题中,学生需要设未知数,然后进行较为繁杂的计算。而在计算的过程中,许多学生便会由于粗心等原因而出错。对此进行剖析,教师可以发现,学生一般的思想都是从“出发”顺向思维进行解题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明确的可逆思想引导。教师:“同学们,大家都是从第一个小时走了多少路程来进行思考的,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逆向思考,先假定全程的距离呢?”在这样明确的引导后,大部分学生都可以理解教师的意思。对此,教师还需要对学生提出辅助的要求,即使用画图的方式进行更加清晰的可逆思考。
三、重视复习活动
分类思想是数学思想方法中的重点,对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有较强的作用。而要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分类思想,并引导学生掌握这种思想,教师就需要从复习活动入手,通过课时、章节等环节的复习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分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思维导图”这一思维工具,让学生在对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时,能够更加有序。并且,在应用这一思维工具后,教师还可以将学生个体的学习转化为学生之间的竞赛类学习。而在竞赛类学习中,学生对分类思想的认知便会更快、更加深入[3]。
以课时中的分类思想渗透为例,小学数学中许多章节的知识都较为丰富,比如三角形、自然数,对这些知识的分类都是非常多样的。比如,对自然数,既可以按照能否被2整除分为奇数和偶数两个类别;又可以按照其约数的个数分为质数和合数。在渗透分类思想时,教师可以在复习活动中先引入思维导图,即以“自然数”为关键词,然后将各种分类的细致内容以小方块的形式展示出来。之后,教师便可以用开展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积极性,让学生思考,然后将这些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分别填在次级标題以及各个标题下的详细内容中。这样的复习活动游戏性、趣味性十足,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形成分类的思想。
综上所述,数形结合等思想具有显著的特点,要培养学生相应的数学思想,教师就需要将这些思想渗透在合适的教学过程中。在渗透数学思想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减少自己对学生的干预,将更多的时间安排到学生自主感知、实践的环节中。如此,教师便可以提升渗透活动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颂华.论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读写算(教师版),2017(8).
[2]潘喜和.刍议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中外交流,2018(2).
[3]刘涛.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5).
作者简介:崔欣(1985—),女,汉族,黑龙江佳木斯人,现供职于佳木斯市第十六小学,本科,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