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怡静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显示出威严神圣及富丽显赫的宫廷气派。在这个时期的管键琴成为乐队中最重要的一件乐器。巴洛克时期钢琴作品都是在古钢琴上演奏,古钢琴的音量不是很大,在现代钢琴上弹奏巴洛克时期的作品,力度基本都是控制在pp~mf 之间。巴洛克时期钢琴作品的主要特征是复调性,确保可以营造出雄伟庄严的气氛,从而得到辉煌的效果;在调式上,由之前的教会调式逐渐转变为大小调调式;通奏低音的运用也是巴洛克时期典型的音乐织体特征。巴洛克时期钢琴与现代钢琴音色不同,所以,在演奏巴洛克时期钢琴作品时,大多不加踏板演奏。
以谱例1-1 为例,此首前奏曲各声部之间层次分明,声部主题相互呼应。在作品开头,主题在右手声部首先出现,在触键时开头的16 分音符用抬指触键的方式触键,掌关节作支撑,手腕下沉,手臂放松,准确落键使其声音具有颗粒性;后面连续以三个8 分音符为一组的带连线的跳音,不能像别的跳音那样具有强烈颗粒性,手在接触键盘的瞬间手腕抬起。带有连线的跳音类似断奏那样,小臂放松,手腕灵活自如。弹奏右手声部主题演奏时,左手低声部作八度保持伴奏。当右手声部主题结束时,左手重复主题,来往之间,遥相呼应。
古钢琴具有局限性,音量很难在压下琴键之后保持较长的延续,所以,巴洛克时期的作品就用了许多装饰音来丰富情感。原本作曲家为了延续音符,才使用的装饰音,经过历史的演变,成为巴洛克艺术特有的风格。以谱例1-2 为例,此曲速度较慢,有宁静安详之感,以2 分音符为一拍,右手高音声部速度较快带有符点出现,手指抬指触键,手腕下沉,手臂放松,带有颗粒性。此曲中装饰音的弹奏,从主音开始至邻音再回到主音,右手高声部保持不变,右手中声部丰富情感。此曲对手指支撑性要求较高,要求手指时刻抓紧键盘,并保持清晰的弹奏,使声音结实饱满,烘托出低声部旋律的厚重氛围。
经过巴洛克音乐的发展,作曲家们积累了不少创作经验。在古典主义时期,人们厌倦繁琐复杂的复调音乐风格,提倡更为清晰的主调音乐。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创作风格,由巴洛克时期庄严辉煌性逐渐变得世俗化,音乐受众也从宫廷贵族变为中产阶级。因此,作曲家必须要创作出更新颖、更清晰的结构,为大众所接受。
以谱例1-3 为例,此曲有强烈的戏剧性冲突效果,使整首作品充满了激情。气势辉煌,开头力度pp 由弱开始,演奏时左右手都贴键进行,手腕手臂放松,手指贴着键盘作精准下键演奏。第二句主题的出现是前一主题情感的延伸,整体力度要稍微偏弱。后面分解和弦的演奏,在演奏时首先要明确手指的弹奏位置,手腕顺着旋律的方向带着手指移动,用贴键方式触键,练习分解和弦乐句时,首先从慢速练起,之后再逐步提速。后面连续的柱式和弦,将这一乐章感情推向了高潮,演奏时手指比起前期的贴键方法要更多用指尖触键,善于用大臂的力量推向小臂,注重爆发力,使声音变得结实有力。
浪漫主义在继承古典乐派作曲家的传统上有了新的探索,大多强调作曲家个人主观感受。在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上,继承了古典乐派的特点,但在内容表达上,运用了许多夸张手法;在音乐体裁形式方面,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作品相比于古典时期的结构限制有更大的自由性。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以它特有的热情、自由的风格与古典主义音乐的庄重、优雅形成鲜明对比。从音乐体裁上看,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作品打破了古典音乐程式化的限制,出现了明确意图表达的“标题音乐”、多乐章(超过四个)交响曲、单乐章交响诗等。
图2 谱例1-2
图3 谱例1-3
图4 谱例1-4
图5 谱例1-5
图6 谱例1-6
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作品在演奏技法上有很大突破,在李斯特的作品中得到充分的展现。以谱例1-4 为例,大量的八度及双音运用于作品中,这些华丽的演奏技术需要手指、手腕和手臂协调配合。因此,需表现戏剧性的冲突,演奏时手指要做好独立性的发力,掌关节做好支撑,手腕固定,手指做好“手架子”的准备,准确贴合需要跨越的键,手腕下沉,手臂传力,依靠手腕带动手指平移,小臂带动演奏跳跃性的八度。在快速弹奏这一段落时,手臂放松,手指紧贴琴键。先慢练,练习时手腕放松,手指精确到位,通过大量震音训练,使手指肌肉在作品中的音程形成记忆后,速度可逐渐加快以至达到原速。这样才能演奏出光彩夺目的辉煌效果。
演奏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作品时,演奏者需格外注重“旋律线”的塑造。此首作品保持旋律线条优美性的同时,结合波兰民间音乐特点,大大加深了旋律的表现力。演奏者在演奏这首作品时,右手手腕下沉,用贴键来演奏,来表现柔和绵长的旋律线条。左手的伴奏和弦每一拍都由跳音和连线组成。在演奏时要遵循作曲家所写的力度符号,保持声音层次性,与右手的旋律整体感觉协调,表达完美的意境。
印象主义音乐是受“印象主义绘画”及“象征主义文学”的影响,在巴黎萌生的一个音乐流派。印象主义时期的音乐带有一种抽象色彩,使音乐进入现代主义的开端。但印象主义音乐作的题材及内容只是对于自然景物内心情感的直观表述,缺乏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思想性。因此,不久就被新的音乐风格与音乐流派所代替。
图7 谱例1-7
印象派音乐的作品多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为题材,突出作曲家瞬间的主观印象和感受;在乐曲形式上,常采用短小自由的体裁形式,以便更好表现出印象主义音乐自由的题材特点。在音乐语言上突破大小调体系,重视织体、和声及配器的色彩;只因其受绘画风格的影响,所以,在印象派音乐中,富有色彩效果的和声比旋律更重要。
以谱例1-6 为例,在此曲一开始,作曲家就营造出了朦胧的意境,旋律娓娓道来,好像在傍晚时刻,人坐在海边,盯着平静的海面上,倒映出初升的月光,情感带有倾诉性。声音轻柔,描绘了月夜幽静的景色。在演奏时,肩膀自然下垂,演奏者应该尽量运用贴键慢触键的方式,进行柔和且有控制的慢慢触键弹奏,力度从小臂传到指尖,利用指尖力量和手自身的重力将声音缓慢弹到底。在乐曲开始,可用弱音踏板来控制音色和意境。当左手双音下去,配合弱音踏板从而控制音量后所奏出的音色便引出了德彪西音乐中所特有的音响色彩。乐曲后面,根据左手低音的和声,基本都是跨小节的长音,所以,演奏时踩踏板的长度要随着左手演奏时长而踩,营造朦胧缥缈的意境。需要注意塑造意境时严禁敏感地在每处和声变化的地方或根据低音的音响效果进行更换,才能不破坏音乐的画面感与意境。
印象主义音乐作品最具有代表性的触键方式就是“抚键”,这种触键方式可以让演奏者在弱的力度中有很多层次变化。
以谱例1-7 为例,此作品是钢琴作品中描述“水”经典的杰作。这种特殊作曲技法使演奏者在演奏这首作品中,对音色、触键技巧、力度的要求提高。在作品中,作曲家为了完成静谧流水的声音形象,采用了十六分音符快速走句以及琶音来表现音乐形象。在演奏过程中,需要演奏者手臂与手腕的用力均匀、灵活以及稳定,同时,手指轻轻触键,避免有过于突兀的声音出现破坏意境氛围。手指在运力过程中,需要表现富有弹性、流畅的声音,对触键时的运力要求较高。所以,需要手指无缝密接弹奏来呈现。在弹奏时多用“抚键”的演奏方法,手指贴键演奏,触键角度较大,注重旋律优美的意境,若有若无的气氛,配合踏板的大量使用,从而表达唯美的意境。
综上所述,巴洛克时期因为古钢琴的制造手艺限制及当时受文化影响的庄严氛围,以装饰音丰富音响效果,在现代钢琴上为还原表现古钢琴的音色控制,弹奏时多不加踏板,多用指尖触键方法达到手指控制,重点在于不同主题层次的音色控制表现;古典时期钢琴作品因其严谨的风格,在演奏时严格遵循作品的力度和表情记号,踏板出现较少,多用手指触键方法,情绪色彩对比分明;浪漫主义时期钢琴作品因表达作曲家内心感受,作品表现相比古典主义时期更自由,演奏时表达作曲家内心情感表现,多用贴键演奏,展现旋律大线条旋律线的气息流动;印象主义时期音乐,多表现自然景物的刻画,在演奏时多用指尖“抚键”的方法,轻柔放于键盘上,配合踏板的音色效果来表达描绘出若隐若现的气氛。现代钢琴作品在钢琴多年发展和前人的不断努力进步之下,当代作曲家在前人的基础上,更坚定的迈出了一步,作曲家们不断尝试拓展钢琴的演奏技巧和风格,在许多钢琴作品中融入了层次变化,在演奏时不受格式约束和限制,更偏向情感表达的自由。相信随着科技发展和文化的交流,钢琴作品在未来时期会更大放异彩。
本文以钢琴不同流派作品为切入点,对不同时期钢琴作品触键特点进行分析。随着钢琴作品风格的演变、演奏技巧不断地完善,触键技巧对钢琴音色的影响十分明显。这告诉我们,在演奏不同乐曲时,除了要了解当时作曲家时代背景和作品创作背景以外,还有专注于对触键技巧运用的要求。除此之外,充分理解作曲家对于作品的思想情感,并融入自己的想法与情感,才能使我们手下演奏的钢琴曲变得更有灵魂,独一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