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秀芳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已经逐渐从注重学生的数学成绩转变为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此背景下,数学教师应当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题能力等数学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在现有教育体系下数学教学的不足之处,并且通过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等方式不断提升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而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数学教学;高中教学;高中数学;解题能力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中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社会对于学生数学能力、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因此,加强对传统高中数学的教学改革是高中数学教师必须着手进行的重要教育工作,数学教师应当以学生为数学的教学主体,侧重于数学学科本身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以及解题能力训练。对此,本文分析研究如下。
一、解题能力对于高中数学教学的意义
在高中教学中,数学是重要的主科内容之一,其逻辑性、体系性较高,因此传统数学教学一直以教师主导课堂、学生通过重复训练做题来强化对于数学知识的记忆以及理解。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提高学生的应试成绩,却极易令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畏惧心理,不利于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也不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数学解题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中数学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对于数学学科而言,加强对于学生解题能力的训练有如下重要意义:
1.数学教学要求
虽然近年来中国已经逐渐从应试教育转变为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但是数学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以及一定的分散性,各个章节以及各个教学年段之间的数学知识内容联系并不紧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更是存在一定距离,因此如果不加强学生的解题能力,学生极易出现书本知识与实际学习脱节等问题[1]。除此之外,数学学科在同一章节以及部分章节之间仍具有一定的规律,特备是在数学习题的解答过程中,许多数学习题都能够找到一定的解答规律,这就要求教师需要通过对经典例题的讲解来引导学生自行解答相关例题,自行寻找例题中的规律,进而提升自身的解题能力,提升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2.树立数学学习信心
如上文所述,数学学习本身的逻辑性和抽象性都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极易丧失学习信心,数学知识本身的难度也令不同学生对同一知识点的消化和吸收出现差别,在学习时极易产生沮丧等消极负面的情绪,进而丧失对于数学学习的自信心。而在班级教育下,数学教师往往由自己的教学规划,在教学中不能兼顾到全部学生,只要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本章节的学习,教师就会展开下一个学习模块,这就导致部分对数学知识吸收较难的学生无法跟进教师的教学进度。此时,教师加强对于学生解题能力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从简单的习题开始,逐步恢复自身对于数学学习的自信心,进而跟进教师的教学进度。
3.养成数学思维
对于数学教学而言,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更应当加强学生对于相关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强化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解题能力以及数学思维。但是在传统教育理念中,教师以成绩为教学目标的应试教学极易出现学生在不了解相关知识点的前提下就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导致学生虽然能够做对相关习题,但却未能理解习题背后的知识点,却不能建立起自身的数学逻辑思维。
二、目前数学教学的问题探析
既然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对于加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数学教师应当积极审视自身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对此,本文分析研究如下:
1.审题角度
在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前,数学教师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审题能力作为学生解题的开始以及重要基础,对解题的结果以及过程都有重要的影响。但基于应试教育的遗留问题,现有高中数学教学体系以及教学内容并不注重学生身体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审题过程中时常出现马虎、注意力分散等情况,不能抓住数学题目的重点,进而导致学生的解题过程过于繁琐或解题错误。
2.逻辑角度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许多数学习题都有内在的逻辑性,对于知识点的引用以及解题过程,都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逻辑思维。但目前我国高中数学教育并不强调逻辑训练,导致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经常出现阶梯没有逻辑性、没有章法可言,进而导致学生的解题能力停滞不前[2]。而许多数学教师在学生出现学习进度停滞时会要求学生大量、反复的联系相关习题,这样反而激发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厌烦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以及发散思维、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
1.立足教材
虽然现在许多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都强调大量练习数学习题对于巩固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印象、强化學生解题能力的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师反而应当立足于教材基础,通过数学教材中的经典习题令学生深入学习相关知识点,再通过习题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样一方面更贴合现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为学生减轻学习负担,避免学生因为大量练习数学习题产生厌烦、枯燥的负面情绪。另一方面,对数学经典习题的深入学习能够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便于学生后续审题能力、解题能力以及逻辑分析能力的提升。
2.强化审题
作为学生数学解题的开始以及关键步骤,数学教师应当强化学生的审题能力。首先,数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教材中的例题题目,在初期带领学生勾画题目中的重点内容,逐步分析题目的信息点。其次,在后期,数学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己养成独立审题、仔细审题的习惯,对相关习题题目进行具体分析,并且找到习题题目的规律,提升自身解题的效率以及审题的准确度。
结束语:
在素质教育中,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往往与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相关,学生在系统性的学习相关知识点的背景下对经典例题进行研究和学习能够强化对知识点的学习,进而加强对于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令学生在遇到类似习题时能够举一反三,进而实现教师的数学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玉香.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20, 000(008):P.133-133.
[2] 魏芳.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 新丝路:上旬, 2020(7):0218-0218.
浙江省金华市汤溪高级中学 3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