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顾明远先生1949年入学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北师大”),1956年留苏回国入职北师大任教至今,参与、见证了北师大的发展。我国的许多教育政策、北师大的许多创新都有顾先生的智慧贡献与亲身实践。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顾先生整理旧照片,写成回忆录。我们荣幸地得到顾先生授权,选择部分内容分期连载,以飨读者。
黄济是我的学长,我之所以称他为学长,因为我们都是北师大教育系的学生。他1946年入学,我1949年入学。如果他1948年不离校去解放区,我们不就是先后同学吗。说是学长,其实也是师长。我1956年从苏联回到母校,就在教育系教育学教研室工作。当时教研室主任是王焕勋教授,副主任就是黄济。我虽然在苏联学的是教育专业,但食而未化,对教育理论没有深入理解。回国以后立即上讲坛,都是在黄济学长的领导下,集体备课,钻研教材,才得以完成教学任务。后来教育学教研室编写《教育学讲义》和《教育学阅读资料》,我承担了一部分任务,那时几乎每星期都会到黄济家里去讨论。这种研讨使我向黄济学习良多,受益匪浅。所以,他既是我的学长,也是我的师长。
“文化大革命”以后我们的合作就更多了。1979年,我任教育系主任,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导下,觉得教育系要恢复教育学科的建设,要恢复教育哲学、比较教育,创建教育经济学。黄济就担负起教育哲学重建的任务,从此他开辟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的研究。“文化大革命”以后恢复中等师范学校,教育部要我们编写教育学、心理学教材。学校领导责成我主编教育学,我自知学识浅薄,不堪重任,于是敦请黄济学长协助我,他竟欣然答应。在他的帮助下我们完成了“文化大革命”后第一部中师用的教育学教材。1982年,教育部委托我们在山东泰安组织中师教师的培训。期间我和黄济还一同登上了我国五岳之首的东岳泰山。1986年,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张承先,副会长刘佛年、吕型伟一致要求我主持编纂《教育大辞典》,其中教育哲学卷我认为非黄济莫属,我又请他出山,他又欣然答应,屈尊为大辞典教育哲学分册的主编。他在工作中严谨求证,一丝不苟,保证了辞书的高质量。他的这种不计名利、不计地位、无私奉献的精神,使我非常感动,也使我有信心完成老一辈教育家交给我的任务。至于我们在其他方面的合作,如在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议组的工作、博士研究生答辩等,更是不胜枚举。
以上是我们个人的友谊。讲到他对教育科学的贡献,我想用三句话来概括:第一,黄济是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开拓者之一。黄济称得上是我校教育系在新中国成立后教育科学建设的元老。1949年,我入学时教育系规模很小,教师很少,还没有教育学的学科建设。1952年,院系调整后,华北大学教育学研究室的老师全部并入北师大,再加上辅仁大学、燕京大学的教育系并进来,北师大教育系才壮大起来。当时教育系举办了大学教师进修班和研究生班。潘懋元、邵达成等是大学教师进修班的学员,王策三、王逢贤、梁忠义等是研究生班的学生。王焕勋和黄济就是这些班的领导和教师。可以说,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当时学习苏联教育学,虽然苏联教育学存在教条主义的毛病,但毕竟强调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强调教育科学的党性原则,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性质。同时,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一直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所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科学就是从北师大诞生的。王焕勋、黄济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开拓者。
第二,黄济是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的奠基人。教育哲学本来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教育系被取消了,用教育基本理论代替了教育哲学。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渐恢复。黄济同志担任起了这个任务,并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重建教育哲学,先后编写了《教育哲学初稿》《教育哲学通论》,成为我国教育哲学的经典著作。
第三,黄济学贯中西、文通古今。黄济熟娴中国传统经典,但崇古而不泥古,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总是重视渗透时代精神。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复古,一定要有所选择,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他离休以后,仍然笔耕不已,还在主編《中华国学教育经典丛书》。黄济学长六十余年如一日,培养了大批人才,发表了许多科研成果,为我国教育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黄济学长淡泊名利、严谨笃学、敦厚朴实、为人师表。年逾九旬,还足蹬三轮,奔走于校园之间,成为北师大一道独特风景,师生常常戏称“黄济老师又开着他的‘宝马来了”。他为人谦和可亲,在路上遇见时总要下车打招呼,真是一位可敬可爱的老人。
斯人已去,这是教育界的重大损失。对我来说,失去了一位亲密的学长和挚友。但我们的友谊永存!
2021年7月20日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