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韧性城市的规划思考

2021-09-08 12:57秦军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1年8期
关键词:韧性公共卫生物资

秦军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1 引言

近年来,韧性城市相关问题成为城市规划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韧性城市旨在强化城市面对灾害的预防、准备、响应及快速恢复能力,对待自然的态度从利用和抵御走向协调共生,强调吸收外界冲击和扰动的能力,通过再组织,恢复原状态或达到新的平衡状态。韧性城市是人类作为命运共同体,以综合系统的视角应对风险和危机的新思路(见图1)。

图1 韧性城市原理示意图

长期以来,城市规划关注的公共安全问题,重点主要在城市空间上的安全,特别是针对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重视不足,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疫情的传播是跟人(载体)走的,没有明确的物理空间边界限定,而在现代社会运行的过程中,人员的跨地域流动恰恰是不可避免的。再加上这次疫情恰逢春运人流、车流高峰期,因而出现疫情的跨区域传播和扩散。因此,除防护救治问题外,疫情也给城市规划和建筑学专业工作带来了反思。从韧性城市的角度,新冠疫情等重大传染病疫情是造成城市脆弱的诱发因素,而城市的社会组织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应急管理能力以及国民防灾减灾意识才是影响疫情蔓延程度和城市恢复速度的根本因素。因此,在城市空间防灾减灾的基础上,需要加强社会制度完善、城市治理和应急管理等多维度的韧性城市建设[3]。

2 数字时代推动传统治理和防灾模式的变革

每一次挑战都会带来新的机遇,从2004年的非典疫情到2020年的新冠疫情,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都推动了城市的新变化,使城市向着更完善、更健康的方向发展。极度密集拥挤的住房、卫生设施缺乏以及人们卫生知识缺乏是城市人居环境恶劣的主要原因,而现代城市普遍采用“功能分区”,“阳光、空气、绿化”主导的规划设计,其中重要的催化因素就是要营造健康安全的城市人居环境。

万物互联的数字时代到来,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移动IP和万物互联下区块链的“可回溯性”和“可识别性”。建筑高密度以及人口高流动是现代城市的特点,城市运行、城市治理、城市规划、城市和建筑设计也必须做出针对性的科学合理对策[5]。韧性城市就是防患于未然,在城市规划时就考虑到任何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城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实现迅速恢复。

3 优化韧性城市的空间响应

加强建设城市公共卫生设施,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刻不容缓。因此,优化城市空间规划,积极应对突发性事件,是顺应现代化发展、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必然结果,我们不仅要做到传承历史乡愁,也要打造健康的城镇建设。

城市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是在韧性城市理论指导下城市空间响应的体现之一,主要分析城市的公共安全现状以及城市基本要素,包括自然条件、经济社会条件及地理位置等,通过分析评估出未来城市将会发生的突发事件、预估灾害带来的危害从而规避风险。因此,在对城市空间进行规划时,要不断提升城市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能力,通过对高风险地区的评估,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前进行应急医疗设施用地的布局,为防范风险提供条件支持。

3.1 提升应急物资保障能力

1)要不断完善应急物资储备机制

按照对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的评估建立多种应急预案,统一物资储备标准,确定包括器材维护、物资配置与储备等基本物资储备目录,规范应急医疗器械和药品的数量、品种及储备方式等,做好应急处置。同时,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提高物资跨区域调配能力,优化和完善物资储备[8]。

2)建立健全应急跨区域物资调配机制

完善应急物资联动机制以及快速调配、实现各医疗机构与各城市间的物资流通,保证应急物资可以持续供应。

3.2 合理布局应急产业

应急产业有着专业性、公益性和安全性三个特点,要有针对性的合理布局。依据城市风险评估进行空间规划,加大区域支持能力以及做好应急准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较高的城市和区域,应加强应急医疗、生命救护等应急产业布局。

4 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4.1 完善综合监测预警体系和信息发布平台

应急监测预警在突发事件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预测管理信息平台可以有效提高风险的监测预警水平,进而实现信息的交流,更加方便应急指挥与管理。应急预警监测是重要的基础设施,支撑着各级政府的应急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联动机制,促进各部门联合发展管理。

建立让民众信服的信息监测传播平台,合理利用自媒体的信息传播优势,不仅能减少不良效应的传播,也能降低社会恐慌。面对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依托网格化管理平台、融媒体中心、云服务平台、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整合信息采集与更新、综合评估、病例跟踪、数据预测等功能,加强数据动态监测、风险评估、人员排查、防疫提示和预警管理。

4.2 建立区域联动机制

国家推动社区治理,建设社区共同体,不能只依附于对利益的共享分配,更应着眼于对未来命运的共生呼吸,应致力于营造陌生人社会背景下有公民意识、情感联系和责权共担的社会人。应该通过权衡个人权利、公共秩序以及个人自主性之间的价值利益来强调个人权利,这也是公共卫生伦理的要求。在区域协同规划乃至“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中,应该研究建立有效的区域联防联动机制,从资源保障、信息沟通、风险预警、应急协调、恢复重建等方面,防止意外事故的扩张与蔓延,构建反应迅速、资源利用率高的应急协同联动体系。

4.3 健全公共卫生应急预案体系

面对突发的公共安全事件,编制和制订合理的应急预案,使其在应急事件发生时发挥最大效益。应急预案的编制应该是以公共安全卫生事件的风险评估为根本,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动态调整机制,对事件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展开分析其威胁性和危害性,根据分析结果对预案内容进行补充和更新,构建应急防御体系。

5 结语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提醒我们要重视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与防范,在建设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提升城市的适应力以及恢复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从城市防疫的角度探讨韧性城市策略,认识了解韧性城市,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防疫防灾思想,还可以评估风险,推动、构建韧性城市,有利于城市公共安全体系正常运行,使城市更加美好。

猜你喜欢
韧性公共卫生物资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被偷的救援物资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
救援物资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