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集团化办学的推进过程可以概括为“三部曲”。第一阶段为“理顺”,在这一阶段,集团要解决相对薄弱学校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建立科学完善的学校运行机制,及时解决集团化运行中生成的突出问题。第二阶段为“共建”,集团化办学要秉持和而不同的理念,激发各成员校的主体活力,有效促进集团内部共建共享。第三阶段为“造血”,通过唤醒道德自觉、培养专业领袖、加快制度建设和推进课程建设等方式催生、健全成员校的“造血”能力。
【关键词】集团化办学;学区化管理;优质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53-0053-02
【作者简介】杨九俊,江苏省教育学会(南京,210000)名誉会长,研究员,江苏省特级教师。
21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自上而下地推进集团化办学,其基本内涵,恰如2012年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所指出的:“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建立学校联盟,探索集团化办学,提供对口帮扶,实施学区化管理,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如何顺利推进集团化办学?各地成功的经验似乎可以概括为集团化办学“三部曲”。
一是理顺。这主要指:第一,解决相对薄弱学校原来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如某些物质基本设施不到位,學校内部不团结,教师缺口较大等。“集团化”本身就是一个梳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核心校往往有更强的调动资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集团成立初始,其首要任务就是解决突出问题,提振信心、凝聚斗志,打造一个良好的开局。第二,集团运行机制制度化。恰如前文沙华中校长分析的,总校与分校的关系错综复杂,处理不好,运行不畅,集团运行自然难有效率。第三,在集团化运行建设中,面对生成的突出问题,要及时解决。如常州市由教科院牵头,组织“区域推进集团化办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削峰”与“填谷”、同质化与多样性、长效性与短期化、分与合等重大问题上开展深入研究,及时提出指导意见。各集团也要重视自身过程性生成问题的及时化解。一次问题解决,就是一种深化和提升。
二是共建。“在一个学校发展共同体,信任和尊重则是保证共同身份持久存在的基础。”[1]信任应作为集团化办学的一种共同文化底色。共同体应当是以共同价值观、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多主体的集合,而不是化多为一,同而不和。集团化办学的过程应当是各成员校迸发主体活力,共建共享的过程。在文化建设方面,要和而不同,让各校的文化在相互激荡中融合和提升;在组织架构方面,要让各校的领导有“挑头”的机会,有当家做主的感觉;在课程建设方面,要发挥集团化办学的优势,拓展课程的广度,提升课程的质量;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集团化会创造更多的机会,教师要通过专业实践的改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推动集团内教师专业素养的普遍提高。专家在分析集团行动理论时,把“利益”作为核心概念之一,在共建的过程中,实现共同利益是集团化办学的一大目标,而这种利益又可以转化为集团化办学新的动力。
三是“造血”。张慧群校长专文讨论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集团化办学重在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总体上要经历由“扶”到“放”的过程,集团化应当“好离好散”,“好”了就应当“散”,就应当自立门户,甚至成为新的核心校,这才是集团化办学的真正目的所在。所以,集团化办学应当从“输血”走向“造血”。怎么“造血”呢?张慧群校长和其他各校都贡献了他们创造的经验。笔者重点关注到以下几点:一是唤醒道德自觉。前一段时间访问一所学校,和部分教师谈到新任校长给学校带来的变化。他们说:“我们还是这群人,学校还是原先的学校,但就是不一样了,原因就在于新校长把大家唤醒了,激活了。”因此,集团化办学要在集团引领的文化重构中,鼓励教师寻找使命感 ,树立事业心,把教育教学视作意义人生的生动实践。二是培养学校的和专业的“领袖”。美国一个州曾制定过八项校长标准,其中有一项就是培养替代自己的人。集团化办学核心校的校长,要有大胸怀,要把培养一批优秀管理者视为己任,争取通过数年集团文化的涵育,使成员校的校长独立挑大梁。同时,核心校要走扁平化管理的路线,引导组织成员动态地担负领导职能,让学科优秀教师参与管理,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成为专业领袖,或者是潜在的专业领袖。三是重视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制度化是组织和程序获取价值观和稳定性的一种进程。集团化办学要让价值观的意蕴落实到制度上,让制度闪耀文化的光彩,让学校运行成为制度管人。这样,既有价值观为组织行为导航,又保证了行动效率。四是重视学校课程能力建设。当前,一些地区学校发展的差距,就是学校课程能力建设的差距。国家课程改革顶层设计相当成熟,但怎么落实?怎么创生?关键在学校。对此,有相关研究建构了学校课程能力的基本模型和动态模型。集团化办学,为学校课程能力建设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核心校和成员校要在统分结合中培育课程能力的主体力量,无论作为一群学校的集合体,还是一所独立的学校,都要有能力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从而实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愿景。努力完善以上几个方面,一所学校的“造血”功能也就基本健全了。
理顺、共建、“造血”并不完全是程序性的,也可以理解为“三部曲”。在具体的学校情境中,又常常表现为一种交响乐。总体上看,奏响“三部曲”,便能成就集团化办学的“欢乐颂”了。
【参考文献】
[1]杜芳芳.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的社会学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25):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