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法构建塞内卡病毒感染性克隆平台

2021-09-07 01:46高春柳赵胜杰周晓翠
中国动物检疫 2021年9期
关键词:同源亲本毒株

高春柳,赵胜杰,周晓翠,魏 荣,尼 博

(1.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山东青岛 266032;2.青岛嘉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山东青岛 266000;3.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大庆 163319;4.河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郑州 450000;5.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北京 100081)

A型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属于RNA 病毒科(Picornaviridae)塞内卡病毒属(Senecavirus)成员,目前仅有一个型[1],与心病毒属(Cardioviruses)成员亲缘关系较近[2]。SVA感染可引起猪口鼻部及冠状带出现水泡样病变,同时可伴随跛行、厌食、嗜睡、皮肤充血、发热等症状,与口蹄疫(FMD)、猪水泡病(SVD)、水泡性口炎(VS)等疫病难以区分[3-4]。SVA 为单股正链RNA 病毒[5],其基因组全长约7.3 kb,包含由666 个核苷酸组成的5'端非编码区(UTR)。非编码区后是1 个单一的长开放阅读框,编码2 181 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聚蛋白,可被切割成12 个多肽,包括先导蛋白(L)、4 个结构蛋白(VP1、VP2、VP3、VP4)和7 个非结构蛋白(2A、2B、2C、3A、3B、3C、3D)。SVA 3'端非编码区有71 个核苷酸,后面连有poly(A)尾巴[6]。

反向遗传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RNA 病毒研究。该技术可实现在分子水平上对病毒定向改造,为RNA 病毒基因功能及致病机理研究、新型疫苗研制等提供了有效方法[7-10]。RNA 病毒的主要反向遗传学方法是,基于质粒系统递送病毒全长cDNA,细胞内cDNA 能在RNA 聚合酶启动子的作用下被转录成为病毒RNA,这些RNA 随后被翻译成多肽并被加工为成熟的病毒结构与非结构蛋白,与病毒RNA 一起包装成具有感染性的病毒粒子。据报道[11-13],已有的SVA 反向遗传平台构建主要基于酶切连接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RT-PCR在体外扩增病毒基因片段,利用限制性内切酶,特异性地将片段逐个构建到质粒载体上,这种方法需要进行酶切、连接、单克隆鉴定、测序等复杂程序,出错率高,耗时较长。本研究拟利用同源重组法一次性将SVA 全基因组片段、CMV 启动子、poly(A)尾巴及丁肝核酶序列(HDVr)等元件整合进低拷贝载体pWSK-29 中,构建SVA 全长感染性克隆(pWSK-29-SVA),并拯救出与亲本毒株生物学功能一致的重组病毒(rSVA),以期缩短反向遗传平台构建时间,为进一步研究SVA 致病机理、研制新型疫苗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病毒、细胞、载体 SVA-GXT91 毒株,由本实验室分离、保存;BHK-21 细胞、pWSK-29 质粒、EGFP N2 质粒,为本实验室保存。

1.1.2 主要试剂 病毒RNA/DNA 核酸自动提取试剂盒,购自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反转录酶、高保真DNA 聚合酶、同源重组酶、DH5α 感受态细胞,购自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DNA凝胶回收试剂盒,购自Qiagen 公司;质粒抽提试剂盒,购自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DMEM 培养基、Lipofectamine 3000,购自Invitrogen 公司;胎牛血清,购自金源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引物设计 构建方案如下:以EGFP N2 质粒为模板,设计含有同源臂的CMV 启动子引物,以SVA-GXT91 RNA 为模板设计含同源臂SVA 基因全长引物(表1)。含同源臂的poly(A)尾巴+HDVr,由引物自结合扩增形成。

表1 构建SVA 感染性克隆的引物序列

1.2.2 感染性克隆构建 以pWSK-29 为载体,采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pWSK-29-SVA 感染性克隆。以SVA-GXT91 RNA 为模板,扩增SVA 病毒基因片段;以引物为模板,自结合扩增poly(A)+HDVr;以EGFP N2 质粒为模板,扩增CMV 启动子。将pWSK-29 载体酶切线性化,与SVA 全基因组、CMV 启动子及poly(A)+HDVr 按比例混合,在同源重组酶ExnaseMulitS 催化下,37 ℃反应30 min 即可完成同源重组结合,实现体外环化。100 μL 感受态细胞置于冰上融化后,加入10 μL构建好的SVA 感染性克隆质粒,轻摇混匀,冰上静置30 min;随即在42 ℃水浴中热激90 s,迅速置于冰上2 min,然后置于800 μL 无抗生素的LB培养液中37 ℃摇床震荡(180 r/min)45 min;以4 000 r/min 离心5 min,弃去部分上清,将剩余100 μL 液体吹吸混匀,涂布在氨苄抗性LB 培养板上;将培养板倒置在37 ℃恒温箱中培养过夜,并于次日菌落长出后进行菌落PCR 鉴定。

1.2.3 菌落PCR 鉴定 以菌落为模板,采用2×Phanta® Max Master Mix(Dye Plus)酶进行菌落PCR 鉴定。反应体系为:灭菌蒸馏水8.5 mL,2×Phanta®Max 12.5 mL,菌液模板2.0 mL,上下游引物各1.0 mL,共25.0 mL。反应条件为:94 ℃2 min;94 ℃ 30 s,55 ℃ 30 s,72 ℃ 50 s,30 个循环。

1.2.4 病毒拯救 在转染前1 d,将铺满单层90%以上的BHK-21 细胞铺于6 孔细胞培养板中,将菌落PCR 鉴定正确的SVA 重组质粒通过脂质体Lipofectamine 3000 按照试剂盒建议的试验方案进行转染,同时转染EGFP N2 质粒观察转染效率,置于37 ℃含5% CO2的培养箱中培养,48 h 后观察转染效率;成功转染的细胞反复冻融3 次,8 000 r/min 离心5 min 收获上清,将上清重新接种于新的BHK-21 细胞,盲传3 代(F3),观察细胞病变情况,收集发生病变的细胞毒。

1.2.5 拯救病毒鉴定 将拯救的病毒传至第5 代(F5),收获病毒培养液,通过天隆DNA/RNA磁珠法全自动核酸提取试剂盒,采用HiScript® III RT SuperMix for qPCR(+gDNA wiper)进行反转录,同时清除DNA 以排除转染质粒对测序结果的干扰。依据2017年广东SVA 全基因序列(登录号:MG428683.1),设计7 对引物(表2),能够扩增出部分重叠、覆盖SVA 全基因组序列的7条片段。以cDNA 为模板,进行PCR 扩增。反应体系为:灭菌蒸馏水19 mL,2×Phanta®Max 25 mL,cDNA 模板2 mL,上下游引物各2 mL,共50 mL。反应条件为:94 ℃ 2 min;94 ℃ 30 s,55 ℃ 30 s,72 ℃ 50 s,30 个循环。PCR 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电泳阳性条带切胶后送生工生物技术公司测序。

表2 拯救病毒鉴定用引物序列

1.2.6 生长曲线分析 将传至第5 代的拯救毒株与亲本毒株(MOI=0.1)分别接种铺满单层BHK-21 细胞的6 孔板中,每种毒株3 次重复,吸附1 h,PBS 洗涤2 次,加入含2%胎牛血清的培养液继续培养。在接种后6、12、18、24 h 分别收获病毒,测定不同时间点病毒TCID50,绘制病毒生长曲线,比较拯救毒株与亲本毒株的增殖特性。

1.2.7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在12 孔板中接种BHK-21 细胞,待细胞生长至90%,分别接种rSVA 与亲本毒株(MOI=0.1),同时设置阴性对照;接毒18 h 后,以4%冰冷多聚甲醛固定细胞10 min;PBS 洗涤3 次后用5% BSA 溶液封闭,孵育特异性SVA 一抗(针对VP2蛋白),PBS 洗涤后孵育FITC标记的二抗,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1.2.8 噬斑形成试验 将拯救毒株与亲本毒株样品连续10 倍稀释后分别接种BHK-21 细胞,放置于37 ℃ 5% CO2培养箱中感染1 h;弃去病毒液,用PBS 洗涤细胞2~3 次;将低熔点琼脂糖与2×DMEM(体积比为1:1)混合后以2 mL/孔加入6 孔板中,继续培养2~3 d;在显微镜下观察,当产生明显噬斑后用4%甲醛溶液固定细胞3 h,每孔加入0.5 mL 1%结晶紫室温染色0.5 h;水洗去染色液,进行噬斑形态观察。

2 结果

2.1 SVA 感染性克隆构建策略

SVA 基因组全长较短,仅7.3 kb,可采用高保真酶一步法扩增。同时几个基因元件扩增引物设计好同源臂,使pWSK-29 载体5'端到3'端依次重组进CMV、SVA 全基因组、poly(A)+HDVr(图1)。

图1 pWSK-29-SVA 感染性克隆示意图

2.2 SVA 全基因组及相关基因片段PCR 扩增

如图2 所示:以SVA-GXT91 RNA 为模板扩增出长度约为7.3 kb 的SVA 病毒基因片段;以引物为模板,通过退火自结合方式扩增出了poly(A)+HDVr;以EGFP N2 质粒为模板,扩增出了CMV启动子。

图2 SVA 全基因组与poly(A)+HDVr、CMV片段PCR 扩增结果

2.3 同源重组及菌落PCR 鉴定

将pWSK-29 质粒经SacI/HindIII 双酶切线性化,在同源重组酶ExnaseMulitS 催化下,将CMV启动子、SVA 全基因组、polyA+HDVr 依次重组进pWSK-29 载体,构建出pWSK-29-SVA 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pWSK-29-SVA 转化至感受态细胞,过夜培养后,利用鉴定引物对菌落进行PCR 鉴定并测序。经鉴定,所构建的SVA 感染性克隆质粒完全符合预期设计(图3)。

图3 pWSK-29-SVA 菌落PCR 鉴定结果

2.4 病毒拯救

收获转染后的病毒接种至新的BHK-21 细胞,48 h 后反复冻融细胞,收获F1 代病毒。将F1 代病毒连续盲传至F3 代,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状态。结果(图4)显示,出现典型的CPE,细胞收缩变圆,有的开始脱落,而对照细胞无变化。将拯救病毒命名为rSVA。

图4 病毒拯救显微镜观察结果

2.5 拯救病毒鉴定

F5 代rSVA 分节段PCR 扩增结果(图5)显示,成功扩增出预期大小的SVA 全基因组序列的7 个片段。经测序鉴定,测序结果与亲本毒株高度同源。

图5 拯救病毒分节段PCR 鉴定结果

2.6 生长曲线分析

为比较拯救病毒与亲本病毒的复制能力与增殖特性,绘制病毒生长曲线(图6),发现两种病毒的复制能力与增殖特性相似,无明显差异。

图6 rSVA 与亲本病毒生长曲线

2.7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对亲本病毒与拯救病毒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图7)显示:感染BHK-21 细胞18 h 后,亲本病毒与拯救病毒在荧光显微镜下均能显示出特异性的绿色荧光,而对照细胞没有绿色荧光产生。

图7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

2.8 噬斑形成试验

接种至BHK-21 细胞后,rSVA 与亲本病毒均能产生明显的噬斑(图8),且噬斑大小及形态基本一致,表明拯救病毒与亲本病毒具有相似的噬斑形成能力。

图8 噬斑试验结果

3 讨论

SVA 最初从被污染的PER.C6 细胞系中分离得到。污染物被认为源自胎牛血清或猪胰蛋白酶,早期作为溶瘤病毒而受到关注[14]。2015年SVA 在广东省某猪场首次被发现并报道[15],随后逐渐蔓延至我国多个省份。SVA 可引起与FMD 等水泡病类似的临床症状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据报道[16-17],近年来SVA 在我国流行分布较广泛,其诊断目前主要依赖于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测,在防控方面尚未开发出商业化疫苗。

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在反转录病毒的分子特性研究中是一项重要工具[15],为RNA 病毒在遗传特性、疫苗构建等方面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快速构建SVA 感染性克隆平台,本试验采用快速一步法,即将SVA 全长基因组序列一次扩增,并与设计的CMV 启动子、poly(A)+HDVr 基因相连接,同时基因上的同源臂保证3 段基因能够依次插入线性化的低拷贝质粒中。在同源重组酶催化下,37 ℃反应30 min 即可一步完成同源重组结合,实现体外环化,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pWSK-29-SVA 直接转化感受态细胞,经菌落PCR 鉴定,质粒构建正确。

重组质粒转染BHK-21 细胞后,第1 代病变不明显,在盲传3 代后可出现明显CPE,表现为细胞圆缩、脱落,初步表明病毒拯救成功。本研究在盲传至第5 代时进行病毒拯救鉴定,此时能够降低感染性克隆质粒干扰[18],同时使用含有去除DNA 的反转录试剂盒可以清除残存质粒。通过RT-PCR 方法分7 段扩增病毒基因,并分别对扩增子进行正反两向测序,发现测序结果与亲本毒株一致。为研究拯救毒株与亲本毒株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本试验比较了F5 rSVA 与亲本第5 代SVA 的生长动力曲线,结果表明拯救毒株与亲本毒株生长动力曲线基本一致。噬斑形成试验显示,拯救毒株与亲本毒株产生噬斑大小、形状基本一致,表明一步法构建SVA 感染性克隆平台准确有效。

病毒感染性克隆的关键在于全长cDNA构建,SVA 基因组长度较短(约7.3 kb),为单股正链RNA。本研究在构建感染性克隆过程中使用高保真DNA 聚合酶,这样能够高效扩增基因组,并且可有效避免出现突变。但当片段长度大于5 kb 时聚合酶的错误率呈指数级上升,因此对于较长的基因组,若担心长片段扩增导致保真度降低,可将病毒基因组分成多节段进行扩增,同时设计好同源臂并确保连接正确,这样也可实现快速质粒构建。

猜你喜欢
同源亲本毒株
法国发现新冠新变异毒株IHU
以同源词看《诗经》的训释三则
2010—2020年我国育成甘蔗新品种的亲本分析
“铤”有“直”义的词源学解释——兼说/直/义的同源词族
橡胶树魏克汉种质资源亲子代生长遗传规律分析
几种苹果砧木实生后代与亲本性状的相关性
同源宾语的三大类型与七项注意
虔诚书画乃同源
广西鸭圆环病毒流行毒株遗传变异分析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V/JZ06-3基础毒株毒力返强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