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欣欣 邵学军 任青伟 王建龙 史 莹 陈永灿(指导) 王恒苍
1 东阳市中医院 浙江 东阳 322100
2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7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消化科常见病与多发病,据报道本病全球发病率高达10%~30%[1],且易复发,是临床上的治疗难点之一。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设计,采用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陈永灿主任中医师的经验方——三花百草颗粒治疗肝气郁结型FD,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收集病例100 例,均为我院2018 年8 月~2019 年10 月消化科门诊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29例;年龄22~59 岁,平均年龄43.2±8.7 岁;病程7~47 个月,平均病程25.3±7.5 月。对照组50 例,男性18 例,女性32 例;年龄20~60 岁,平均年龄42.7±9.5 岁;病程6~50个月,平均病程23.9±8.5月。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提示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罗马Ⅳ的FD 诊断标准[2],包括以下1 项或多项:①餐后饱胀不适;②早饱不适感;③中上腹痛;④中上腹烧灼不适和无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结构性疾病的临床证据。症状出现在诊断前至少6 个月,近3 个月符合以上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诊疗共识意见(2010年)》[3]中肝气郁结证的辨证分型标准。主症:脘胁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急躁易怒;脉弦。次症:口苦;精神抑郁,善太息;咽部异物感;烧心或泛酸;腹胀纳呆或呕吐;舌淡红或尖边红、苔薄黄。证型确定:符合主症一项加次症两项,或主症两项加次症一项。
1.3 纳入标准:年龄18~80(含18 和80)周岁;已签知情同意书;符合FD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分型标准。
1.4 排除标准:①有严重心、肝、肾疾病的患者;②有严重合并症、并发症的患者;③试验药物不耐受或过敏的患者;④近期参加过其他临床试验的患者;⑤不具有法律能力或者法律能力受到限制的患者。
2.1 对照组: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山西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规格5mg/24粒/盒),5mg/次,3次/天,连续治疗4周。
2.2 治疗组:予口服中药三花百草颗粒剂治疗,药用:玫瑰花、厚朴花、梅花、乌药、生甘草、陈皮各6g,百合、白芍、大枣各15g,缩砂仁3g,淮小麦30g。所用中药均为广东一方制药免煎中药配方颗粒。服用时温开水冲泡,每日分早晚2 次,每次120ml,餐后1 小时口服,连续治疗4周。
3.1 疗效评判标准:①中医证候判定疗效标准:参照《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表(2010 年)》[4]标准,胃脘疼痛、泛酸、嗳气、胸胁胀痛、食后腹胀、早饱、烦躁易怒7个主要症状并按无、轻、中、重分别记0、3、5、7 分。临床痊愈:证候基本消失,积分减少≥95%;显效:证候积分>75%;有效:证候积分减少≥50%;无效:证候积分<50%。②西医证候判定疗效标准:采取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存质量量表(FDDQL)[5],包括8 个维度(日常活动、疾病控制、压力、忧虑、不适、健康感觉、饮食、睡眠),43个条目。总分为0~100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的生存质量越好。
3.2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配对t检验、秩和检验或配对秩和检验等方法;计数资料采用校正检验、Fisher精确检验等,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所有统计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
3.3 治疗结果:分述如下。
3.3.1 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2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6,P<0.05)。见表1。
表1 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3.2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及FDDQL评分比较:2 组治疗前证候评分和FDDQL 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 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治疗后FDQOL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及FDDQL评分比较(±s,分)
表2 2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及FDDQL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例数 治疗后78.85± 9.12*△69.85±10.97*治疗组对照组50 50证候评分治疗前35.85±6.42 37.09±7.66治疗后11.61±5.73*△14.52±6.53*FDDQL评分治疗前54.85± 9.43 55.45±10.57
根据FD 的临床表现,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胃痛”“痞证”“纳呆”“嘈杂”“呕吐”“呃逆”等范畴[6]。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肝气郁滞,脾失运化,胃失和降。元代朱丹溪提出“怫郁致病”之说:“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陈永灿在长期临证中发现、总结出FD患者多有气血怫郁征象,而且气血怫郁在该病的发生及病情演变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临床辨证过程中的病机关键在于——气血郁滞、通行不畅,故宜采取芳化轻宣的方法辨证治疗。陈永灿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证属肝气郁结者,部分患者对柴胡剂如四逆散等反应不够敏感,疗效不佳,此时可以考虑选用花类中药,临床取效较好。陈氏结合临床用药经验,用“玫瑰花、代代花、梅花”组合,“陈皮、砂仁”药对等理气化滞、芳香醒脾,拟订“三花百草颗粒”,长于疏肝理气,行气而不辛燥,散血而不破血[7]。本研究时,因代代花颗粒剂缺货,故用厚朴花代之。全方由厚朴花、玫瑰花、绿梅花、百合、台乌药、广陈皮、缩砂仁、白芍、淮小麦、奎红枣和生甘草组成,意在芳香悦神,清润宣通,疏和气血,醒脾开胃。方中玫瑰花味甘微苦、温,《本草正义》云其:“香气最浓,清而不浊,和而不猛,柔肝醒脾,流气活血,宣通窒滞而绝无辛温刚燥之弊。断推气分药之中最有捷效而最为驯良者,芳香诸品,殆无其匹。”厚朴花甘香微苦,性平,善于疏肝和胃,理气止呕。梅花微酸、平,《本草纲目拾遗·花类》谓其:“开胃散郁,……助清阳之气上升。”三花合用重于疏肝理气之功[8],对于患者精神情志的调治,很有好处。
本研究采用证候评分的疗效评价方法来判断中医药疗效,同时采用FDDQL 量表来评价FD 患者的生存质量。研究结果显示,三花百草颗粒改善肝气郁结型FD患者胃脘疼痛、泛酸、嗳气、胸胁胀痛、食后腹胀等中医证候,并且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常规西药对照组相比,疗效更为显著。因此,笔者认为,陈永灿名老中医经验方三花百草颗粒治疗肝气郁结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值得临床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