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干,林征
(1.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2.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6)
银屑病为临床多发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变,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银白色鳞屑状红色斑块、边界清晰,病情较轻者表现为数个钱币大小斑块,严重者全身皮肤均可遭受累及[1]。相关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我国银屑病发病率为0.59%,约59.8%患者认为疾病可对生活质量造成不同程度影响[2-3]。临床研究显示,银屑病患者心理状态对疾病缓解、加重或诱发、治愈等均有重要作用[4-5],因此明确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不同自我管理状况及其与生活质量间关联性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聚类分析是将物理、抽象对象集合分组呈类似对象构成多个分类的分析过程,可进行系统性分型[6]。本研究选取我院133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探讨基于聚类分析的自我管理分型及其和患者生活质量间关联性。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1.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33例。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银屑病治疗指南(2008版)》[7]中寻常型银屑病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大小不等斑片疹、斑丘疹、炎性丘疹,上覆多层银白色鳞屑;②年龄<70岁;③知晓本研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全身性重度感染性病变者;②纳入研究前2周内采取相关治疗者;③存在言语沟通障碍无法配合完成研究者;④哺乳期及妊娠期女性;⑤合并恶性肿瘤者;⑥存在其他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者。
1.2 方法 实施基于聚类分析的自我管理分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8]包括疾病管理、日常生活管理、情绪管理、社会功能与人际关系管理,总计36条,采取Likert 4级评分法实施评估,满分144分,根据评估结果将自我管理分型分为乐观实践型(n=39)、盲目放任型(n=38)、悲观不作为型(n=23)、忧虑实践型(n=33);并统计不同自我管理分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病程、是否接受健康宣教、受教育程度、病变形状、皮损分期[9]。
1.3 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不同自我管理分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基线资料、自我管理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依据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QOLS)[10]评估,包括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疾病维度等4个维度,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进行评分,分别用 0~4 分代表“无”、“轻度”、“中度”、“重度”、“非常严重”,分值越低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5.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s)表示,组间比较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 n(%)表示,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聚类分析结果 充分收集患者自我管理问卷资料,采用离差平方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以聚类树形图方式表现不同类别间密切关系,依据树形图调整标尺间距,将患者归类于4种不同管理类型时,其分散性较为恰当,不同类型间分布较为均匀,特征较为鲜明准确,查阅文献并结合专家意见将以上4种不同管理类型分别命名为“乐观实践型”、“盲目放任型”、“悲观不作为型”、“忧虑实践型”。
2.2 基线资料 不同自我管理分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形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接受健康宣教、受教育程度、皮损分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基线资料比较 例
2.3 自我管理评分 不同自我管理分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疾病管理、日常生活管理、情绪管理、社会功能与人际关系管理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自我管理评分比较 (分,±s)
表2 自我管理评分比较 (分,±s)
注:与乐观实践型比较,aP<0.05;与盲目放任型比较,bP<0.05;与悲观不作为型比较,cP<0.05。
组别 n 疾病管理 日常生活管理 情绪管理 社会功能与人际关系管理乐观实践型 39 39.46±12.36 34.26±3.95 13.31±1.67 20.10±2.59盲目放任型 38 29.71±4.59a 28.92±4.12a 11.53±1.08a 17.08±2.56a悲观不作为型 23 26.09±3.79ab 25.35±4.04ab 9.17±1.99ab 14.26±2.91ab忧虑实践型 33 33.82±4.78abc 29.48±5.96ac 10.52±2.51abc 16.73±3.36ac F 47.782 19.909 27.635 21.815 P<0.001 <0.001 <0.001 <0.001
2.4 PQOLS评分 不同自我管理分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及疾病维度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PQOLS评分比较 (分,±s)
表3 PQOLS评分比较 (分,±s)
注:与乐观实践型比较,aP<0.05;与盲目放任型比较,bP<0.05;与悲观不作为型比较,cP<0.05。
组别 n 生理维度 心理维度 社会维度 疾病维度乐观实践型 39 6.15±2.22 6.46±2.55 8.18±3.39 6.79±3.14盲目放任型 38 9.24±2.88a 8.16±2.46a 9.58±2.16 8.50±2.13a悲观不作为型 23 12.52±2.06ab 10.35±2.06ab 12.17±3.14ab 9.22±2.45a忧虑实践型 33 8.61±2.96ac 9.33±3.11a 11.48±4.16ab 8.03±2.59a F 29.726 13.006 9.840 4.850 P<0.001 <0.001 <0.001 0.003
寻常型银屑病为临床多发慢性炎性皮肤病,极易复发,且其发病率持续增高,临床多认为疾病发生及进展与免疫系统功能调节异常及感染等关系密切[11]。同时,银屑病属典型身心疾病,心理因素在疾病诱发、加剧、复发、缓解等过程中均有重要作用,平立[12]研究显示,40%左右银屑病患者皮损发生于焦虑状态下,且恐惧、紧张等负性心理因素可导致皮肤感觉神经生成P物质,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产生刺激性作用,并能经免疫系统加剧银屑病病情。
本研究采取基于聚类分析的方式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自我管理状况进行分析,聚类分析是通过数学方法研究及处理研究对象分类的多元统计方式,主要通过距离的远近、相似程度等评估个体是否具备聚集现象。研究指出,聚类分析法优势在于分类前,这些类别并非人为设定,并能将其结合相关理论选取代表性指标进行划分,可简捷、迅速做出临床判断,以此避免临床受理论知识限制,更加贴合临床实际[13-14]。刘彤等[15]研究结果显示,基于聚类分析的不同自我管理分型慢性肾病患者心理调适、活动管理、饮食管理等评分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聚类分析后发现,各个分型患者自我管理相关维度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上述学者研究结果有一致性。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自我管理分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PQOLS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是否接受健康宣教、受教育程度、皮损分期为影响其自我管理情况的相关因素,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①寻常型银屑病属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变,较难彻底根治,极易受用药、饮食、精神压力、感冒、季节等相关因素影响导致疾病复发或病情加剧,随病程延长或疾病进展、病情加剧,疾病反复发作,可致使患者逐渐丧失治疗信心;②疾病处于进行期患者,其在家庭、社交、工作学习、生活习惯(包括穿衣服等)方面的矛盾逐渐体现出来,可不同程度增加其身心负担,导致其对自身娱乐休闲活动、工作学习安排等发生改变,并会造成患者社交活动减少;③病情重患者受长期治疗影响,治疗费用较高,会增加家庭经济负担,也会在一定程度影响患者自我管理情况及生活质量;④受教育程度低、未接受健康宣教者对自身疾病及相关管理知识缺乏深刻认知,较难有效形成疾病自我管理意识及行为,而有效的健康宣教可使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正确认识疾病表现、规范用药及健康饮食等的重要性,利于调节其负性情绪,促使患者以积极、健康心态面对疾病,以此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16]。
根据聚类分析结果以及不同管理类型患者表现出的生活质量差异发现,“乐观实践型”患者自我疾病管理能力、日常生活管理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及社会功能与人际关系管理能力均明显强于其他分型患者,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及疾病维度评分均较低,说明情绪管理及实践能力对提升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影响较大;“盲目放任型”患者虽然在情绪管理能力、社会功能与人际关系管理能力方面表现的优于“悲观不作为型”、“忧虑实践型”,但由于未能具备一定实践能力,对疾病管理态度主要表现为不闻不问、敷衍应对,因此其疾病管理能力、日常生活管理能力不及“忧虑实践型”,生理维度及疾病维度评分较高;“悲观不作为型”患者无论是在情绪管理方面,还是实践能力方面均表现出明显不足,正因如此该类型患者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及疾病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其他分型患者。不同分型患者表现出不同特征,其中实践能力与情绪管理能力在不同分型中差异尤其大,因此临床实际可根据自我管理分型及以上主要相关影响因素着手制定如下措施:①采用科学实用的管理模式提高患者实践能力,根据患者病情、病程及治疗环境等综合特征,制定个体化疾病管理任务及计划,建议家人及朋友配合,帮助并督促患者积极进行疾病管理及药物管理,同时规避不当生活习惯及治疗方法,多方位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②多途径开展心理干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心理状态和疾病复发、加剧通常呈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关系,故及时实施心理干预极为重要,可通过行为治疗及心理谈话等缓解患者焦虑、恐惧等心理,促使其对治疗态度、认知发生积极转变[17-18]。此外,还应注重健康宣教,通过微信群、QQ群、病友会、组织讲座等形式开展寻常型银屑病健康知识普及活动,加深其对自身疾病与药物治疗、膳食等的认知,促使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从而减少疾病诱发因素造成的影响,降低疾病复发或病情加剧风险[19]。
综上所述,基于聚类分析的不同自我管理分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自我管理情况及生活质量存在显著差异,且是否接受健康宣教、受教育程度、皮损分期可能为影响患者自我管理状态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