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通圣颗粒联合抗组胺药物治疗荨麻疹疗效及对自身免疫影响

2021-09-07 10:45张莉陈小艳张妍
关键词:组胺防风荨麻疹

张莉,陈小艳,张妍

(1.榆林市第二医院,陕西 榆林 719000;2.延安大学咸阳医院,陕西 咸阳 712000;3.宁夏第四人民医院,宁夏回族自治区 银川 750021)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科疾病,其发病机制不仅仅是炎性介质介导的炎性反应、变态反应,还和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主要特征是反复出现风团、瘙痒等,严重干扰患者的日常生活[1]。常规西医治疗多采取激素、抗组胺药物治疗,患者病情易反复发作,常年不愈,疗效欠佳。在该研究背景下,本研究采取防风通圣颗粒联合抗组胺药物治疗荨麻疹疗效,并探讨该治疗方案对自身免疫的影响,进行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所收治的80例荨麻疹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入选标准: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近30 d用过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药物;②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③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④合并严重血液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患者;⑤妊娠期、哺乳期妇女。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例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抗组胺药物治疗,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 H19980014,规格:10 mg/片)1 片/次,1 次/d。研究组给予防风通圣颗粒和抗组胺药物治疗,即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防风颗粒(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国药准字Z11020246;规格:6 g/袋)治疗,口服1袋/次,2次/d。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周。

1.3 评价标准

1.3.1 临床症状积分 采取0、1、2、3四级评分法评定2组的主观症状及客观症状,包括风团数目、大小、发生次数、持续时间及瘙痒程度等,分值越高,则表示临床症状越严重[2]。评估2组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后比治疗前降低>90%为治愈;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后比治疗前降低61%~90%为显效;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后比治疗前降低21%~60%为好转;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后比治疗前降低<20%为无效[3]。

1.3.2 采取贝克曼流式细胞仪测定2组的细胞免疫指标,包括CD3+、CD4+、CD8+、CD4+/CD8+;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2组的IgE、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

1.3.3 记录、观察2组的呼吸心率、血压等变化,并详细记录2组肾功能异常、头晕、嗜睡、呼吸不畅、瘙痒等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组间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2组的一般资料、治疗效果、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及IgE、TNF-α、IFN-γ进行数据分析,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及IgE、TNF-α、IFN-γ等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来表示,采取t检验,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数表示,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2 2组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2组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2组治疗前 CD3+、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项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 3。

表3 2组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106/L,±s)

表3 2组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106/L,±s)

CD8+ CD4+/CD8+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40 52.3±15.34 64.71±6.45 32.35±3.98 40.41±3.85 31.20±3.31 24.65±3.09 1.02±0.32 1.65±0.27对照组 40 52.5±15.83 56.45±7.03 32.40±4.01 35.32±4.03 31.35±3.42 26.09±3.19 1.03±0.29 1.30±0.27 t 0.057 5.476 0.056 5.776 0.199 2.051 0.146 5.797 P 0.955 0.000 0.955 0.000 0.843 0.044 0.884 0.000组别 n CD3+CD4+

2.3 2组治疗前后IgE、TNF-α、IFN-γ比较 2组治疗前IgE、TNF-α、IFN-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 IgE、TNF-α、IFN-γ 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 4。

表 4 2组治疗前后 IgE、TNF-α、IFN-γ 比较 (±s)

表 4 2组治疗前后 IgE、TNF-α、IFN-γ 比较 (±s)

组别 n IgE(IU/mL) TNF-α(ng/L) IFN-γ(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40 235.21±35.22 120.42±24.57 33.75±7.63 23.54±7.67 30.53±4.32 45.69±4.73对照组 40 236.20±36.18 175.32±30.12 34.81±8.03 28.26±7.71 31.48±4.41 41.05±4.52 t 0.124 8.933 0.605 2.745 0.973 4.485 P 0.902 0.000 0.547 0.007 0.334 0.000

2.4 不良反应比较 2组在整个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且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5。

表5 2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3 讨论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病程长,并且容易反复发作。患者在发病后,躯干、面部、四肢都会发生风团样皮疹,并且伴有明显剧烈瘙痒感,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4]。荨麻疹发病机制复杂,环境因素、慢性感染、精神因素、食物、药物、气候变化等都可能引发慢性荨麻疹,普遍认为和自身免疫系统有直接关系[5]。据相关研究表明,荨麻疹实质是细胞免疫及多种细胞因子(TNF-α、IgE、IFN等)所导致的皮肤过敏性疾病[6],细胞免疫功能受损和IgE、TNF-α、IFN-γ水平高低有直接关系,其中反应机体细胞免疫状态T细胞亚群(CD3+、CD4+、CD8+)占主要功能,CD4+/CD8+是免疫调节指标,可准确反应机体细胞免疫调节水平。目前,临床上对荨麻疹主要以抗组胺药物治疗,其中常用的抗组胺药物包括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等,有效发挥抗过敏作用,但是在停药后,容易病情复发,整体治疗效果不理想[7]。本研究对荨麻疹患者采取左西替利嗪抗组胺药物治疗,但是该药物只能短暂控制病情,无法从整体上调节机体免疫系统,需要寻求另外一种药物协同治疗。目前,据相关研究表明,荨麻疹主要通过改善临床症状实施对症治疗,对此,需采取有效、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8]。

从中医领域角度出发,荨麻疹多为风邪入侵、卫表不固、客于肌表、禀赋不耐,致使营卫失调,对此中医治疗以养血、固表、益气为主。防风通圣颗粒的主要成分包括防风、荆芥穗、薄荷、麻黄、大黄、栀子、连翘、黄芩、芒硝、桔梗、甘草等17味,主要用于清热解毒、解表通里,减轻化学物质所导致的局部炎性反应、体温升高,增加皮肤血管通透性。2种药物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二者起效一慢一快,可以在不同阶控制临床症状,有效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进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9]。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联合用药可有效改善患者相关症状,提升治疗效果。研究组治疗后细胞免疫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后IgE、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IFN-γ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提示细胞免疫和荨麻疹发病机制有密切关系,通过防风通圣颗粒联合抗组胺药物治疗可刺激T淋巴细胞分化、繁殖,激活网状内皮系统、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等,抑制炎性细胞因子释放,阻止释放IgE,促使生成IFN-γ,起到抗炎抗过敏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力;通过免疫调节机制,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进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通过联合用药调整免疫机制,更好的补充说明了防风通圣颗粒联合抗组胺药物治疗荨麻疹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另外,2组在整个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又进一步证实该联合用药的安全性,有较高的临床借鉴价值。

总而言之,防风通圣颗粒联合抗组胺药物治疗荨麻疹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免疫功能,并且中药性味温和,安全可靠,不会给机体造成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组胺防风荨麻疹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港口大型机械防风安全发展形势及防风安全体系建立
讨厌的荨麻疹
荨麻疹不仅仅是皮肤病
大楼的防风攻略
冬季荨麻疹反复发作用药时应该注意什么
Regularity of Wind-dispelling Medication Prescribed by LI Dong-Yuan: A Data Mining Technology-based Study
预防荨麻疹复发 “治”“护”两手抓
荨麻疹很少是过敏
防风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