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琳姣 杨小华 席巍 袁晓岚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为特征的骨代谢疾病,可导致慢性四肢及腰背部疼痛、脊柱畸形及脆性骨折,多见于绝经后老年女性[1]。骨质疏松症也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2]。糖尿病病人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甚至衰竭,血糖整体水平升高,部分病人突出表现为血糖波动大。近年来,学者们发现糖尿病病人血糖波动性越大,机体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内皮细胞损伤等越严重,从而加速了糖尿病相关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其危害甚至大过持续的高血糖[3-4]。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FGM)可以连续记录14 d血糖值并预测血糖波动趋势,已成为临床上评估血糖波动的主要手段之一,指标包括目标范围内时间(TIR)、血糖标准差(SD)、血糖变异系数(CV)、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等,其中TIR是血糖监测共识推荐的关键指标之一[5-6]。本研究旨在探讨绝经后T2DM病人骨密度(BMD)与血糖波动的相关性。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至我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88例绝经后女性T2DM病人为研究对象,年龄60~77岁。T2DM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糖尿病诊治指南[7]。排除标准:T1DM及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病人;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如钙剂、维生素D、双磷酸盐类、雌激素及糖皮质激素;非自然绝经、偏瘫及长期卧床;合并易诱发骨质疏松的疾病,如恶性肿瘤、肝硬化、骨关节病、风湿病及其他内分泌疾病。本研究获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病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1.2.1 临床资料采集:收集病人一般资料,包括年龄、糖尿病病程、身高、体质量,并计算BMI。实验室检查包括HbA1c、25-羟维生素D3[25(OH)D3]、TC、TG、HDL-C、LDL-C、碱性磷酸酶(AKP)等。
1.2.2 BMD测定:采用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测量BMD。测量主要部位包括腰椎1~4、股骨颈及全髋部。骨质疏松症诊断依据《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版)》[1],BMD采用T值表示,如有 1个或1个以上部位的T值≤-2.5 SD为骨质疏松,-2.5 SD
1.2.3 血糖波动评估:所有病人均佩戴雅培FGM持续14 d,FGM每15 min自动测量1次皮下组织葡萄糖浓度并记录,形成动态葡萄糖图谱。参考血糖波动管理指南及共识的建议[6,8],本研究采用的血糖波动评估指标包括:平均血糖(MBG)、TIR、SD、CV、MAGE。
2.1 不同BMD水平病人临床特征及血糖波动指标的比较 依据BMD的T值将病人分为骨量正常组(25例)、骨量减少组(43例)和骨质疏松组(20例)。随着BMD的降低,病人年龄、糖尿病病程逐渐增加,而BMI、25(OH)D3水平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波动指标方面,随着BMD水平降低,病人HbA1c、SD、CV、MAGE呈上升趋势, TIR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间的M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临床特征和血糖波动指标的比较
2.2 各指标与BMD的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病人年龄、糖尿病病程与BMD呈负相关(r=-0.313、-0.295,P均<0.05),25(OH)D3与BMD呈正相关(r=0.328,P<0.05)。血糖波动指标中,HbA1c、SD、CV、MAGE与BMD呈负相关(r=-0.251、-0.317、-0.317、-0.288,P均<0.05),而BMD与TIR呈正相关(r=0.391,P<0.01)。
2.3 T2DM病人BMD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BMD为因变量,以HbA1c、CV、SD、MAGE、TIR等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IR是BMD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2。
表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BMD的影响因素
糖尿病并发症多且危害大,包括肾脏、视网膜等微血管病变,心、脑等大血管病变,神经病变,还会影响骨骼健康,增加脆性骨折的发生风险[9]。既往研究表明,病人血糖波动越大,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出现得越早且程度越重。本研究以绝经后老年女性T2DM病人为研究对象,拟探讨血糖变异这一特征是否进一步加重老年糖尿病群体BMD的下降。HbA1c是传统的评价血糖控制的指标,然而随着连续血糖监测技术的普及,TIR也随之兴起且备受关注。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发现,TIR与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密切相关[10]。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老年糖尿病群体中,血糖波动指标(HbA1c、CV、SD、MAGE及TIR)与BMD之间存在相关性,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TIR与BMD之间独立相关。可能的机制包括,糖尿病血糖波动越大,氧化应激活化、糖毒性下的骨老化、骨组织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堆积,高糖渗透性利尿致钙、镁、磷丢失等途径越活跃,均加剧了骨吸收和骨形成之间的失衡,导致骨组织微结构改变、骨量下降、骨脆性增加[11-12]。
另一方面来分析,T2DM病人如表现出血糖变异性大,通常意味更严重的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和(或)胰岛素抵抗,这一特点在老年群体中尤为突出,而且研究已经证实T2DM病人血清C肽水平与BMD呈正相关。
另外,25(OH)D3在抑制骨吸收的同时促进骨形成,25(OH)D3缺乏会导致BMD下降。大量研究已表明,25(OH)D水平与糖代谢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机体血糖波动特点与25(OH)D水平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13-15],而在老年女性人群中,25(OH)D3缺乏更为严重[16],从而直接影响BMD水平。
综上所述,绝经后女性T2DM病人BMD与血糖波动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TIR低下可能是糖尿病病人合并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在临床中管理这一类骨折高风险糖尿病病人的过程中,应重视平稳降糖,降低高血糖的同时要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积极改善胰岛素抵抗,同时要早期做好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本研究规模有限,未来需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