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京津
(泗阳县人民医院妇科,江苏 宿迁 223700)
子宫肌瘤是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患者常表现为周期性出血、白带增多、流产、不孕等症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子宫肌瘤的常规医疗术式为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虽然该术式临床疗效显著,但具有较大的创伤性,对于患者的预后改善不利[1]。基于微创医学的发展,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被广泛应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中,其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诸多优势[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在子宫肌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泗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组(53例)和B组(53例)。A组患者年龄28 ~ 44岁,平均(37.21±1.35)岁;病程6 ~ 24个月,平均(15.51±1.11)个月;肌瘤直径2 ~ 4 cm,平均(3.12±0.35) cm。B组患者年龄34 ~ 43岁,平均(37.11±1.45)岁;病程6~25个月,平均(15.45±1.21)个月;肌瘤直径2~4.5 cm,平均(3.25±0.44) 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子宫肌瘤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经影像学、病理检查确诊者;存在异常子宫出血、血脓性白带异常、不孕症等临床表现者等。排除标准:合并宫颈恶性病变、子宫内膜疾病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者等。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A组患者接受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于下腹中间位置打开手术切口(5~7 cm),逐层分离皮下组织,充分暴露子宫,探查子宫肌瘤位置、个数、体积等,注射10 U的缩宫素,手术剔除子宫肌瘤,逐层缝合伤口。B组患者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实施气管插管麻醉,患者取平卧头低臀高位,常规消毒铺巾,脐缘上方取1 cm纵向切口,穿刺气腹针建立二氧化碳气腹,保持腹压稳定,打开手术操作孔,置入腹腔镜,探查子宫肌瘤数目、大小、体积等,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剔除创面进行电凝止血,缝合穿刺创口。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缩宫素、抗生素干预,并随访30 d。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0 d生活质量,采用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4]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共涉及5项评价项目(社会功能、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每项总分100分,分值与患者生活质量成正比。②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0 d性激素水平,采集患者左上臂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转速离心10 min,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③比较两组患者感染、胃肠道反应、泌尿反应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检验。以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生活质量评分 与术前比,术后30 d两组患者社会功能、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评分均上升,且B组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 , 分)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 , 分)
注:与术前比,*P<0.05。
组别 例数 社会功能 生理功能 情感职能 精神健康 躯体疼痛术前 术后30 d 术前 术后30 d 术前 术后30 d 术前 术后30 d 术前 术后30 d A 组 53 72.35±6.35 85.35±7.15*75.35±6.25 84.35±7.15*78.15±6.15 82.35±7.18*72.15±6.45 81.35±7.21*75.15±6.15 79.35±7.18*B 组 53 72.18±6.51 91.35±7.51*74.68±6.19 89.35±7.65*78.45±6.21 86.35±7.81*71.98±6.58 89.45±7.34*75.45±6.21 85.51±7.45*t值 0.136 4.212 0.555 3.476 0.250 2.745 0.134 5.731 0.250 4.334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2.2 性激素水平 与术前比,术后30 d两组患者血清E2水平均下降,但B组高于A组;两组患者血清FSH、LH水平均上升,但B组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性激素水平比较( ±s )
表2 两组患者性激素水平比较( ±s )
注:与术前比,*P < 0.05。E2:雌二醇;FSH:促卵泡激素;LH:促黄体生成素。
?
2.3 并发症 术后B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子宫肌瘤主要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异常增生、局部生长因子及激素分泌过度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尽管部分药物可改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症状,但药物治疗复发率高,不易根治,因而临床中仍以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为主[5]。传统的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虽然能够有效切除瘤体及其受累组织,但手术创伤较大,同时患者还会出现感染、尿潴留等一系列并发症,不利于患者预后[6]。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在腹腔镜的辅助下进行操作,无需分离大量皮肤和组织,因而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痛苦,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该手术方式不需要大范围暴露腹腔,可以防止腹腔内环境受到污染,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7]。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30 d B组患者社会功能、生理状况、情感角色、心理状态、生活意志评分均高于A组,且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A组,表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能够提高子宫肌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高。
卵巢是女性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其可周期性合成并分泌雌激素、孕激素等。子宫作为卵巢作用的靶器官,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对其进行切除均会影响卵巢供血,从而阻碍卵泡和黄体的发育,致使E2分泌下降,垂体的负反馈调节作用减弱,导致FSH和LH水平升高,而过高的LH和FSH具有抑制卵泡发育和卵子生长的作用,从而进一步促使卵巢功能减退[8]。由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会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因此患者术后各方面功能恢复较慢;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子宫造成的创伤较小,可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从而有利于子宫及其附近组织的恢复,进而促使卵巢功能恢复,保护卵巢功能[9]。本研究中,术后30 d B组患者血清E2水平高于A组,而FSH、LH水平低于A组,表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能够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对卵巢功能影响小。
综上,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能够改善子宫肌瘤患者性激素水平,促进患者卵巢功能的恢复,且能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