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物数字化管理工作的提高策略

2021-09-05 16:22张继真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3期
关键词:文物管理提高策略数字化

【摘要】随着对博物馆文物的陈列、研究等需求日益增加,做好文物的数字化管理工作越发重要。本文通过对现有的博物馆文物数字化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该项工作的提升策略,树立正确的数字化管理工作理念,以实现文物价值的充分挖掘和藏品的高效管理,更好的弘扬传统文化。

【关键词】文物管理;数字化;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3-205-03

【本文著录格式】张继真.博物馆文物数字化管理工作的提高策略[J].中国民族博览,2021,07(13):205-207.

博物馆作为一个存放人类和自然文化遗产的场所,不以营利为目的,对具备艺术性和丰富历史意义的文物进行征集、典藏、陈列,反映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也见证着历史的进步。大量的文物藏品既提升了博物馆的文化价值也增加了管理人员的负担。随着科技进步,数字化技术走进日常生活,我国积极引进博物馆的数字化管理,将藏品信息进行扫描、拍照或者运用3D技术呈现在多媒体设备上让大众进行观赏。强大的全面检索和动态管理提高了全馆的协同效率。该技术的应用对文物的管理和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更好的研究场所,充分发挥了文物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但在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专业人才匮乏,数字化水平低等问题,本文基于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供参考。

一、博物馆文物数字化管理的基本简述

博物馆数字化管理工作是将藏品信息数字化,让每件藏品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智能档案,档案涵盖藏品的名称、质量、尺寸、来源以及收藏编号等信息,构造海量的全媒体数据中心,将全馆的文物信息进行聚合展现。这项管理工作已经成为这个领域的新鲜事物,馆内文物作为知识传播的载体是保证博物馆职能发挥的前提,文物保管和管理的好坏是博物馆等级的决定因素,将其进行数字化管理可以更深层次的挖掘其价值。这也是博物管工作的重中之重。

换言之,博物馆文物数字化管理实质上包含了以下两个内容:博物馆数字化和数字化博物馆。博物馆数字化是将现代化数字智能技术应用到文物仓储、保管、研究、展示上,目的是提高博物馆的使用效率。数字化博物馆突破了传统的实体博物馆,以传统为基础,把数字化技术作为支撑的新的呈现形态。可以让博物馆脱离实体而存在,用其他形式在不同领域呈现。

文物数字化管理是十分必要的:第一,现有的科技水平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文物的存储条件,但文物历史年限高达成千上万年,会因受到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威胁导致实物受损,数字化管理将其进行扫描,甚至可以打造三维立体模型,将相关数据信息长久存储,电脑的数据备份相对安全,以便于后人鉴赏。数字化管理模式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束缚,拓展了文物的展示空间,想进行参观的学者游客使用互联网,通过新型的传播媒介,就可以在线上进行观赏,既节约了成本又减轻文物的耗损。第二,博物馆文物数字化管理实现了文物资源共享,为打造智能博物馆奠定基础。国家在鼓励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时,各大博物馆会承接各种活动,受馆藏限制可能会出现借馆藏文物的现象,文物借用需要上报审批,手续繁琐,耗费成本高,而且在文物运输过程中风险性高,数字化管理简化了这一流程的同时,文物信息全域共享,让藏品更加安全高效的发挥价值。

二、博物馆文物数字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博物馆文物数字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从重要性认识待提高、高水平人才待充实和数字化水平待加强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重要性認识待提高

数字化管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提供了新的角度和研究方向,更新了文物评估和收藏的标准,为博物馆的评估增加了一个社会公众评价维度。 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风俗会影响着博物馆的藏品数量和质量,而我国又没有设立统一的标准,所以对数字化的应用和认知都存在着差距。其中不乏对数字化应用不重视的,或者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够的,导致博物馆之间的互通性较差,有效的藏品信息分享受限。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来讲,人民现在基本上都能满足基本的温饱,追求更高的精神文明建设,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随着“国宝档案”“我在故宫修文物”这类节目的上映,文物文化走进大众视野,拉近了博物馆和博物馆、博物馆与大众之间的距离。在这样的形势下,博物馆学习不在只针对小学生、专业人士。加强博物馆的文物数字化管理,便于文物藏品之间的交流,资源共享,也是必然趋势。另外,很多人只是简单的把数字化融合当成是现有博物馆工作的一种辅助手段,不可以改变实物展出的主体地位。但事实上,这种认识是欠妥当的,根据之前网络电商宣扬的实体将亡论来看,博物馆不能以“物”来抗衡数字化。它不仅是一个地点,更是一个为社会、为大众生活而存在的一个文化机构,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由于这种对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缺乏,就会在一定程度低估其数字化的真正含义。

(二)高水平人才待充实

博物馆文物的数字化管理涉及的领域广,行业多,需要的多为复合型综合人才。而且文物是有“文”之物,通过人把思想文化渗透融合进文物展品载体中,让文物有灵魂,有艺术。但现在的工作人员大多是满足于文物基本信息的介绍,不会深度解读文物价值内涵,更不用提运用全新的数字化手段,因为缺乏专业性,所以对数字化建设融合无感,不会主动参与到这个过程,导致实质上的数字化运用难以全面落实。这就说明,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文物知识还要掌握数字化技能,因为当实践的工作人员缺失专业的文物保护知识的时候,就会造成专业性缺失;如果管理者不擅长数字化,则会导致手段与目标脱节。数字化这一新兴技术是广大参观者可以顺利保护和传播文化遗产的关键手段,也是发挥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更有利于建设“文化产业”力求实现让其成为国家支柱产业。博物馆的文物数字化进程中采用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自上而下的涉及数字展品,迫切需要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来深入了解相关内容,测评实用性。这一技术是将国家战略与文化创意产业相融合的一次机遇和挑战。

(三)数字化水平待加强

博物馆的文物展示通常都是以传统、简单的方式进行布置,形式单调没有亮点,通俗的来讲,无法给参观者一种视觉冲击力,更无法发挥出展品的特色。过去的博物馆文物管理方式由于是纯手工进行,工作形式相对复杂,过程繁琐,导致管理混乱,诸如重复登记、漏登,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藏品信息不完善,没有定级。这些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藏品的研究、陈列布展、馆际交流。如果这种状态维持很长时间,对后期资料的整合,完善信息也是十分不利的。为了满足整合工作的需求,我国大部分的博物馆逐渐将纯人工管理模式向数字化管理模式发展,大幅度地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虽然管理事业转型的初衷是为了藏品管理能更好地发展,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还是面临着很多问题。由于博物馆的设立和开放重在宣传文化教育、历史的变迁、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属于公益事业单位的性质,与科研单位在财力和人力上有极大的差别,因此,建设的藏品数据库规模也比较小,与博物馆的实际发展难以协调跟进。而这种现象在中小博物馆中更为突出,相应的其数字化管理的建设和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数字化实质是将高科技与精品文物相结合,考虑到文化特色和风土人情的管理模式,但如果发挥不好,就只能是从某种程度上减轻人力上的压力,一味地在强调传统博物馆的实物管理阻碍了新技术的传播和应用。博物馆文物数字化建设应该把数字化和智慧化融进文化特色,明确目的是为了借助现代化手段去打造具有特色的博物馆。

三、博物馆文物数字化管理的提高策略

博物馆文物数字化管理的提高策略可以围绕理念与制度并重,形成统一认识与行动;培养与引智并举,组建高质量人才队伍和固基与创新并行,加强数字智能化建设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理念与制度并重,形成统一认识与行动

加强中小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制度,强化数字化理念,形成统一认识与行动是十分必要的。文物在博物馆中的借调,出入馆的管理工作是很重要的,所以在关于文物管理链条上的设计上一定要进行数字化的完善,这一环节中涉及到文物数量质量,文化社会价值,甚至是存放位置。在进行数字化管理时充分利用该链条模板,进行相应审查核对,还要落实基础员工的岗前培训,责任到人,分工明确。按照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式为基础来设置相应的管理板块,在正确的文件录入框内写入文物相关信息,文物的借调时间,在外时间,出库走向,滞留理由,以及文物归还或者保管中出现的质量情况,经手人员等,做到对文物详细跟踪。另外,对这些相应的记录信息,应该都做到可以用纸质呈现,方便文物相关资料的定期整合汇总。在文物的数字化管理体系的健全下,各司其职,完善文物信息,不仅可以实现数字化的现代化管理也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与时代接轨。让博物馆在现有的大数据条件下找到一个切入点,文物的馆藏数据不仅是馆内提供还与社会相关联。让博物馆立足于大数据角度,观察参观人的行为,转变以馆本身为核心的思考理念。

(二)培养与引智并举,组建高质量人才队伍

博物馆的有关人员有必要树立新的观念,因为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先进的技术设备是实现博物馆文物数字化的必备条件。对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来说,无论是管理领导层还是专门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都需要积极适应信息时代的新概念和观念,并积极掌握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而不是仅限于传统的解决方法。尤其是要加强对文物收藏管理知识技能和计算机技术的技能丰富,适应文物管理信息化、科学化的要求。在博物馆馆藏管理过程中,要适应新时代馆藏管理的新要求,为创造数字化的管理提供更有利的环境条件。馆藏的数字化将不可避免地对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达到一定高度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同时应具有更高水平的文化专业知识,实现博物馆原有概念和内涵的外延助力工作。在破除与新建中重建平衡,协同创新,发展出属于博物馆自身的新的成长空间。对馆藏存储部门,它能对馆藏的分类和存储进行精准定位,从而帮助管理人员更快地找到馆藏位置。管理中不合理的问题需要及时纠正,基于计算机强大的统计功能,几个部门在过去的传统管理过程中所做的工作现在可以在几秒钟内完成。另外,补充和修改相关信息非常方便。可以在计算机系统的帮助下修改新的材料以形成新的数据。此外,也可以把当前流行的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起来,为游客创造更逼真的视觉体验,扩大社会参与,将博物馆教育与传媒推广结合,向社会开放资源,带动文旅等相关产业。

(三)固基与创新并行,加强数字智能化建设

加强数字智能化建设首先要做到以实际为基础。与传统的博物馆发展模式不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要结合每个博物馆藏品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当地需要程度,根据地区各自的特色建立数据库。在具体工作中进行信息整理,划分类别,建立文物索引,保證数据采集和保存顺利进行这是进行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根基。 根据线下数字展示的建设需要,以现有的硬件设备为基础,新增采购满足文物资源管理和展示的平台,提高文物的线下数字化和民众的兴趣度,扩大社会影响力。博物馆的文物实施数字化管理更多的是发挥技术和网络的优势,使该项管理工作更为便捷高效。合理的利用现有技术,将文物信息存储的同时进行备份完善文物的数据信息和输出服务。其次要做到创新,从信息社会,网络技术,甚至是数字革命上引入新的视角和新的思考,寻求科技支撑,突出特色,主要落实到文物展示的网站建设上。结合“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来的文物“云展览”,争取财政支持。博物馆立足自身的特色和其他馆的需求研发出一个可以互通的文物数字化系统,一来解决藏品查询问题,二来解决信息无法共享的问题。同时要利用信息技术将声音融入文物图像,虚拟投屏,三维扫描藏品,完成数字化采集工作,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建立标准的运营框架,强化政策保障和业务导向。对馆内的网站管理而言,要完善信息搜索机制,实时传输数据,获取大众意见,打造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展示平台,增进公众对博物馆的认同。对文物的修复工作来讲,时间和人力只是其中的一方面,二次损伤是十分重要的问题,这让文物的存在具备更大的不确定性,数字化管理让文物修复有了基本的保障,比如自动还原原貌,匹配信息大小创新文物的保护方法。

四、结语

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活动不断推进,适应网络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达成数字化建设是博物馆的必经之路。当众多先进科技应用到博物馆的文物管理工作中的时候,科技与文物可以到达一个契合点,提升了业务管理水平。总的来讲,博物馆代表了一个区域甚至一个国家的开放程度,全面的向社会和世界展示中华文化是对综合国力的认可。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将数字化融入博物馆的文物管理工作虽然长期且有难度,但在不断完善的努力下仍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金瑞国. 试论我国博物馆资源的数字化开发与共享——部分以“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为例[A].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北京市文物局.数字博物馆的生命力——2007年北京数字博物馆研究[C].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北京市文物局:北京数字科普协会,2007:6.

[2]胡江,陈晴,刘健,郁健琼,庄星良,阕薇薇.馆藏文物数字影像指标体系的规范、管理与应用[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7(3):37-43.

[3]周俊祺.浅谈中小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以惠州市“一普”藏品管理系统为例[J].客家文博,2019(2):36-39.

[4]史延东.博物馆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管理研究[J].今古文创,2021(3):116-117.

[5]陈姝聿.浅析博物馆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管理[J].中国民族博览,2020(14):222-223.

[6]李坤肆.博物馆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管理探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3):136-137.

作者简介:张继真(1971-),女,山东曹县,文博馆员,研究方向为博物馆建设与管理。

猜你喜欢
文物管理提高策略数字化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试析文物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成因与对策
新时期文物创新管理模式探析
效益最大化
全面推进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措施
初中语文教育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策略探究
关于文物管理工作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