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中职语文课程思政路径及方法探索

2021-09-05 02:34曾令美刘婷邓连彩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26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课程标准思政

曾令美 刘婷 邓连彩

[摘           要]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的推出,为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革新和中职语文教学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新课标对“立德树人”育人目标进行进一步细化,研制学业相关的质量标准,彰显职教特色,并以此推动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从中职语文新课程标准特点着手,分析当前中职语文课程思政发展现状,阐述新课程标准下中职语文课程思政路径及方法,促进中职语文课程思政发展,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奠定扎实基础。

[关    键   词]  新课程标准;中职语文教学;课程思政;路径及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6-0208-02

教育强则国强,教育兴则国兴。加强教育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加强了对社会主义优秀接班人的培养。中职学校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加快推动教育现代化,培养具有正确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的中职学生。同时,中职学校语文教学要着力提升课程的时代性、科学性、思想性和指导性,建立具有时代特色的语文教育体系,才能有效促进课程思政发展,有针对性地促进中职语文课程改革与完善。

一、中职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征

(一)细化育人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对育人目标进行进一步细化,不仅完美解决了传统课程目标较为笼统的状况,而且对育人要求进行进一步规范。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职语文课程思政增强了语文教学的层次性,使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的特色进一步显现。语文教师需要在家国情怀中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协作创新等品质的培养,以此促进人才积极健康成长。

(二)研制学业相关质量标准

众多专家和学者在研制中职语文课程标准时,充分考虑中职学生实际,研制了中职学校学业质量标准,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同时,明确学业质量标准,也能促进语文教学拓展,促进中职语文教学教、学、评的有机统一,形成育人合力。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標准(2020年版)》分为两级:一级水平是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的合格要求,二级水平是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的高职院校分类考试要求。研制学业相关质量标准的目的,是更好地促进教学革新和教学发展,也为教师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性意见。

(三)彰显职业教育特色

新课程标准在构建时便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特点,不仅能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活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能构建校企合作基地,以此帮助学生加强对企业需求和社会需要的了解,加强对学生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培养。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法治、心理健康等思政教育有利于学生积极健康成长,也能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因此,中职语文课程标准不仅能彰显职业教育特色,而且能促进教育现代化发展,使中职学校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中职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对课程标准和思想政治等知识的综合考量,也要根据学生发展需要,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和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培养优秀人才,促进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

二、中职语文课程思政发展现状

(一)中职语文与思政内容融合不充分

经过对中职语文教材、教师和教育对象进行综合调研发现,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与思政内容融合不充分,这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首先,语文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没有考虑到与思政教育内容进行融合,导致教材内容不符合学生发展需要和教育发展需求;其次,中职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意识不强,与思政课教师或班主任的深入沟通和交流不够,导致语文教师本身思政教育能力一般,不仅不能有效促进课程思政发展,而且不利于自身学习模式和学习理念的更新与完善;最后,中职语文教师缺乏对思政教育内容的了解,使得语文学科的思政教育资源没有得到深入挖掘而无法充分发挥它的育人功能。这不仅不利于新课程标准的有效使用,而且不利于语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虽然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使中职语文教师开始重视学生个性特点,并注意与学生展开互动和交流。但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课堂观摩发现,由于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不顺畅,很多学生对枯燥乏味的思政教育学习兴趣不高,所以加强教学灵活性迫在眉睫。同时,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展开积极互动,以此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但课堂时间有限,仅靠课堂交流无法做到对学生的全面了解,也无法对学生展开针对性培养。这种现象的存在,不利于学生综合全面成长。虽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适当融入一些思政内容,但融入思政内容的方式比较单一,一般通过分析和讲解形式引导学生加强对思政内容的理解,这种模式趣味性不高,也无法吸引学生提升学习热情,更不利于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教师必须加强对教学模式更新的重视和关注,才能根据学生特点有效调整教学策略。

(三)教学形式比较单一

新时代学生在网络时代中成长,习惯利用网络进行沟通和交流,但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更习惯展开课堂教学,虽然也在适当展开线上教学,但线上教学所占比重明显不高,教学形式无法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教学发展需求,也不利于课程思政发展,更不利于新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和应用。同时,中职语文线上教学平台中语文内容较多,却缺少一些与思想政治相关的实际案例和教育模块,学生无法深入理解思政内容,也不利于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但很多教师已经在发展过程中认识到这一问题,并积极进行线上教学革新,增加语文学科的包容性,并以此促进学生综合全面成长,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人才基础。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课程标准思政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