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贵凤
[摘 要]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并且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落实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入的趋势下,语文教师要把握创设学习情境的策略,不断探索优化学习情境的方法,开展自主、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促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让学生以更饱满的状态投入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形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关 键 词] 学习情境;中职语文;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6-0014-02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情境就是学生解决问题的物理空间与思维场域。物理空间是指时间、地点等实体的空间,而思维场域是指学生要解决问题的关联以及思维发展的边界。
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自主、愉快地参与言语实践,提升学科素养。
一、现代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与热情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再现教学内容情景,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例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让学生为王熙凤制作海报之后,播放剪辑1987年版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第2集的微视频,帮助学生穿越古代品尝集香辣、火辣、泼辣、酸辣、毒辣于一锅的辣味大餐——“凤辣子”。
再如,教学《边城》时,教师用PPT展示一幅一座古城图片作为课堂导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连贯地描述。学生都觉得很难,于是探索沈从文先生只用了不足100字,就将一座古城描述出来的技巧是连用七个“一”给人画面感——空间美。教学《将进酒》时,教师播放视频——学生自编自导课本剧讲述李白的生平。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教师播放由《念奴娇·赤壁怀古》改编的歌曲,学生戴上VR眼镜观看赤壁之景,让学生随着优美的旋律陶醉于清亮的童声和风光旖旎的诗词世界中。教学《致橡树》时,教师播放我国现代诗人艾青的《关于爱情》的朗诵视频。
再如,教学《应用文写作——请柬》时,课前,教师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发布微课和关于请柬的相关资料。学生扫描二维码观看微课和平台搜索,学习请柬的格式、要素,用PPT制作请柬的简易流程。教学《世间最美的坟墓》时,教师播放PPT,让学生认识两幅美轮美奂的建筑图片——《秦始皇兵马俑》《金字塔》,并说出图片的共同点——坟墓。引出话题“坟墓”之后,教师再继续引出课文的中心话题:什么样的坟墓才能被称作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师精心设计,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感知课文所描述的情景。
二、生动讲述,创设想象情境,促进审美发现与鉴赏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运用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语言描述人、事、物,使学生借助感官,在头脑中再现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
例如,在教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时,教师这样开场白:欢迎走进诸子散文课堂,两千五多年前,一位大师和一群鲜活的学生,一场著名的对话,一个永远经典的情景,一次给人回味无穷和浮想联翩的教育。这就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跟他的学生在一起随意畅谈理想。众所周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想,而孔子和他的学生在一起畅谈理想时,是否认为志向越高远就越好呢?
再如,在教学老舍的《我的母亲》时,播放情景视频导入新课,教师深情地讲述“有一个人,有着世界上最动听的名字——妈妈。她的爱散发着最浓烈的芳香,她的爱唱响了最抒情的旋律,她的爱无时无刻不在。然而,有多少儿女曾经悟读了这一份像童鹤一样温柔,又像松柏一样坚强的母爱。“子欲养而亲不待”时,怀念母亲,怀念自己。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正是怀着这样的愧疚之情,以饱含热泪的笔,写下了他的至泣之作《我的母亲》,于细微之处去感受母爱的无私伟大。课前,学生拍摄妈妈的一张生活照片,并附上细节描写的文字,用QQ传给老师。老师将照片制作成精美的电子相册并配上音乐播放,学生欣赏摄影作品《妈妈》,这样置师生于充满生活气息的情感体验中入境入情。教师通过深入挖掘教材“溶情”,拨动学生的情弦。
三、任务驱动,创设探究情境,拓展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生的思维是多元的,创设学习情境就是要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契机。
例如,在教学《致橡树》时,课前,教师上传导学案于学习平台,发布项目任务书,即任务一:爱情是什么;任务二:为诗歌划分结构层次,并作简要分析;任务三:作者否定了哪些世俗的爱情观?分别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否定这些爱情观?诗人向往的爱情是什么样的?爱的双方应该保持怎样的关系?(结合诗句进行分析)。学生通过“文本对话”,走进舒婷的心里深处:否定一方攀附、单方痴恋、一味奉献的世俗爱情,肯定独立平等、心心相印、甘苦与共、相互依存的真正爱情。
再如,教学景物描写——从《荷塘月色》到“银杏落叶”的迁移写作训练时,教师上传学生习作、银杏图片、银杏视频、银杏音频资料于数字资源平台,发布三项任务,即任务一:评一评,评价“银杏落叶”片段;任务二:品一品《荷塘月色》,理清美文精华,尤其是写作特点;任务三:写一写,写作迁移,寓情于景,再现“银杏落叶”之美。学生通过评价“银杏落叶片段”,总结归纳出在写作中出现修辞手法、情感表达、描写顺序等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