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杰
摘 要:伴随新课程改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断得到落实,如何让小学生的数学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成为学数学教师教法改革与创新的关键点。加上核心素养理念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所以探寻其有效途径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工作。为此,将从两个方面说明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实际问题;解决能力;途径
对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在课堂上培养小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从而帮助小学生不断提高社会适应力,既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所在,也是当前小学数学创新与改革的重要方向。所以,在面临诸多问题的情况下,教师应积极投入小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提高的研究中,为自身专业成长和小学生的发展努力。
一、当前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遇到的问题
1.学生在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中表现被动
所有的实际问题都可以转化为数学模型,然后可以利用数学知识将之解决。然而很多学生解题能力比较弱,遇到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将之转化为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和解决。其实,这就是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比较重的结果。这样的学生只会一味解题,遇到实际问题时仍不会解决。
2.独立思考偏多而合作交流略少
学习中提倡独立思考,但是当今社会是合作、开放的社会,只有加强合作、加强交流才会获得更多途径。事实也是如此,实际生活中也时常会与其他人共同合作解决问题,学习方面也体现出这一点,毕竟课堂所学最重要的是回归生活应用。这种单独思考的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难以找到问题的更多突破口。
二、有效提高小学生数学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主要途径
1.构建生活化数学教学课堂
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而在数学中处处联系着生活。生活和数学彼此互相联系,所以教师完全可以借助这一点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课堂。以往很多学生无法将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然后利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学生缺少这样的实践经验,无法建立数学模型。因此,为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教师应首先将生活实例引入课堂中,然后引导学生将之转化为数学模型,再接着一步步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在讲“面积”时,由于学生之前学过“周长”,且第一次正式接触“面积”这个名词,所以对“周长”有更多的认识,而对“面积”比较陌生。所以,为了让学生了解“面积”,教师可以出示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给窗户装玻璃”。经讨论后,有的学生认为这是周长问题,有的学生认为“给窗户装上玻璃,那么玻璃肯定要将整个窗框盖起来,不是周长问题”。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摸一摸”窗框和玻璃要盖住的这个面,学生发现“这不是周长问题,因为周长是窗框四边的长度,这个问题很明显不是求玻璃的四邊长度之和,而是求玻璃将窗框盖起来的这个面的大小。窗框这个面的大小是多少,那么玻璃这个面就是多大,这个面的大小应该是一个新的内容”。最后,出示本课主题——“面积”,并补充“这个窗框四边组成的面的大小”就是指这块玻璃的“面积”。
2.组织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俗语有云: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依靠一个人的能力解决问题相对比较困难,而依靠一个团队的力量解决问题相对比较容易。所以,小学数学课堂也应组织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此活动中通过交流与合作分析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他们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角的度量”时,如果采用学生独立操作,那么一方面学生难以发现其他的画法,另一方面学生出现的错误难以得到及时发现和纠正。如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先独立画角、量角的度数,然后将自己画和量的结果与组内其他同学对比找出差异,有的学生发现自己做的与其他同学不同,进而反思自己的做法;也有的学生发现其他同学画的方法比自己的更巧妙,那么就可以向其他同学学习,凭借组内交流、合作的方式让画角、量角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这样一来,学生实际问题解决的途径得到了拓展,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总之,想要培养小学生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让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具有更强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这除了需要教师和学生都付出不断的努力和坚持之外,还需要教师不断研究相关途径。当然,除了以上两种途径之外还有其他途径,这需要期待日后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唐斌,聂湘玉.影响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基础教育课程,2020(2):47-53.
[2]程爱华.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对策[A].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2020:639.
[3]曹美仙.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及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713(11):192.
[4]董芳.关于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有效策略[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