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联精神实践育人研究

2021-09-05 02:38李洪光张亚清
关键词:实践育人思政课

李洪光 张亚清

[摘 要] 牡丹江师范学院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注重把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以研促教,以研促学,弘扬东北抗联精神,讲好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重视思政理论课和实践教学育人。

[关键词] 东北抗联精神;思政课;实践育人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东北抗日联军在长达十四年的艰难岁月中,与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气壮山河,可歌可泣,其功绩不可磨灭,在生与死、血与火的磨砺中熔铸成了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的理想信念、顽强的战斗意志、不屈的民族精神等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

一、优质特色教学资源的发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1]15牡丹江市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从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历史时期,都为牡丹江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就必须让学生到现场,使学生身临其境,真实地感受红色文化资源,这样才能达到育人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2]329牡丹江师范学院充分利用牡丹江本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开展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与实践教学。开设《东北抗联历史》《东北抗联精神》等课程,先后承担教育部《东北抗联精神》、黑龙江省高校工委《东北抗联精神》读本编写,录制慕课《东北抗联精神》等;教学视频《八女投江》获第十二届黑龙江省优秀电视节目教育类一等奖,教学视频《八女英烈光照千秋》获牡丹江市第二届“弘扬红色文化、立德铸魂育人”思政课慕课教学大赛一等奖;参加央视特别节目《永远的军魂》、央视国家记忆节目《血色雪原》、以及黑龙江卫视、长春电视台、深圳卫视等媒体关于东北抗战的节目录制,为东北抗联精神实践育人奠定基础。

二、东北抗联精神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学生中加强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改革开放史等的教育,要给学生讲清楚这一被实践证明了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3]8-9

(一)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实践体系

东北抗联精神集地域文化优势、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优势、历史优势于一体,在思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构建东北抗联精神育人教学体系。把东北抗联精神产生的背景、内涵、历史地位、时代价值融入教学全过程。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不仅教师讲授,学生也要讲,促进教与学互动;创新学生成绩评价方法,把每个教学环节的学生表现体现在成绩评价中。讓学生明确东北抗联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掌握东北抗联精神的多维内涵,感悟东北抗联精神的时代价值。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不忘来时路,奋进新时代,将东北抗联精神所蕴含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到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培养学生成为新时代东北抗联精神的弘扬者、传承者和践行者。

构建东北抗联精神育人课程体系。当前东北抗联精神育人课程主要以校园文化活动、主题教育、课外实践等零散形式进行,没有形成课程体系。东北抗联精神育人课程体系就是把反映东北抗联精神内涵的东北抗联历史、东北抗联遗址遗迹、红色场馆等有效整合成教学内容,实现东北抗联精神红色文化资源教育内容的课程转化。

构建东北抗联精神育人实践体系。把课堂搬到红色场馆、遗址遗迹的现场,通过重走抗联路、以抗战文物讲述历史、邀请抗联后代、民间学者讲述历史等多种方式展开实践教学。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度,指导学生查找资料,由学生讲述历史、提炼精神、谈自身感悟;推介学生参与红色场馆的义务讲解,指导参与场馆的布展。按照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实践类)的要求,课程的70%以上在校外实践基地授课,30%以下在课堂教学。

(二)“课堂+现场”融合式实践教学平台

把思政课融入火热社会实践,上好思政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为遵循,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4]针对实践教学所涉及的内容是一段历史、一个英雄人物的特点,在理论教学方面要侧重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东北抗战历史,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实践教学中片段的重大历史背景,对实践教学内容也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理论教学在校内进行,由“东北抗联精神形成的背景、东北抗联精神内涵、东北抗联典型英雄人物介绍、东北抗联精神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东北抗战遗址遗迹”五个部分组成,每部分结合实践教学内容承上启下,互相衔接。实践课教学在牡丹江市所辖县(区)内实践基地进行,配备2名以上教师。除本课程教师现场讲解外,同时也请当地的学者进行现场教学。重要节日、纪念日,学生志愿到场馆进行义务讲解,形成“学”与“教”的互动。

(三)“讲+演+创”情景式实践教学体系

充分利用东北抗日联军遗址遗迹、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科研机构展馆等资源,建设情景金课,打磨歌舞史诗《永不磨灭的信念》,依托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运用沿途教学、现场教学、访谈教学、体验教学、激情教学、情景教学等多种形式和方法,“讲”出红色文化的独特味道,“演”出“大思政”的育人格局,“创”出东北抗联精神育人的独特形式,为学生打下深刻的东北抗联精神烙印,打造显性-隐性结合的浸润效果,真正将习近平总书记“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讲话精神落到实处,促进地方红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结语

《东北抗联精神实践育人》课程充分利用牡丹江地区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抗战丰富的遗址遗迹资源,发挥东北抗联精神在高校立德树人中的作用和功能,实现了实践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相呼应,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參考文献]

[1]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求是[J].2021(10):4-18.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3]习近平.以史为镜、以史明志 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求是[J].2021(12):4-12.

[4]秦宣.善用“大思政课”培育时代新人[N].人民日报,2021-08-02.

[5]张林影,王钰.课程思政视角下东北抗联精神融入《英汉笔译》课程教学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3):110-112.

[6]董一冰,毕志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化安全教育探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3):107-109.

[责任编辑]王立国

Research on the Practical Education of the Spirit of the Northeast Anti-Japanese United Army

LI Hongguang1,ZHANG Yaqing2

(1.China Research Center on Northeast Anti-Japanese United Army,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Mudanjiang,Heilongjiang,157011,China;2.School of Marxism,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Daqing,Heilongjiang,163318,China)

Abstract:Mudanjiang Normal Colleg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research of red cultural resources,focuses on transforming the latest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to teaching contents,promotes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rough research,carries forward the spirit of the Northeast Anti-Japanese United Army,tells revolutionary stories,inherits red genes,and pays attention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actical teaching.

Keywords:spirit of the Northeast Anti-Japanese United Army;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practical education

猜你喜欢
实践育人思政课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以“耕读会”为依托探索实践育人新思路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关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