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模式研究

2021-09-05 08:26许红
考试周刊 2021年64期
关键词:合唱教学新课程改革小学音乐

许红

摘 要:新课程改革更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小学英语合唱教学可发展学生合作素养与审美素养,应根据新时期新要求创新改革教学模式。基于此,文章从新课程改革对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要求入手,分析目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人音版教学案例,总结如何创新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模式,落实新课程改革。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音乐;合唱教学

一、 引言

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下,小学音乐普遍被忽视,学生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发展效果欠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师应提高对合唱教学的重视,创新教学模式,根据新要求,改进缺陷,落实新课程改革目标,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帮助。就此,关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模式的研究具有鲜明现实意义。

二、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是为适应社会环境对人才的需求,调整课程教学中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对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而言,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新课程改革,产生的影响体现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三个层面。

在课程目标层面,教师应落实如下三个维度的目标:(1)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了解合唱基本知识与演唱技巧;要求低年段学生在合唱时,根据指挥表现出正确的姿势,并应用自然的声音和表情演唱;要求高年段学生在合唱时,在低年段学生目标基础上,以正确的音调和节奏,进行轮唱或合唱。(2)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通过模仿、合作、体验、探究等方法,理解合唱知识,掌握合唱技巧,具备合唱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唱兴趣,引导学生体会多声部的魅力,丰富学生合唱经验,发展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意识。

在课程内容层面,在人音版教材中,除一、二、三册外,教材内容均涵盖合唱曲目,为教师的课程内容选择提供详细指导,教师应根据教材要求,选择合适合唱曲目,引导学生进行合唱学习。同时,新课程改革强调音乐教师注重音乐实践,在课程教学时组织学生参与多项实践活动,将实践学习纳入课程内容中。

在课程实施层面,要求教师依托于听觉艺术感知规律,深化学生的音乐感受;根据学生特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引进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教学广度;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以学生体验为合唱教学导向;合唱教学以轮唱为切入点,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开展多声部合唱。

三、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存在问题

基于新课程改革对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提出的新要求,目前部分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课堂仍存在一定不足,难以落实各项要求,不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及全面发展。具体而言,小學音乐合唱教学问题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理论基础薄弱

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音乐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一方面,受应试教育影响,音乐课时安排有限,教师和家长以学生专业课成绩为关注重点,音乐课程的理论教学不全面,影响学生对合唱的正确认识。另一方面,在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音乐合唱教学以歌曲学唱模式为主,很少对学生进行合唱理论的讲解,使学生缺乏理论基础,不利于合唱技巧、能力的培养,阻碍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方法单一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合唱体验。但实际教学中,部分音乐教师能力素养不足,仍采用传统教学法,由教师进行演唱示范,学生根据声部分布,逐一学习,自主练习,再共同练习,整个学习过程由教师主导,不仅学生难以提起学习兴趣,还会影响学生合唱能力的培养,合唱效果不理想,不利于学生音乐素养发展。

(三)演唱技巧不足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程目标更为注重学生能力素养和价值观念,受合唱教学方法单一影响,学生普遍存在演唱技巧不足的问题,表现为不能正确呼吸和发声、识谱视唱能力薄弱、多声部节奏能力偏低、低声部演唱音准不佳,影响合唱效果,使学生丧失合唱学习的自信心,难以落实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新课程目标要求。

(四)缺乏教学实践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音乐实践教学提出明确要求,但受教学理念、教学安排等因素影响,小学音乐教师存在缺乏教学实践的问题,学生仅在课堂上进行合唱学习,很少参与实践活动,不能将音乐知识和合唱能力展示给更多人,影响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难以为学生提供合作机会,使合唱教学作用发挥受限。

四、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模式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存在诸多缺陷,影响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本文结合人音版教学案例,探究如何创新应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模式,改进不足,提高合唱教学质量,为新课程改革的落实奠定基础,发挥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在学生素养发展方面的作用。

(一)注重学生概念构建

对于学生基础知识薄弱问题,建议小学音乐教师在合唱教学时,注重学生概念的构建,深化学生对合唱的认识,加强学生的合唱体验,使学生对合唱时自身的表现有更准确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合唱思维的培养,强化音乐学科素养,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具体而言,在学生基础知识教学中,小学音乐教师应注意以下两个概念:

第一,音高概念。学生对音高的认识,有助于学生音准的提升。考虑到学生在概念文字方面的理解难度,建议小学音乐教师通过柯尔文手势或歌曲旋律线,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音高,结合具体歌曲理解音高概念,提高学生音准。例如,在人音版二年级下册的《两只老虎》教学中,学生对歌曲相对熟悉,可用于引入音高概念,教师向学生介绍柯尔文手势的含义,引导学生根据图谱中手势的位置,理解音高,降低识谱难度,强化学生听觉;在人音版三年级下册的《柳树姑娘》教学中,教师将旋律线设计为柳枝形态,向学生展示歌曲中音高的变化,深化学生对音高的认识,寓教于乐,培养学生视唱能力。

第二,和声概念。和声概念是学生合唱的基础,为强化学生和声体验,教师可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设计不同练习方法,使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和声概念,深化认识。在低年段学生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音阶练习、旋律音程练习,也可组织学生在纵向练声时,感受立体和声效果。例如,在《柳树姑娘》教学中,教师将歌曲分为春风和春雨两类声音,学生分小组演唱,为其提供春风及春雨的声音曲谱与二声部曲谱,组织学生分小组练习、二声部合唱练习,培养和声听觉能力。在高年段学生中,教师可根据教材合唱歌曲特点,创编配套练习曲,组织学生进行二声部合唱练习,也可指定主题,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自主创编练习曲,利用音乐创造深化概念认识。

猜你喜欢
合唱教学新课程改革小学音乐
浅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浅析新课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能力培养的合唱教学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