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飞 孙剑
摘 要:校园测绘实训基地是工程教育认证的重要支撑条件,也是提升测绘相关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和学生技能竞赛水平的重要保障。相比于实训基地的建设,其运行机制的研究同样意义重大,合理可行的运行机制是基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分别从基地要素和运行机制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具体的运行建议,可为校园测绘实训基地运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测绘实训基地; 运行机制; 工程教育认证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8-162-002
截止2020年底,全国共有155所高校设有测绘工程本科专业,其中江苏以14所院校位居各省之首。测绘工程专业自2013年启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以来,目前已有41所院校通过了专业认证,其余大部分学校的测绘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1]。
《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测绘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对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基地等支撑条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是:“数量和功能上能满足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育人的需要;有良好的管理、维护和更新机制;实习和实训基地的条件设施和教学内容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程实践的平台。”校园测绘实训基地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重要支撑条件,也是提升测绘相关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和学生技能竞赛水平的重要保障[2]。
然而,校内实训基地在运行的过程中,一旦缺乏良好的运行管理机制和制度保障,实训基地极易成为摆设,无法达到建设实训基地的初衷。因此必须研究制定机制灵活、方法科学、手段先进、运行高效的实训基地运行机制,以适应实训基地的发展要求。
1.校园测绘实训基地概况
校园测绘实训基地是指设置测绘工程等相关专业的高校,为满足课程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提升学生测绘技能竞赛水平等方面的要求而建立的覆盖校园的基础设施。一般是以校园测量控制网作为具体体现。为了满足更多的实习实践需求,可能会在测量控制网的基础上叠加其它元素。如校园实景三维模型、自然资源分布状况等其他内容。
南京师范大学校园测绘实训基地建设,前期主要是建立了覆盖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的校园测量控制网。共分为四个组成部分:11个点组成的GNSS控制网;13个点组成的水准网;26个导线点组成的导线网以及10个点组成的变形监测网。
坐标基准采用CGCS2000坐标系统,提供大地坐标、空间直角坐标、高斯投影坐标(中央子午线经度为120°)。通过和校园周边江苏省GNSS连续运行基准值联测实现与国家和江苏省坐标基准的统一。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和校园周边的两个国家一等水准点进行水准联测,整网平差后确定测量控制网各网点精确高程。其中,GNSS控制网按照D级网进行施测,水准网按照二等水准网联测,主要作业依据包括GB/T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NSS)测量规范》和GB/T 12897-200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3][4]。
2.实训基地的支撑作用
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综合考虑测绘专业课程中多环节、多层次的个性化需求,通过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形成一个功能丰富、交叉融合的校园综合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在满足测绘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对支撑条件要求的同时,可有力支撑测绘学科“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培养理念。同时也可为校园基础建设提供起算基准。
2.1满足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针对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的工程类专业教育实施的专门性认证,由专门职业或行业协会(专业学会)会同该领域的教育专家和相关行业企业专家一起进行,旨在为相关工程技术人才进入业界从业提供预备教育质量保证。《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中对专业实训基地的支撑条件具有明确的要求,因而建立实训基地是开展测绘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必要举措。
2.2满足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
测绘工程是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对学生的综合实践动手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空间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摄影测量学》、《地图学》和《变形监测原理与方法》等多門专业课程都有较高的教学实践要求。建立一个贯穿控制测量、工程测量、数字测图、地图制图、遥感监测、变形监测和资源调查等实践环节的校园实训基地,对于支撑实践教学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2满足测绘技能大赛赛前训练的需要
测绘学科一直秉承“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培养理念,每年国家会组织开展学生参加各类测绘学科竞赛与测绘实践能力大赛。通过比赛促进学生测绘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5]。各高校在赛前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如缺乏实战练习场地,正式比赛中对正式场地难以适应,经常出现由于赛场环境不适应而没有取得好成绩的案例。因此,为了满足测绘技能大赛的赛前训练要求,尤为迫切建立校园测绘实训基地。
综上,为满足测绘工程专业认证对实训基地的相关要求,提升测绘、GIS等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和学生技能竞赛水平,设计并建立一个高起点、高标准、多功能、现代化的校园测绘实训基地尤为重要且势在必行。
3.实训基地的特色
3.1顾及多场景实习实践应用的方案设计
校园实训基地将面向《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空间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摄影测量学》、《地图学》和《变形监测原理与方法》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实践要求,贯穿控制测量、工程测量、数字测图、地图制图、遥感监测、变形监测和资源调查等实践环节。同时也可满足全国及省级测绘技能大赛赛前训练等多种场景的综合应用。
3.2与国家测绘成果基准的高度统一
实训基地建设中,基础控制网构成了实训基地的坐标基准框架,通过与已有成果的联测,保持了与国家测绘成果基准的高度统一。设计的基础控制网成果与国家测绘成果的系统保持一致,与江苏省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JSCORS)进行联测,获取GNSS网点CGCS2000坐标;校园水准控制网将与校园周边的国家高等级水准点进行二等水准联测,获取水准网点1985国家高程基准高程成果。
3.3校园基础建设的参考基准
项目设计的校园实训基地基础控制网能够为校园内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数据支持,可作为校园校舍建设、路网规划、园林设计等起算的参考基准。基地建设有利于更加合理地规划、建设校园环境,满足智慧校园建设对测绘基准的要求。
4.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是指在人类社会有规律的运动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及其运行方式。它是引导和制约决策并与人、财、物相关的各项活动的基本准则及相应制度,是决定行为的内外因素及相互关系的总称。因此,研究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需要从实训基地的要素分析和运行机制两个方面开展。
4.1实训基地要素分析
从宏观层面而言,实训基地主要包括五个要素,即存在空间、经费来源、经营主体、活动领域和社会价值。其中,活动领域主要是指实训实习活动的内容。而社会价值更多的是指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
从实训基地微观层面而言,实训基地主要包括六个基本要素,即环境、手段、方法、组织形式、内容、任务等六个基本要素。学生通过“真刀真枪”的实践活动,达到提高动手技能、培育团结合作的实践态度等人文素质内在要求。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就是实训活动中的六个要素,彼此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并决定了实训基地特征。
要使校园测绘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不仅仅是资金筹措、设施建设等筹建问题,更是一个运行机制的创新问题。
4.2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分析
(1)实习实践的综合组织。校园测绘实训基地面向《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空间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摄影测量学》、《地图学》和《变形监测原理与方法》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实践要求,贯穿控制测量、工程测量、数字测图、地图制图、遥感监测、变形监测和资源调查等实践环节。同时也可满足全国及省级测绘技能大赛赛前训练以及校园基础建设控制等多种场景的综合应用。因此,为高效地组织开展各项实践活动,需要制定合理可行的综合组织方案,从时间、空间、人员等方面统一策划。
(2)实训基地设施更新和基准维持。受到外界环境和人为使用的影响,校内实训基地内的设施必然不断地“自然折旧”。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现有的设备需要不断更新。此外,实训基地的坐标基准和高程基准也存在变动的可能,需要对控制网的成果基准进行更新维持。但由于资金等因素,校内实训基地内设备往往无法做到及时地更新,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矛盾。为了解决该矛盾,需要建设之初就要对未来的资金保障机制做好规划,确保基地的更新维持和可持续发展。
(3)“共建共享型”实训基地的创建。校内测绘实训基地建设是一个长期投入的项目,前期建设和后期运行维护都需要资金和人员的保障。为了发挥校园实训基地的更大效益,可以将校园实训基地打造为“共建共享型”实训基地。整合省内相关高校资源,优化设计,联手更新,除满足本校学生的实践外,面向省内相关高校共享开放,形成共建、共管、共赢的实训基地运行机制。
5.结语
校园测绘实训基地的建设以面向多专业综合实践应用为主要目标,综合分析多门专业课程的不同实践需要,重视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同时也顾及不同课程的差异化需求。另一方面,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方案的设计也从控制测量、工程测量、数字测图、地图制图、遥感监测、变形监测和资源调查等实践环节的維度入手,制定科学可行的实施方案和运行机制。基地建设满足了工程教育认证的相关需要,有利支撑了学生实习实践、技能竞赛训练等多方面的需求。研究制定校园测绘实训基地合理、科学的运行机制,可为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基金项目:2020年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汤俊.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测绘工程,2020,29(06):76-80
[2]黄鹤,罗德安,吕书强,etal.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在测绘工程专业综合改革中的体现[J]测绘通报,2017,09):142-4+9
[3]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9:32
[4]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国家测绘局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etal.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M]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6:120
[5]刘善伟.以赛促学,构建面向“地形测量实习”全过程的定量化考核体系[J]测绘通报,2017,1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