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琳
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主要重视思想和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发展以及促进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音乐教学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方面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如在陶冶情操、智慧启迪、增强意志、培养学生抒发情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音乐教育发挥的作用不同于其他学科,审美性作为音乐教学的核心,也是音乐最具特色的性质和最为基本的价值体现,因此,提升学生的审美是音乐教育的重点。
一、音乐教育对学生情感陶冶的价值
音乐作品是音乐家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和思考的结晶,通过音色、音律、节奏等,凝聚了智慧、道德情感及七情六欲。美妙的音乐不仅能以寓教于乐的方法,带领音乐欣赏者在丰富多彩和生动活泼的文化生活中得到精神的升华与享受,还能通过优美的乐曲词句打动人心,使人的感情徜徉在乐曲变化的旋律中,展开无限遐想,使欣赏者在轻松愉快的音乐环境中体验作曲者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例如,在高中音乐中有两首极具代表性的西北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的歌词极具想象力,带有深刻寓意,其旋律具有高亢開阔、自由舒缓的感觉,极具西北地方特色。上、下两个乐句构成了悠扬宽长、起伏度大的乐段,真实、深刻地抒发了在大西北的旧社会中,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受到封建势力的阻挠,而不能“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境况,表现出了望“花”兴叹的心情与情感。民歌《刨洋芋》则是以叙事的口吻,生动活泼地表现了农民的具体劳动生活,先以叙述刨洋芋的过程开场,然后再抒发农民收获后的喜悦心情。整首歌词虽然短小精悍,但在歌词写实的基础上,含蓄地表达出了农民与歌唱者收获后的激动与喜悦之情。通过对两首民歌有感情地歌唱,使学生从歌曲和歌词中感受封建礼教下男女之间的真情实感不被认可的悲哀;感受在农民辛勤劳作之后收获的喜悦之情,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和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劳动成果。
二、音乐教育对学生思想陶冶的价值
音乐是现实生活和感情在音乐家大脑中反馈的知识产物,该产物对现实社会有一定的反作用力。每个社会的人都处在当下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故而,其特定社会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以及政治倾向都会体现出来。音乐家在创作时,往往是根据个人的生活经验、感情体验和理想对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和事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修饰,然后借助音律的跳动和音节的变化对其内容进行生动的展示。欣赏者通过对音乐的听与吟唱,加以想象,从而走进音乐家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与音乐家进行心灵的沟通,进行思想的融合与升华,继而体验音乐给人思想和心灵的陶冶和感染。例如,在高中音乐人音版第十六单元第二十八节“聂耳”中介绍:聂耳创作音乐的时间仅有两年多,在他创作的四十余首作品中,有为儿童、学生、工人、女性等无产阶级创作的歌曲,他是第一位成功塑造无产阶级、工人阶级和英雄的光辉形象的作曲家,为我国无产阶级音乐开辟了新的道路,并奠定了基础。我们熟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极大程度地表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精神,反映了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决心,聂耳创作的许多具有鲜明时代特色与艺术特色的优秀音乐作品,不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三、音乐教育对学生行为陶冶的价值
经过研究发现,人的右侧大脑对艺术、语言具有特殊的信息处理功能,而左侧大脑则更多是对逻辑、推理具有特殊的处理功能。由于传统教育方式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对语言和艺术等科目的重视程度不够,故而平时呈现出的状态是大多数学生过于呆板,缺乏创新。由于音乐具有独特的审美特性,所以音乐教育也是感性化的教育。音乐不同于语文、数学,不管文化知识处于何种程度和状态,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喜爱的音乐,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导致人们对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现代音乐、古典音乐的喜好程度不同。对事物的兴趣会引领人们对事物进行进一步的探索,求知者就会主动运用音乐进行探索与学习。因此,在求知者对音乐探索和学习的同时,求知者的感性思维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例如,在高中音乐“独特的民族风”一节,通过对维吾尔族民歌《达坂城的姑娘》、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等进行聆听对比,发现维吾尔族民歌《达坂城的姑娘》是现代中国第一首以汉语译配的简短流畅的少数民族民歌,其优美的旋律,配以诙谐、俏皮的歌词,充满了我国西域民族特有的婉转和欢快,维吾尔族少女美丽、活泼、淳朴的形象呼之欲出。维吾尔族的歌曲欢快,当音乐响起时,就令人产生了手舞足蹈的冲动。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是一首以爱情为题材的民歌,充分表达了蒙古族人对甜美爱情的憧憬和向往,在词曲中多处出现了装饰音。歌曲音调高亢,音域宽广,曲调优美流畅,旋律起伏较大,字少腔长,极具草原风格特色是蒙古族音乐的标志。
总之,学生在音乐课中情感、思想和行为等方面都得到了升华与提升,通过音乐审美教育,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有所提升,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必将对学生的智慧、情操、能力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