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燕平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再也不能把课堂当作困固学生思维的“灌输式”课堂,单纯地传递知识。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应在有趣的数学气氛中、能自主学习,合作活动、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关注教给学生的数学知识是否与学生的生活有关系?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力?倡导数学课堂要“活”起来,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才能促进学生学习的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激趣教学环节;自主学习
一、设计有趣有序的教学环节
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才能使学生获取更广泛的知识,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如果没有学习兴趣,而一味“灌输式”学习,将会压制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那么,如何让课堂气氛活跃而有序教学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创设有趣的导入
在一节数学计算活动课中,笔者曾创设这样兴趣情境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老师跟大家上一节数学活动课,在这节课里我想跟一些同学交朋友,提问:谁愿意跟老师交朋友?(任意请出10位学生)朋友见面,要讲礼貌,握握手问声好。但也有规定,每人只能跟其他朋友握一次手,下面我们开始握手,其他的同学要数清楚。并想一想:我们每人各握几次手?接着让学生表演握手。
学生顺次握手问候,每人握完手后问其他同学:我握了几次手?
教师顺次板书:10+9+8+7+6+5+4+3+2+1=?
这样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了生活画面中,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选取素材,使数学课堂与学生很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的重要性,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二)组织有序的学习活动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的课堂中,笔者设计如下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活动1:课前为学生同桌2人准备了一组折纸学具,里面其中有轴对称的树叶、蝴蝶、衣服和天安门城楼四个图形,各图中间都有一条折痕虚线,上课时先用课件动态出示这四个图形让学生观察、说出其中的特点:左右两边大小一样,图案一样、颜色一样,接着让学生从学具中拿出这四个轴对称图形,动手沿着虚线折一折,通过折来证明刚才课件出示的图片所具备的特点,师生小结出什么叫轴对称图形。活动2:让学生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学剪出小树、爱心、葫芦等有趣的图形,在这活动中,首先让学生看课件,知道怎样剪一件衣服的步骤,然后由学生自己选择剪自己喜欢的,例如,小树、爱心和葫芦中的一个,接着根据折痕画出对称轴,最后把自己剪出的作品按组展示在黑板上。活动3:从身边的生活中找一找哪了些图形是对称的,把找到的说给大家听,并说明为什么说是对称的,对称轴在哪里?
这样的一节图形的运动课中,学生从观察到说一说、做一做、找一找中,有趣地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处理方式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使学生在探索中充满了好奇心。
二、给学生互动学习的机会
如果能让一些新知成为学生自己“探究”所得,“创造”的所得,学生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会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升华。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不同学习方法,掌握知识的层次也不同,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同桌或小组一起,通过议一议、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来发现知识间存在的联系,找出结论或规律,这是很好的一种教学模式。
例如,笔者在教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推理》这课的时候,出示数学书本第109页例题1: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其中小红说:我拿的是语文书,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问题问“小刚拿的是什么书?小丽呢?”先让学生细心读题、审题后,再借助预设好的学习卡,组织学生同桌先说一说,自已喜欢用连线、还是列表打钩的方法解决问题?完成后再跟同桌说出小刚拿的是什么书?小丽又拿的是什么书?你是怎样推理出结果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的热情。对课堂中别具一格的“亮点”,要重视并加以利用和推广,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動性,使数学学习不断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摇篮”。
三、交回学生自主学习权利,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以前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经常以“灌输”的方式滔滔不绝地把要讲的内容一直讲完,让学生在下面听讲、做笔记、抄录后背重点等,这样的课堂教学只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当今的课堂,一般要求教师能根据不同课例的特点,鼓励学生主动与学习伙伴一起参与学习、动手实践操作、开口讲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在旁边做好合理的引导,课中做到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都能有效交流。教师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真正放下教师的“架子”,融入学生的课堂,做到即是教师,也是学生。实践证明,教师有时适度示弱更能激发学生自己的创造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正让学习的主动权交回给每一位学生,以学生为主,教师起指导作用。
四、重视学生动手操作,验证猜想结果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是很重要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偏向于直观思维,而且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单元内容,如果单靠教师讲,课件演示,小学生很难掌握平面图形或立体图形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认识立体图形》这一课时,可以根据不同知识点的教学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当让学生认识圆柱、球、正方体、长方体的特征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摸一摸;当让学生知道其中哪些物体容易滚动,就让学生动手去拨一拨各物体,让学生体会如何把这些立体图形搭得又稳又高,就让小组合作一起搭一搭、比一比。通过动手摸、摆、拨、搭的活动教学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学生会学得有趣、记得牢固,课堂气氛活跃而且有序,学生学有所得,也有效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有效的教学活动组织是为了更好教会学生主动地、热情地参与学习,用心组织学生通过不同的学习形式去思考、发现、领悟,才会打造出有活力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责任编辑 邵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