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激励机制的成效与影响因素研究

2021-09-05 14:57葛子豪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志愿服务激励机制

葛子豪

摘 要:志愿服务和志愿者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激励机制起到正向作用。志愿者激励能够有效调动志愿者服务积极性,促进志愿服务组织的良性运行和长远发展,为志愿服务对象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志愿者激励机制的成效受到政策法律、新闻舆论等宏观因素与组织制度、服务内容、资金支持等微观因素等双重影响;应当注重加强激励作用的辐射性,激励措施要有实践性、可操作性和普适性。

关键词:志愿服务; 激励机制; 志愿者管理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9-209-002

2019年1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三省市考察并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于17日上午来到天津和平区新兴街朝阳里社区。朝阳里社区是全国首个社区志愿者的发祥地。在社区志愿服务展馆,习近平总书记和志愿者亲切交流。他强调:“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志愿服务和志愿者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激励机制起到正向作用。简单而言,志愿者激励就是通过调整外因来调动内因,从而使志愿者的行为向预期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一、加强志愿者激励工作和机制建设的主要目标

(一)调动志愿者服务积极性

志愿服务本身是一种自愿、无偿的行为,志愿者准入门槛低、社会需求量大。凡有爱心、爱奉献、乐于助人的人都可以成为一名志愿者。在志愿服务开展过程中,部分志愿者可能由于各种现实原因,服务热情减退,服务积极性不高,甚至逐渐脱离志愿者队伍,造成志愿者的流失。因此需要激励机制来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保障志愿服务事业的持续发展。

一是提高志愿者的使命感和自豪感。志愿者的默默奉献值得赞扬和肯定。他们虽然不求回报,但如有一定的社会认可和鼓励做为激励,可以更加提高志愿者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二是提高志愿者综合素质。由于志愿者群体数量庞大、人员复杂,他们个人教育、受教育程度、参与动机、服务能力等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种情况较多出现在民间志愿者组织中。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使志愿者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志愿服务的意义,感受志愿服务的真谛,提高志愿者的整体素质。

三是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部分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初期热情高涨,随着参与事件的增加,志愿服务的新鲜感不复存在,再加上一些志愿服务组织服务项目单一,长期以来志愿者服务热情有所减退,进而影响志愿服务的质量。适当的激励机制对于提高志愿者积极性、提高志愿服务水平和志愿服务质量有显著作用。

(二)促进志愿服务组织的良性运行和长远发展

激励机制对于组织的管理和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完善的激励机制是一个正规的社会组织良性运行、长远发展的必备条件。部分志愿服务组织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或缺少支持等不确定因素,在运行中或多或少的出现一些问题,打击了志愿者参与服务的积极性。通过各种激励手段,可以调动志愿者共同为组织发展建言献策,不断完善组织发展,保障志愿者队伍稳定性,进而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

激励机制是维系志愿者之间的感情、提高志愿服务组织的凝聚力、推动志愿服务组织发展的有效手段。比如通过表彰会、座谈会等形式增加志愿者的沟通交流;利用培训的机会组织外出拓展;组织志愿者经常一起小聚等一系列激励措施,对于调动志愿者积极性,提高组织凝聚力,推动组织发展都有明显的效果。

(三)为志愿服务对象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激励机制为“服务对象”带来的益处表现在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两个方面:在服务质量上,志愿者服务热情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能带给服务对象更贴心、更细致、更科学、更有效的服务。进而使服务对象获得更好的感受;在服务数量上,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能夠有效防止志愿者的流失,一定程度上保证和增加了志愿者的数量,志愿者数量的增加,带来更多的服务力量和服务资源,使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能够享受到志愿者传递的爱心和温暖。因而“服务对象”才是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的直接受益者。

二、影响志愿者激励机制效果的因素分析

激励机制的建设对于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影响意义重大,国外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成熟完善,除了基于其历史、宗教和不同的国情社情之外,完备的激励机制也是推动志愿服务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志愿服务事业发达的西方国家,政府、社会、企业、志愿者组织等都有针对志愿者的“激励机制”,激励着更多的人甚至全体公民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并逐渐将志愿服务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一)影响志愿者激励机制效果的宏观因素

1.相关法律政策。志愿服务作为公民参与社会治理、履行社会责任、增进社会公益的重要方式,被视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制定和颁布志愿服务相关法律政策,对于推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确保志愿服务相关资金支持、政策扶持、权益保障、制度保障等发挥决定性作用。在法律的支持下,志愿服务的发展也将更加专业化、公开化、透明化。志愿服务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制定,无论对志愿者组织抑或志愿者个人来说,其从事志愿服务的过程都将有法可依、有规可循。除此之外,法律政策中也将明确相关激励和表彰制度,进而使志愿者从法律的层面获得相应激励。

2.社会舆论与新闻媒体。新闻媒体对社会舆论具有重要导向性,它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对人们价值判断、价值观和社会认知的影响不容忽视。比如我们所熟知的由权威新闻媒体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节目“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节目的播出,潜移默化地塑造了人们的慈善价值观和对志愿服务的社会认同。新闻媒体对于志愿服务精神、志愿服务理念、志愿服务活动和志愿服务意义的宣传,必然会推动人们对志愿服务的关注、参与和支持,为志愿服务营造良好的氛围和基础,引导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也坚定了志愿者长期从事志愿服务的信念。是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正能力。

3.志愿服务文化传统。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也不乏对志愿服务的推崇和倡导。弘扬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志愿服务精神,才能更好的激励国人投身于志愿服务事业中来。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仁”,以及所强调的“仁者爱人”等所体现的仁爱、慈爱即是我国慈善理念的溯源。道家思想中,老子所倡导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也告诫人们为人处世要像水一样,不仅要帮助别人,还应不图回报;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这同样是对慈善行为、志愿行为的倡导,是对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具有深远意义的影响因素。我们应该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志愿精神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来,借助传统文化的力量,大力宣传志愿服务,传递志愿精神,增强公共意识,扩大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二)影响志愿者激励机制效果的微观因素

1.志愿者组织日常管理规章制度。日常管理规章制度是一个组织规范化、正式化、系统化的基础,也是实现组织合理管理和有效运行的必备条件。志愿者组织完善的日常管理规章制度应包括动员、招募、培训、实施、考核、激励等多个方面,良好的管理运行模式能够促进志愿服务的规范化、有序化,使志愿者感受到组织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激励志愿者参与服务。

2.志愿服务内容和领域。志愿服务内容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对于调动志愿者积极性、激励志愿者持续参与志愿服务有直接关系。在众多志愿者组织中,有些志愿者组织虽然服务内容单一,却很有创意、很有意义,深得服务对象的认可和赞许,带给了志愿者动力。

3.志愿活动资金支持情况。资金是志愿服务运行的经济基础,相对充足的资金不仅为志愿服务提供经济支持,也是保障志愿者权益的需要。消除志愿者经济上的后顾之忧,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志愿者服务积极性。因而资金支持情况是影像志愿者激励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外界看来,既然志愿服务是志愿者自愿、无偿的行动,表面上不需要资金,实际在服务开展过程中却处处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比如:从志愿服务角度来看,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过程中产生的交通费、餐费、饮水等费用,在有安全隐患的地方开展志愿服务的人身保险,志愿者组织相对固定的办公场所等等,这些方面都需要资金的支持才能实现。资金情况确实对志愿者的服务积极性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是影响志愿者激励的重要因素。

三、提升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效果路径的建议

(一)加强激励作用的辐射性

激励不仅仅要激发志思者的积极性,留住他们,使他们更好地工作。同时也要让志愿者周围的人能够感受到作为志愿者的那份光荣和快乐,吸引他们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这样的激励便真正起到辐射性的作用,起到了留住人、吸引人、扩充队伍的作用。

(二)激励措施要尽可能地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在制定激励措施时,要让志愿者感受到政策是实在的,是可操作的。同時让志愿者明确地知道,只要自己愿意接受就可以得到什么,以及通过哪些程序得到。

(三)制定的激励措施要有普适性

普适性是指所有志愿者都可以享受到激励措施带来的利益。志愿者组织在考虑如何激励志愿者时,要考虑志愿者的所有可能动机。不同动机所需要的激励措施是不一样的。制定出的激励条文要让所有符合条件的志愿者都有权利获得。虽然不是所有的志愿者都是因为有物质的激励或者可以享受某项政策的优先权面来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但也有必要让他们在服务中增强获得感。

(四)构建社会荣誉激励机制

构建激励机制即从社会方面对志愿者的服务予以承认、奖励与回报;社会荣誉激励机制是对志愿服务最普遍的激励。从国家级机构颁发的“志愿者金奖”到社区机构颁发的“社区志愿者奖励”都属于这种激励机制。通过社会给予的精神奖励、荣誉奖励,使志愿者感受到服务的价值,产生服务的自豪感。

参考文献:

[1]贾家辉.非营利组织中志愿者管理面临的困难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17(S1):32-35

[2]何荣山,宋宗宇.志愿者激励机制法制化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38(02):119-123

[3]毕素华.社区志愿激励机制探析:个人和组织的两层面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2011(06):86-90

[4]张纪花.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激励机制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2009(03):91-93

[5]张向群.基于心理需求的志愿者激励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S2):414-418

[6]杨芮.上海市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7]鲁梦云.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管理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8

[8]张月英.“经济人”视角的图书馆志愿者激励研究[J]图书馆,2015(08):12-18

[9]尹骏怡.优势视角下社工专业学生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建设[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

[10]刘赟.我国志愿者激励机制的构建和完善[D]武汉科技大学,2013

[11]张庆武.中美志愿者激励的差异性比较[J]中国青年研究,2008(08):64-67

[12]胡蓉.我国志愿者的激励机制探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01):70-72

猜你喜欢
志愿服务激励机制
浅谈学校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新媒体时代的高校红十字建设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
银行金融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激励机制及其实施效果研究
温州日报报业集团:以激励为支点撬动转型发展创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