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下信息的情绪传播研究

2021-09-05 14:33周莉许佳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假新闻微博

周莉 许佳

摘 要:社会化媒介的发展,推进信息交互传播。微博上共同意义空间下的陌生人圈层,情绪感染能力得到强化,但情绪传播也刺激了假新闻的频发。本文基于微博假新闻情绪传播的角度下,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假新闻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成因,从舆论的引导、事实核查、新闻法治以及马克思新闻观的学习等四个方面提出微博假新闻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假新闻; 情绪传播; 微博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9-145-002

人的社会性在互联网空间的滋长,鼓动人与人之间的共享与交流,社交媒体平台无阻碍式内容的转发分享,推动信息的传播与共享。网络信息覆盖着整个互联网空间,情绪的群体性造就信息传播的情绪化,愤怒、恐惧等情绪不断刺激着信息扩散,假新闻在情绪的庇护下快速传播,催生出虚假新闻呈现病毒式的传播,由此造成了网络空间假新闻的层出不穷。技术的推动促使新闻行业内部竞争愈发激烈,传统行业的新闻从业者选择以转型升级寻求网络空间的发展,自媒体则依托社会化媒介平台的用户群追逐流量新闻。网络社会中新闻行业的竞争激化对新闻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情绪传播中滋生出大量虚假新闻的出现,微博的陌生人关系圈使得情绪传播加剧,为此微博虚假新闻常伴随热点新闻和网络舆情的出现而出现[1]。情绪传播的出现促使微博上的虚假新闻出现新变体,如伴随社会敏感话题的虚假新闻频发,图片拼湊式新闻的出现,造成各类拼凑式假新闻的加剧,微博用户自导自演的虚假新闻开始崭露头角。手机媒介的发展催生出微博用户数的激增,网络技术的演变促使用户活跃度的提升,基于情绪传播境况下,微博虚假新闻的传播呈现出扩大化的趋势。

一、情绪化假新闻的传播方式

新媒体环境下,虚假新闻的生存空间不仅没有被挤压,反而呈现出逆反效应,造成假新闻在网络空间内激增。基于此,后真相时代下微博空间情绪传播的虚假新闻,其传播方式也出现了新变化。

(一)裂变式传播——传播速度快

微博假新闻的裂变式传播是当前假新闻传播的新方式之一,拼凑式的图文信息凭借微博裂变式传播特点加大其传播速度。如营销号,凭借热门事件的出现,进行反复“洗稿”的图文编发。微博的媒体人依托自身微博账号的庞大粉丝群体,煽情化地描述事件,在情绪传播的影响下,粉丝受众群体对相关事件进行转发,而后每个粉丝群体都有自己的小圈子,又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传播,由此形成一个裂变式的传播结构[2]。

裂变式的传播通常是以社会敏感话题的表述为主,社会敏感话题易引起受众的关注。微博网络空间中在集合行为的影响下,受众纷纷加入话题的讨论。再者还存在部分营销号利用拼凑的手法,对于某类事实进行谣言传播,牟取点击率。虚假新闻在微博空间内利用受众的情绪传播得以生存,其传播方式快速,一键转发即可进行再次传播;其次假新闻传播的影响日渐加大,微博中热门事件的出现依托微博的庞大用户,利用舆论的影响,这对假新闻事件的传播如虎添翼。

(二)碎片化传播——事件影响大

社会化媒体信息平台的自媒体为抢占热门话题,对于新闻编发的时间不断缩短,基于此,信息的碎片化传播逐渐成为常态。碎片化的信息传播促使受众作为“受者”接受的都是片面化信息,片面化信息使得假新闻传播更快,在微博营销号利用猎奇和噱头的报道手法之下,加以个人评判的炮制出的标题党新闻类的虚假新闻,令受众深陷于营销号营造的情绪传播中而不自知[3]。

微博营销号利用其弱势群体的角度进行信息的编发,借以煽情化报道,干预舆论的走向,形成了情绪传播。运用专业的手法将碎片化的信息进行有目的的信息筛选,进而编发获得网友的关注,博得情感共鸣;有的自媒体者罔顾新闻职业道德,进行有偿新闻的编发,新闻报道会有选择的偏向某一方,而后利用微博舆论的扩散,基于为弱势群体的发声进而进行信息片面化的虚假新闻的描写报道。

虚假新闻利用裂变式的传播特性加快虚假新闻的传播速度,碎片化的传播使得虚假信息传播的影响扩大。虚假新闻的频发,一方面是自媒体营销号利用网友的情绪感染传播,推动虚假新闻的传播,另一方面是基于信息更替的加快,平台管理不暇,促成虚假信息传播爆发式的增长。微博上充斥的假新闻,网友们则是见怪不怪了,而虚假新闻的频发,自媒体的推波助澜是主要原因,微博舆论管理的缺陷以及受众的情绪狂欢亦是对虚假新闻滋生的推波逐浪。

二、情绪化传播假新闻的成因

微博平台的情绪传播现象刺激了虚假新闻在微博的传播。情绪化引导下的虚假新闻让受众逐步陷入信息环境之中,微博用户逐步被自媒体人员的一些价值评判所误导。

(一)情绪传播的影响

情绪传播是后真相时代的典型特征,后真相时代下的受众诉诸情感而不关注事实本身。在微博营销的集体情绪感染状态下,受众对于事实的真相毫不关心,但转向舆论的漩涡却乐此不疲。社交媒体的便捷性使得人人都有麦克风,自媒体为争夺流量,盲目地抢夺新闻编发的速度,事实往往未经核实就直接编发。自媒体新闻编辑因失误而产生的假新闻近几年只增不减,微博上热点新闻事件出现后,断章取义地片面化报道更是不计其数。微博的传播特性使得受众一键转发就可以将媒体所发布的信息再次传播,微博信息被网友转发的过程中,掺杂网友的个人情感,刺激了虚假新闻的情绪传播,情绪传播的爆发,社会舆论极易被他者引导利用,由此产生的群体情绪化现象,触动受众纷纷加入其中,致使网络舆论控制难度增加,这也为假新闻的滋生创造了条件[4]。

(二)信息茧房的助推

技术的进步发展,新闻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进行算法推送。在大数据、算法技术等运用在各个媒体网站中,受众对信息的观看浏览都会被记录,算法技术根据受众所浏览的内容,推送与之相关的或者同类型的信息给用户,进而使得受众桎梏于信息茧房中。处于信息茧房中的受众被同类型的信息所包围着,不断强化受众的情感和认同,因而在出现虚假新闻的时候,在信息茧房中的受众用户往往也难以分辨信息的真假。在微博上,算法技术似乎更为显著,微博上随意转发、点赞或评论某个信息,随后数据平台就会不停歇地对用户多次推送。微博的信息一般是以煽情化的手法和标题党新闻等假新闻居多,受众一旦被信息茧房束缚,包围受众的则多半都是标题党式的假新闻。情绪感染刺激新闻的传播,媒体运用假新闻的情绪传播是一种媒体的公信力的滥用,严重的会影响受众对媒体的信任度[5]。微博虚假信息的出现与粉丝的转发扩散密不可分,但粉丝因信息茧房被桎梏,即使出现虚假新闻也难以辨别。

(三)沉默螺旋的强化

沉默的螺旋理论最早出现于大众传播时代,受众在大众传播时代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的时候会观察周围的情况,当自己的意见和周围大多数相符合的时候,会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自己的观点和周围的意见不相符的时候,则保持沉默;继而在传播空间中使得其中一方的意见越来越多,而另外一方则呈现出意见沉默,由此造成差距变大。在微博中陌生人属性的圈层,基于群体环境的影响,沉默的螺旋也会出现。受众在热点话题出现的时候,会观察周围的舆论风向,周围多数人意见和自己相符则会积极表达观点,若是处于少数意见则转向沉默。微博舆论形成的群体压力造就沉默螺旋理论的出现,受众在未辨别事实真相,在舆论传播中发现自己属于优势意见一方将信息进行转发传播,这给假新闻的滋生创造了较大的空间。沉默螺旋在社交媒体平台的强化,造就受众对媒介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热点事件的出现,受众凭借微博信息的推送,根据自己的情绪进行观点的表达,随后对和自己观点相符的媒体报道积极转发扩散,但是对事实内容的判定却变成可有可无的选择。过度依赖于媒体的观点转发,是假新闻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情绪化传播假新闻的防治路径

新媒体的发展,假新闻依托新的传播方式并利用受众的情绪传播,捕获了新的生存空间。虚假新闻的危害也随着假新闻的爆发,其危害程度更加严重。假新闻不仅使得受众对信息的误判,也造成媒体公信力的缺失。情绪传播的假新闻依赖微博舆论转发扩散,由此造成网络空间秩序的破坏,新媒体环境下,情绪传播所产生的假新闻,对其防治需提上日程。

(一)积极引导舆论,挤压传播空间

微博上假新闻的传播依托情绪传播为主,在网络舆论的推动下,假新闻传播进一步扩散。微博情绪传播造成假新闻的屡禁不止与其传播方式有关。假新闻的传播者利用其粉丝群体,使假新闻达到一种裂变式的传播效果,虚假新闻因转发而增加传播的扩散,对于假新闻的源头问题,从假新闻的出现直至假新闻被发现都难以追寻,进而给假新闻防治增加难度。微博上的假新闻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其传播者转向用户群体,因而假新闻的防治离不开受众群体的出力。

一方面对于微博的假新闻要严加管制,挤压其生存空间,另外对于热点事件出现,衍生出的网络舆论需积极引导,减少他者利用碎片化信息进行假新闻的传播。然而假新闻的管理和舆论的引导都离不开受众的支持,受众的情绪传播极易受到假新闻造假者的利用,因而还需积极加强对受众的教育和引导,进而阻拦假新闻的再次传播[6]。

(二)强化新闻法治,加大惩治力度

微博空间假新闻的不断滋生,除了与微博裂变式传播和碎片化传播有关,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微博缺乏对假新闻的监管。监管的缺失使得假新闻在微博空间内肆无忌惮地存活,因而扼制假新闻的生存,加强新闻法治也是一个关键的方面。当前我国有关虚假新闻的管制措施存在缺陷,继而对于假新闻的惩治也是缺失的,这促使假新闻传播的变本加厉。

基于新闻法治的管理,一是需要平台的支撑,将新闻法规的管理与微博平台结合管理[7]。将故意性失实的假新闻找到转发数量最多的微博,判定其传播的源头。若是能直接找出假新闻的传播源头,可直接根据事件的影响进行管制;若找不出源头,则对首发信息人员进行管理,而后转向转发数量多的博主,对其进行教育管理。另外,还需积极促进新闻立法的形成,利用法律威慑假新闻制造者,使其望而生畏,减少对假新闻的捏造。对于非故意性的新闻事实,依据事实情况的判定,情节影响重大的传播者可纳入失信名单中,达到震慑的作用。

(三)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

当前新媒体的发展,传统新闻行业和自媒体群体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认识和学习程度是截然不同的。传统行业的媒体人自加入新闻业开始就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行系统的学习和认识,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学习。自媒体行业的人群并非专业的新闻人员,缺乏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认识和学习,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流量和利益至上成为他们奉行的目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被搁置于一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中国新闻工作者必备的素养,是在长期实践工作中历久弥新的思想理论。

首先要深刻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大局意识。微博的舆论爆发时,媒体人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以正面报道为主,严禁流量利益至上的原则;其次新闻报道要加强深度报道,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将连续报道运用于微博空间,积极报道事件的动态变化,规避微博的情绪传播,平衡报道话语的准确性和新闻的时效性。最后在新闻的实践中,要以人民为中心,并不断地融入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互联网时代的微博,新闻编发不仅是为了让受众获知信息或事实的真相,还需融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传播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新闻报道,使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顺应网络的发展,进而促进网络空间的更好发展[8]。

新媒体环境下的假新闻来的快,去的也快,但其造成的负面影响却是难以磨灭的,为此,互联网造就的情绪传播的扩散需从根源治理,及时的在新闻信息的传播中抑制假新闻的滋生[9],除此之外,平台媒体的职业道德素养的教育问题和受众自身的素养提升也需并驾齐驱。

参考文献:

[1]宋凯,袁奂青.后真相视角中的网民情绪化传播[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08):146-150+156

[2]高健,余富强,葛子豪.网络主播群体性问题及其治理[J]传媒,2020(03):74-76

[3]王佳瑞.社会化媒体情绪传播“软影响”的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03):98+100

[4]杨玉丽.社交媒体情绪化传播现象研究[J]西部廣播电视,2019(20):35-36

[5]余驰疆.社交网络假新闻的传播心理剖析[J]青年记者,2019(07):45-46

[6]高健,葛子豪.把“四个全面”贯穿于大学生思想引领的全过程[J]高校共青团研究,2020(Z1):126-130

[7]陶青.社交媒体虚假新闻产生机理及治理路径初探[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8):84-85

[8]李东梅.新时代如何学习和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J]新闻采编,2019(06):14-16

[9]高健,丁炫凯.困境与突围:生态公民身份养成路径[J]社会科学家,2019(11):45-49

猜你喜欢
假新闻微博
传统媒体所办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分析
4 smart ways to spot fake news 判断假新闻的4种聪明方法
能分辨假新闻?多数人高估自己
意大利教高中生识别假新闻
马其顿 韦莱斯靠炮制假新闻获利的小城
“985工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调查与分析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中微博的有效运用思考
神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