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培瑜
(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29)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工作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世界疫情的蔓延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较大的下行压力,全球经济出现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衰退。2020年5月以来,一些国家开始重启经济,加上大规模财政支持和货币刺激政策,促使投资和消费信心回升,有利于促进后续经济复苏。
为缓解疫情对经济社会等领域带来的冲击,各经济体先后出台创纪录的货币和财政刺激政策。货币政策方面,各经济体相继宣布大幅降低政策利率和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以增加流动性,为实体经济提供有效支撑;财政政策方面,各经济体通过提供补贴、减免税、再融资、加大贷款优惠、加快投资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帮助受影响严重的个人、资金链紧张的中小企业、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行业应对疫情冲击。
在模型的选择上,本研究基于GEMPACK软件、GTAP数据库,采用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模拟测算疫情期间各国采取不同政策手段可能产生的结果,并分析由此对世界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及行业的影响。
1)区域划分
为了分析疫情期间各国采取不同政策手段对世界主要经济体可能产生的影响,将121个国家以及20个区域集合划分,重点分析八大地区,即:中国、美国、欧洲、东盟、日本、韩国、非洲、拉丁美洲。
2)行业划分
为了实现研究目标,使模型更有利于分析新冠疫情对各行业的影响,需要对GTAP数据库中的数据细分,将65个生产部门重新分类合并为15类,两者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模型中15个部门与GTAP数据库中65个生产部门的对应关系
情景一:乐观情景(基准情景)。疫苗研制成功并广泛应用,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发达经济体内部逐步取消防控措施;国际间物流有所恢复,但人员流动仍存在限制;经济刺激政策效果有所显现,2021年全球经济明显恢复。美国启动2.2万亿美元的财政支出法案,并下调基准利率至0;欧洲启动总额达1.35万亿欧元的疫情紧急资产购买计划(PEPP),第三轮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TLTRO)利率降至-1%;日本启动总额为1.125 7万亿日元(约合105.8亿美元)的应对疫情支出预备费;韩国降低关键利率至0.5%,并购买1.5万亿韩元政府债券;中国将超额准备金率下调至0.35%,财政赤字率达3.6%。
情景二:悲观情景。海外疫情持续发酵蔓延,严格防控措施持续,波及200多个国家地区,世界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以及全球产业链均受较大负面影响。2021年,病毒变异,疫苗有效性降低,全球疫情管控措施常态化;各国政策措施与乐观情景下设定相同,但经济刺激政策效果不及预期。
本报告测算结果表明:疫情导致各国经济增长均下行,对欧美国家的影响明显,对中国影响相对较小,各经济体大力增加投资。从地区看,欧洲GDP下降最多;美国消费、进口、就业受负面影响最大;中国投资增加最多;韩国在出口方面所受影响最大。从各宏观指标看,仅投资一项变量增加,其余变量均受负面影响,且贸易衰退最多。乐观、悲观情景下各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指标变化见表2和表3。
表2 乐观情景下各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指标变化 %
表3 悲观情景下各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指标变化 %
新冠疫情对欧美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对中国影响相对较小。测算结果表明:在乐观情景下,欧洲GDP增速减少9.19个百分点,降至-7.79%;美国GDP增速减少8.32个百分点,降至-6.02%;中国GDP增速减少3.89个百分点,降至2.21%。在悲观情景下,欧洲GDP增速减少12.29个百分点,降至-10.89%;美国GDP增速减少10.54个百分点,降至-8.24%;中国GDP增速减少4.24个百分点,降至1.86%(见表4)。
表4 新冠疫情下各经济体GDP增速预测 %
新冠疫情危害性史无前例,各国政府采取不同应对措施,对GDP影响程度不同。从全球范围看,全球疫情扩散短期内难以完全控制,其危害明显高于过去几十年的其他几次疫情,将对全球的人员流动和经济活动产生较大不利影响,各主要经济体下行的压力将显著增加。从国别看,疫情初期,欧美各国普遍提升风险评估等级,升级防控措施,这些举措势必重创欧美的航空运输、旅游消费、制造业以及对外贸易,汽车、运输设备、机械设备等出口占比较大的行业首当其冲,目前欧洲疫情形势加剧,恐再次对经济造成冲击,使原本下行的经济愈显低迷。中国目前已全面复工复产,国家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强调抓好“六稳”“六保”,稳住经济基本盘,经济逐渐恢复。
新冠疫情对美国消费冲击较为明显,欧洲次之,对中国影响较小。测算结果表明,在乐观情景下,美国消费总额减少9.7%,欧洲消费总额减少8.74%,中国消费总额减少5.21%;在悲观情景下,美国消费总额减少16.15%,欧洲消费总额减少16.02%,中国消费总额减少10.64%。
新冠疫情导致各国采取封锁禁令,严重冲击服务行业,中国防控措施到位,促进消费回升。从全球范围看,一方面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各国采取不同程度的封锁禁令,餐饮、酒店、旅游、娱乐、交通等行业首当其冲。尽管疫情期间所积蓄的某些消费需求会在疫情结束后释放,但像餐饮、娱乐等消费在此期间形成的损失难以弥补。同时,还应考虑到疫情对部分群体消费能力的冲击。另一方面,疫情导致企业大面积停工,居民收入减少,进而降低消费能力。从国别看,疫情重创服务业,而欧美国家服务业占GDP比重较大(见图1),因此欧美消费受到严重冲击。中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措施到位,各项刺激消费政策陆续出台,促进新型消费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将更加完善,未来消费将逐渐恢复。
图1 2019年各主要经济体三大产业占GDP比重
所有经济体投资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且中国投资增加最为明显。测算结果表明,在乐观情景下,中国投资额增加12.48%;在悲观情景下,中国投资额增加7.28%。
疫情蔓延对全球社会和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各国政府为刺激经济加大投资力度,中国多项政策密集出台促进投资增加。从全球范围看,新冠疫情对消费、进出口造成严重冲击,政府为了缓解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不得不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支持“三驾马车”中的投资,为经济艰难复苏提供动力。从国别看,中国政府首先针对疫情密集推出一些支持措施,如降低利率,定向降准等措施,为企业降低融资及借贷成本;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为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减税降费(特别是中小企业)。在确保大型重点项目开工的同时,也会有利于企业维持必要投资水平。其次,政府对投资,尤其是新基建的刺激加大。最后,疫情在中国得到有效控制后,政府高度重视稳外资,提出了多项政策优先支持外资企业复工复产。因此,中国投资将较快恢复并逐步增加。
各经济体进出口贸易衰退最明显,中国所受冲击相对较小,出口方面韩国所受冲击明显,进口方面美国所受冲击明显。测算结果表明,出口方面,在乐观情景下,韩国出口减少18.1%,中国出口减少11.4%;在悲观思维情景下,韩国减少32.7%,中国减少21.51%。进口方面,在乐观情景下,美国进口减少11.5%,中国进口减少7.09%;在悲观情景下,美国进口减少35.22%,中国进口减少12.63%。
新冠疫情对进出口贸易继续产生影响,中国经济率先恢复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贸易不利局面。从全球范围看,当前全球疫情蔓延呈加剧之势,多国封锁边境,对货物、人员、物流限制流动,出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都受到一定程度影响。疫情全球蔓延引发的贸易限制和禁航禁运直接破坏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进而产生严重的贸易破坏效应;此次疫情引发各国民众心理恐慌,将会进一步放大单边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从国别看,一是就内部环境而言,中国政府为了“稳外贸”,推出一系列完善出口退税政策、增加外贸信贷投放、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等政策,同时,中国经济恢复领先全球,弥补海外供需缺口,替代他国出口份额;就外部环境而言,中国近些年在全球价值链的主导地位大幅度上扬,贸易地位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加之出口产品结构以日用品等基本消费品为主,属于刚性需求,医护产品的大量出口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弥补其他产品的缺口,因此所受影响相对较小。二是韩国出口的货物很少是制成品,其压倒性专长是生产其他制造商需要的中间产品,疫情导致全球需求减弱,供应链中断对其出口有较大影响。三是疫情导致美国内需减少,加之美国致力于改善贸易逆差状况,将对进口需求产生影响。
新冠疫情对美国就业负面影响最明显,中国所受影响相对较小。测算结果表明,在乐观情景下,美国失业率16.1%,中国失业率3.81%;在悲观情景下,美国失业率23.69%,中国失业率6.44%。
新冠疫情致使企业大面积停工停产,导致失业率大幅上升,中国“六稳”“六保”政策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影响。从全球范围看,受新冠疫情影响,人们工作时间减少或工作效率下降,对餐饮、旅游、交通运输、零售、娱乐等需要人员聚集的行业需求造成较大冲击。此外,物流受阻,对全球制造业的生产、运输、用工等造成负面影响,进而使全球贸易萎缩,企业订单和现金流压力上升,大量企业裁员或倒闭,小微企业生存环境更加艰难,从而将引起失业率上升。从国别看,服务业占美国经济较大比重,吸纳最多就业,疫情对其冲击也最大,预计制造业和非制造业投资信心将快速下滑,失业率将持续攀升。对中国而言,中央多次会议突出底线思维,强调“六稳”与“六保”,着力稳企业保就业,将出台一系列针对中小企业行之有效的特殊支持政策,着力保民生和保市场主体,将缓解疫情对就业的负面影响。
新冠疫情对于国内不同行业将产生不同影响,受益最大的行业是医疗业;受负面影响最严重的是服务业、交通运输行业;石油石化及相关行业均受损。测算结果表明:在乐观情景下,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产出分别下降6.33%和5.31%;医疗行业产出增加12.55%;石油开采、天然气开采、成品油、天然气供应、化工、橡塑、纺织产出分别下降1.84%、1.94%、2.86%、1.85%、1.09%、1.01%和1.46%(见图2)。
图2 新冠疫情对中国主要行业产出的影响
新冠疫情将促使医疗行业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疫情暴发初期服务业和交通行业所受损失难以在未来弥补,石化及相关行业上半年需求利空将在未来缓慢恢复。首先,疫情暴发以来,全国各地相关工厂日以继夜生产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医疗物资。可以预见,医疗设备和物资的生产行业将因疫情而得到蓬勃发展。同时,随着民众健康意识的提升和国家医疗卫生政策的改进,医疗行业将具有广阔发展空间。其次,疫情暴发初期,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团队旅游业务暂停;春节档电影票房破天荒颗粒无收;居民春节期间减少外出就餐,餐饮和零售业营业收入腰斩。尽管目前疫情得到控制,居民工作生活步入正轨,但疫情暴发初期服务和交通行业所受损失难以在未来弥补。最后,秋冬二次疫情将拖累石油需求恢复速度,对上游开采造成影响;国内消费和生产均受到疫情冲击,导致成品油市场需求萎缩;天然气终端需求受到较大冲击;疫情利空上半年需求,化工市场下游需求受挫,预计将在未来缓慢恢复。
疫情对经济系统供需双方均造成较大冲击,在短时间内直接导致生产停摆、消费萎缩,但长期来看,全球经济或将经历结构性变化,疫情后将迎来全球产业链重构、贸易格局重新调整等。
一是全球供需两侧同时遭打击,实体经济受负面影响较大。从供应端来看,全球生产体系停摆,要素流动阻断,产业链和供应链断裂,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打击。从需求端来看,国际需求走弱,商品和服务贸易遭受重创,市场订单减少,消费倾向和消费偏好的下移,以及防疫常态化将令消费需求短期恢复可能性较小。二是全球产业链遭中断,产业结构布局或将出现较大调整。随着疫情蔓延,全球经济步入危机边缘,全球产业链受到严峻挑战,叠加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美日德等国政府表示支持本国企业回迁产业链或加强本国产业保护,势必给全球产业链稳定带来新的影响。三是全球贸易体系受冲击,贸易格局或将出现重大重构。疫情会让全球贸易产业链及产业集群发生很大变化,以往的北美、欧盟、东北亚三大贸易圈三分天下,但未来以中日韩为核心的东北亚贸易圈将会一路领先,中国、东亚贸易份额和市场影响力总体上将趋向上升,形成新的贸易格局。此外,中美经贸关系未来进展走势,同样会对现有贸易格局产生影响。四是全球债务规模高企,债务安全问题凸显。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各国通过信贷和发行债券的方式,增加市场的流动性以缓解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各个国家的债务规模也随之扩大。此外,疫情加速了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和债务危机之间的相互传递,引发了全球市场避险情绪的大幅上升,加速了局部或初期的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传导,同时使得企业偿债能力大幅恶化,出现债务危机的可能性大幅上升。
对于中国而言,复工复产已全面展开,但全球疫情反复以及疫苗有效性的不确定,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提出严峻挑战。未来不仅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而且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强化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加强国际协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