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半胱氨酸结合罗红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

2021-09-04 09:14:48郑玉春李伟霞
哈尔滨医药 2021年4期
关键词:罗红霉素乙酰半胱氨酸

郑玉春李伟霞

(1.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河南郑州450000;2.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郑州450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气促、气急、咳嗽、痰多等为临床表现的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COPD可破坏肺组织造成肺组织损伤,进一步进展为COPD急性加重期,引起呼吸衰竭,导致患者死亡[1-2]。因此,采取积极改善、延缓COPD病情进程的治疗是提高COPD患者预后的关键。本研究探讨了乙酰半胱氨酸结合罗红霉素治疗COPD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简称为指南)[5]中的诊断标准;②近3个月内未服用过乙酰半胱氨酸、罗红霉素等药物;③患者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结核病、肺不张等其他类型肺部疾病;②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③药物过敏或禁忌,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64.28±7.19)岁;COPD病程5~16年,平均病程:8.92±2.17年。研究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46~77岁,平均年龄(62.92±6.68)岁;COPD病程5~17年,平均病程:9.14±2.27年。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给予化痰平喘、吸氧、营养支持、糖皮质激素及支气管舒张剂等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罗红霉素片治疗,0.15 g/次,2次/d。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口服乙酰半胱氨酸胶囊治疗,0.2 g/次,3次/d。所有患者持续用药8周后观察疗效情况。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占预测值百分比(FEV1%)、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等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

1.4 疗效标准:疗效评价:治疗后气促、气急明显改善或消失,咳嗽、咳痰、吸气爆裂音等消失,FEV1%提升70.00%以上为显效;气促、气急、咳嗽、咳痰及吸气爆裂音等均有所改善,FEV1%提升30.00~69.00%为有效;患者治疗后不符合以上标准或病情加重为无效。

1.5 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21.0软件分析数据,FEV1、FEV1%、DLCO等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临床疗效等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情况:治疗8周后,两组FEV1、FEV1%及DLCO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8周后FEV1、FEV1%及DLC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3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肺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肺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8周后比较(bP<0.05)

?

2.2 两组疗效情况: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114,P=0.043),详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COPD的病因复杂,目前无明确定论[3]。多数学者认为,导致COPD发病的多为环境因素与个体易患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该病的病理特征表现一方面在于中央气道的炎症反应浸润导致黏液分泌腺增大,从而导致黏液分泌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慢性炎症造成的气道壁损伤、修复等气道重塑过程反复发生,最终造成气道狭窄而发病[4]。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临床上主要以改善肺功能、减轻气道受限症状及预防感染等目的。

罗红霉素为14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研究显示,除预防感染外,罗红霉素可调节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体内氧化/抗氧化平衡,保护肺组织,起到改善肺功能的作用[5]。耿军辉等[6]研究发现,罗红霉素可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聚集,减少氧自由基等因子的释放,减少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对正常肺组织的损伤。乙酰半胱氨酸即是一种黏痰溶解剂,又是一种抗氧化剂,乙酰半胱氨酸在体内被吸收后会代谢为半胱氨酸,而半胱氨酸可在体内合成还原性谷胱甘肽,在清除体内氧自由基的同时,还可抑制肺纤维细胞增殖,在气道重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结合乙酰半胱氨酸与罗红霉素对COPD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8周后FEV1、FEV1%及DLCO等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乙酰半胱氨酸联合罗红霉素对COPD患者的疗效满意。

综上所述,乙酰半胱氨酸联合罗红霉素可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减轻临床症状,疗效满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罗红霉素乙酰半胱氨酸
脲衍生物有机催化靛红与乙酰乙酸酯的不对称Aldol反应
分子催化(2022年1期)2022-11-02 07:11:08
罗红霉素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临床上罗红霉素所致的不良反应探究
西安地区同型半胱氨酸参考区间的初步建立
分析比较国产与进口罗红霉素治疗呼吸道感染的经济效果
HPLC测定5,6,7,4’-四乙酰氧基黄酮的含量
反式-4-乙酰氨基环己醇催化氧化脱氢生成4-乙酰氨基环已酮反应的研究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
N-(取代苯基)-N′-氰乙酰脲对PVC的热稳定作用:性能递变规律与机理
中国塑料(2014年4期)2014-10-17 03:00:50
86例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