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伟权
摘要:语文是有门槛的,是有边界的,综合性学习的“综合”应该坚守语文的界线;以学生为本,巧妙设置情境任务;以任務为驱动,智慧搭建学习支架;以课堂促日常,勾连学习常态。本文以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为课例,相对完整地呈现一次教学设计前后的思考,通过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反思阅读现状,培养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试图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以改善学生的阅读生活品质,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等核心素养,让学生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语文界线;情境任务;学习支架;常态学习
一、以教材为立足,坚守语文界线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设计让教师面对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教学设计应该是基于课本内容还是另起炉灶?这是重视文本解读的传统阅读教学不太会遇到的问题。
综合性学习有其开放性的特点,这就会促使部分教师乐于进行主观的创新设计。在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中,教材不但在方法上明确指出“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而且在教学目的上要求“激发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此外,教材就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提供了一系列资料:学习引言、调查问卷和图表、研讨题目、资料夹。这些都在暗示教师应该充分尊重教材高层设计的意图,立足于教材本身,即使创新,也是以教材为基石的创新和延伸。教师必须相信教材的每一任务、资料与活动背后都集结了众多语文专家学者的智慧,我们应当尽力领会高层设计意图,充分尊重教材设定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正是基于这一点,才有了笔者这一次返璞归真、有实有花的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有综合性的特点,但应该守住语文界线。语文是有门槛的,是有边界的,综合性学习应该彰显语文本色,而不是学科知识的大杂烩,更不是班会活动课。综合性学习的“综合”应该是语文内部的综合,要体现语文学科听说读写的综合;应该是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综合;应该是语文和生活的综合,而不是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其目标指向和边界都应该是语文。
二、以学生为主体,设置情境任务
情境性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特征,良好的情境设计既能为学生言语技能和策略的运用提供情境,又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为活动展开提供动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情境设计目的就是让学生觉得这一次语文学习和自己的生活是紧密相关的。《少年正是读书时》关键词是“读书”,笔者通过运用三个情境任务的设置技巧,逐步有效促发学生对“读书”投射真实的情感。
(一)间接经验的情境任务
间接经验是认识事物的起始,学生生活经验相对匮乏,这就提醒教师要充分运用间接经验来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其实学生对于“读书”不是陌生,而是太熟悉以至于不以为然。课本中提示了学习目标“少年正是读书时,让我们一起想办法,激发阅读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下面一个语段选自法国作家都德《最后一课》,文章中的主人公小弗朗士和在场学生是同龄人。同龄人小弗朗士的经历和情感,更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朗读并思考,文中的“我”此刻是什么心情?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情绪的共鸣需要铺垫,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情境性任务的时候考虑到学生真实情感的渐进性与共鸣性,充分基于学生的认知与年龄。任何一节语文课都应该是基于学生学情,不仅是知识的学情,还有情感与生活的学情。这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平日多接触学生,观察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兴趣,重视建设师生之间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
(二)勾连比较的内省情境任务
正所谓“勾连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间接性经验情境任务和直接性经验情境任务都是为了情感蓄势,其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反思,并升华为理性的认识。因此继续借着学生的调查问卷现场生成一个班级阅读情况饼状图,让学生更直观清晰地看到周围同学乃至全班同学的阅读状况,进行初步勾连比较,学生亲自参与其中,并且关乎自己和全班的阅读现状,这种参与感和贴近感会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接着引用教材提供的《国民纸质图书阅读量指标》柱状图,指导学生从读图入手,意在引导学生进行横向对比,将视角拉升至全国国民阅读的范围,并且对象是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的纸质书籍阅读量,这是第二次勾连比较。第三次勾连比较是笔者上课时额外补充了犹太民族常年的阅读量,将勾连比较的视角拉升至全球民族的范围,意在告诉学生读书时要打开眼界,有目标,有追求。
这一环节,我们以图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图文转化能力,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数据分析,思考现实问题。此环节的共情力,将学生一步一步从感情认知引向理性思考,从碎片阅读上升到勾连比较,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进而为下一步“有所行”做铺垫。这里还有一个小细节,在定位学生阅读级别的时候,笔者刻意使用了动物(兔子、绵羊、猎豹、狮子、狮子)来代替,一方面是出于考虑学生心理感受,另一方面委婉地提醒学生正视自己的阅读水平有待提高。
综合性学习的形式与设计应该是开放多样的,就像生活本身可以丰富多彩。比如语文综合性学习在一个学期中应该呈现出怎样的周期性?因为有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一次性的活动,周期较短;而有的活动周期较长,甚至可能贯穿整个学期或学年。那么是否综合性学习本身应该构建成一个体系,指向是关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这对我们传统语文教学势必带来冲击,这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更新理念。以上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今后继续探究。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综合性学习教什么[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靳彤.统编本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编写体例及教学建议[J].语文建,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