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雅倩 宋烨 葛丽诗
摘要: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给全国上下带来了无法预估计的影响,其中各大高校毕业生也在求职方面遭受了巨大压力,研究生虽然相对而言受到更高等的教育,但由于当前就业形势受疫情影响较为严峻以及学生自身定位问题,同样面临较大挑战。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各大高校如何适应新形势改革、完善就业服务体制,值得进一步深入思考。本文基于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根据历年就业情况和就业大环境探析研究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从而有的放矢地帮助研究生高质量就业。
关键词:疫情防控;研究生;就业指导与服务
引言
新冠肺炎疫情扩散蔓延至今,对全国上下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年关过后,正值研究生毕业生求职应聘的关键时点,疫情的突然爆发对毕业生就业产生了不可避免的深远影响。基于对研究生毕业群体自身特点的把握,高校就业指导研究员应该及时应对,精准研判当前研究生就业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有针对性地寻求解决办法。
一、疫情背景下研究生就业情况分析
(一)研究生就业现状
伴随着市场加速升级以及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趋向,高校研究生人数的逐年扩招,硕士研究生考试报考人数也随之猛增,2021年报考人数已增至377万。然而在现行环境下,就业市场需求与劳动力供给增长并不同步,致使研究生虽然投入了较高的教育成本,在学识、专业技能等某些方面优于本科生,但在薪酬待遇上却往往难以获得更高的回报,这使得研究生毕业生难以接受,再加上年龄上的劣势,研究生在求职应聘时经常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二)疫情背景下研究生就业呈现的新问题
1.竞争压力骤增,市场需求缩减
2020年2月份,作为国内疫情最严重的时期,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从2019年末的5.2%迅速增长至6.2%,对我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致使就业问题更加突出。中小微企业经营成本剧增、经济效益断崖式下降,濒临破产;服务业发展停滞,返岗务工延后,求职市场岗位竞争激烈,出国留学危险剧增,进一步加大了硕士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同时受到疫情影响,旅游、餐饮、交通、贸易等行业规模缩减,开销降低,市场招聘需求下降。与此同时,毕业生规模再创新高,使得原本就拥挤不堪的求职空间再度被挤压,研究生毕业生就业压力骤增。
2.网络信息繁杂,求职渠道缺乏
在疫情防控背景下,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发布,毕业生简历投放,笔试、面试等求职环节都不得不由线下转至线上,从而对研究生的信息搜集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在信息爆炸时代,网络信息种类繁多,能通过有效渠道了解并掌握求职信息成为必备技能,但并非所有学生都能适应这种方式并熟练掌握求职方式和方法,可能导致硕士研究生毕业生错过一些求职机会。
与此同时,线上应聘还存在一些弊端。比如通过“快招聘”等程序进行网络面试时,当多个应聘者同时申请面试时容易出现卡顿,影响面试者正常发挥。甚至存在应聘者排队一天也未等到面试通知,耗费巨大时间成本的情形。此外,相比于线下面试,线上模式可能在全面考察求职者的个人能力以及心理素质方面存在欠缺,从而对硕士毕业生顺利就业增添障碍。
3.研究生心理压力增加
受疫情影响,学生开学延期,毕业生毕业相关程序不能按期完成,涉及实验数据的毕业论文、项目停滞不前,能否按期毕业成为未知数,毕业生心理压力骤增。一方面,研究生科研压力更大,仅依助于现有资料数据和导师线上辅导完成难度较大,负担更重。另一方面,很多研究生自我认知不明确,对薪资待遇有过高的期望,且缺乏清晰合理的规划,更使得求职道路屡屡碰壁,信心受挫。
二、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研究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实践探析的现实意义
就业问题是关乎社会稳定国家建设的关键,研究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实践探析是响应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研究。研究生是投入更多时间、更多精力培养的高水平高素质人才,能为国家全面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因此,为研究生就业提供正确的引导和服务,不仅利于研究生个人发展、社会稳定,也可有效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为实体部门或支柱产业输送专业人才。
此外,高校研究生的就业质量关乎高等教育的推进发展,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从社会反馈中提炼出高等教育需改进之处,不断调整深化改革,提升教育素质,培养造就具有更强适应力的学生,对高校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三、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保就业应对机制的构建策略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各高校研究生就业面临许多新的挑战,要想度过这个难关,需要多方面协同应对。一方面,校内外应达成共同合作,系统化构建毕业生就业渠道;另一方面,应探索更多服务路径,学校积极转变服务理念,挖掘更多就业服务机制,全方面高质量提升就业服务水平。
(一)校內资源的协同化运行机制
各学校应详细分析和评估疫情对就业的总体影响,注重于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建立校内资源协同化运行的机制,充分发挥现有资源协同增效的作用,以实现促进就业的总体效果。
其一是加强系统的调度,收集就业相关的工作信息,发掘疫情防控下可能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其二是树立上下“一盘棋”的理念,教育和就业是休戚与共的两部门,应打破部门利益壁垒,优化和调整可用资源,合力稳就业保民生;其三是采用一定程度的绩效评优措施,对缺乏就业支持、存在严重就业问题的单位和部门采取适当惩戒,保障协同化机制的有效运行。
(二)校外单位的共享化合作机制
疫情爆发后,由于人们无法当面交流获取信息,数据共享成为了关键的利用工具。高校在完善自身协同运行机制的同时,还需注重和招聘单位的合作交流,树立“共享”理念,与校外单位信息共享资源互换,实现线上线下双赢模式,既方便用人单位招聘到目标人才,也有利于学校完善教育模式,提高就业率。例如,经济类院校与财务、金融公司达成合作,医学院与医院资源共享,理工类院校与对口产业公司合作开展社会实践,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都是大大提升学生就业积极性的渠道。
(三)就业服务系统化管理机制
疫情发生以后,面对传统渠道受挫的冲击,高校应该积极寻求转变,主动变革,本着以人为本的观念,立足于学生本身,开展就业指导、管理和服务,探究市场规划,了解人才需求。就业服务管理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必须一体化设计,从服务对象到目标企业都要囊括在内,全面统筹资源配置,实现全方位服务,达成系统化管理。
(四)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建设
新冠疫情爆发引发的产业停产停滞以及线下活动举办的阻碍暴露了我国高校在信息化平台建设上存在的缺陷,信息不够有时效性,不够精确,功能欠缺。在此次疫情的推动下,大部分学校都完善了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利用5G、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充实就业信息数据库,吸引更多企业达成合作,更新发布需求岗位,解决毕业生与招聘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五)探索“云就业”服务路径
疫情防控背景下,线上模式成为了毕业生求职就业的最佳渠道,“云就业”等模式成为无法忽视的工具,这就要求学生能从海量的网络信息中精准定位,全方位集合资源,找到属于自己的求职渠道。高校探索搭建“云服务”系统,以保证毕业生就业稳步推进:积极与友好企业联系合作,构造“云招聘”桥梁,为毕业生提供足够优质的招聘信息;开展就业指导“云课堂”,给学生规划路径;设立“云签约”网络平台,保证学生就业稳定;构建“云咨询”平台,为学生指点迷津;组织就业“云分享”,保证信息的长期有效性。
四、疫情防控背景下研究生就业稳定性对策研究
(一)积极引导就业
就业引导属于高校对学生的精准帮扶,由于研究生选择继续深造的人数较少,绝大多数将进入职场,因此对研究生毕业生的就业引导主要在于了解学生动态,加强点对点沟通交流和鼓励。对于积极求职但屡屡受挫的学生,应该为其分析利弊,正视不足,发掘更多资源渠道;对于个人能力不足的学生,比如自信心缺乏、语言表达不足,应着重提升综合素养,沟通交流解答困惑或进行线上心理辅导;对于怠慢就业的学生,应督促其关注招聘信息,投递简历,促使其端正态度,积极就业。
(二)拓展招聘模式
当前毕业生就业渠道已经不只是单纯的校园市场,适应并利用多种渠道才能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首先,强化与实习单位的合作联系,研究生普遍需要实习经历,实习公司就是一个拓宽视野寻求机遇的跳板。其次,鼓励学生面向社会需求导向的创新部门,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最后,通过24365等平台,帮助学生关注最新招聘信息,搭建起毕业生就业的信息桥梁。
(三)发掘新业态
疫情导致众多传统产业停滞,企业单位传统工作模式不再适用,各行各业都亟待改革创新以适应新环境,由此也催生了大批新产业。这些新产业大多以“互联网+”模式展开,集中于新型产业或服务业,如互联网医疗平台,网络教学,生鲜电商等,从而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高校不应故步自封,在引导毕业生就业方面,需具备创新发展的眼光,挖掘新业态,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更多无限可能。同时,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应具备把握机遇的能力,掌握社会发展潮流,培养大局意识,发现新业态中的巨大财富。
五、结语
在新冠疫情防控背景下,各高校要想突破困境,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毕业生更好就业,就要与时俱进,完善就业指导体系,系统化提升服务管理能力。校内校外资源的互通、管理机制的完善、服务路径的探索,都有助于研究生就业稳定性对策研究,同时积极引导就业,拓展招聘模式,发掘新业态,为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研究生就业提供更好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谷子骞,仝泽民.疫情下高校毕业生“云就业”服务路径探索[J].中国地质教育,2020,29(04):114-116.
[2]甘毅.常态化疫情防控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应对机制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0(23):192-193.
[3]高宝全.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践探索[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06):55-57.
[4]刘佰龙,孙宏哲.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挑战及对策[J].中国冶金教育,2020(05):28-31.
[5]彭仲生,刘珍,罗筑华.疫情影响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对策分析[J].中国就业,2020(08):50-51.
[6]蔡胤凝.研究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和对策——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8):43-44.
[7]赵恒,邵彬彬,高仓健.后疫情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析[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20(04):70-71.
[8]邓欣欣.研究生就业的困境与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20):104-105+101.
作者简介:
苏雅倩,1998年2月,女,汉族,广西钦州市人,本科,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金融学专业2019届本科毕业生,金融与统计学院辅导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宋烨,1994年8月,女,汉,湖南长沙,硕士研究生,助教,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金融专业,主要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葛丽诗,1999年2月,女,汉族,山东省郓城县人,本科,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金融学专业2020届本科毕业生,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科研助理。主要研究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